股神上海萊士裸泳 炒股致前三季鉅虧近13億

近日,停牌8個月之久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上海萊士披露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09億元,同比下滑3.99%;同期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12.93億元,同比下滑237.5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則爲4.08億元,同比下滑16.76%。

三季報顯示,今年以來上海萊士股票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爲-8.96億元;同期的投資收益則爲虧損11.25億元。在半年報中,公司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爲-14.09億元,同期的投資收益尚爲3646.34萬元。今年投資收益這一“實虧”突然加大的原因在於,今年第三季度,隨着A股行情的急轉直下,上海萊士突然加大股票賣出力度。就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報告期內售出股票的金額尚爲“0”,而在三季度這一數字就已變爲19.4億元。截至9月30日,從投資股票的初始投資成本22.93億元資金來看,上海萊士過去兩年積攢的“炒股高手”形象和成果已被打回原形,其累計的投資收益爲虧損1.08億元。

大汪哥點評:

上市公司成炒股高手,本就是一種諷刺。如果公司有大量現金,就應該積極拓展業務項目或者用於回購自身股票,花大量精力炒股似有不務正業之嫌。

天海防務一週內6人辭任董監高 一年三度“賣身”

天海防務近日公告不斷:董監高接連辭職、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業績預計出現大幅虧損。一週之內,天海防務獨董、董事、財務總監、董祕等6人辭職。

天海防務自2009年上市以來,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一直爲正數。然而2018年,天海防務的業績急轉直下。最新預告顯示,預計2018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3.54億元至-13.495億元。

天海防務在2018年的“賣身”也是一波三折。6月15日,天海防務控股股東劉楠與揚中金控簽署了《股份轉讓意向協議》。7月23日,天海防務與揚中金控之間的股權轉讓因”意見不統一“終止。7月22日,天海防務控股股東劉楠與弘茂盛榮、弘茂股權投資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8月1日,雙方協議因合作可能觸發要約收購終止。9月7日,劉楠、佳船企業與萬勝實業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和《表決權委託協議》。在這個涉及實際控制人變更的曲折的股權轉讓過程中,天海防務的“賣身價”發生縮水,股份擬轉讓的價格從不低於4.81元/股降到3.5元每股。

大汪哥點評:

對於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而言,殼資源是上市公司僅剩的最好資源。經歷了三次賣身的天海防務若最終仍未能賣殼成功,殼價值將面臨進一步縮水。

從標杆案例“淪落”爲賣殼 紫光學大釋放了什麼

一直以來,A股都有炒作“殼股”的“傳統”,不過隨着監管層對各類重組監管趨嚴,“殼股”也不再是投資者們眼中的“香餑餑”,有些反而深受“嫌棄”。紫光學大(000526.SZ)就是其中之一。紫光學大曾在2015年一舉完成學大教育私有化並登錄國內資本市場,成爲中概股私有化後迴歸A股的標杆。然而,2018年的紫光學大又將上市公司的“殼”賣給了天山鋁業。對於如今“賣殼”的選擇,紫光學大董事長喬志城給出的解釋是:“紫光學大承擔較高利息費用,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一定拖累。”

據紫光學大披露的信息顯示,爲完成學大教育的收購,紫光學大從控股股東處借款23.5億元,貸款利息爲4.35%/年。截至2017年年底,上市公司對控股股東借款本金餘額爲18.15億元。近幾年來紫光學大的盈利情況也不盡如人意。根據紫光學大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期間的營業收入分別爲0.25億元、13億元、28億元和16.6億元,淨利潤分別虧損爲0.13億元、虧損1億元、0.23億元和1億元。

大汪哥點評:

當今市場大量殼公司已經跌破20億市值,有“殼”趁早賣或許已經成爲殼公司的共識。

30億賣單封死貴州茅臺罕見跌停 業績涼了機構們慌了?

受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影響,昨日貴州茅臺開盤跌停,股價創一年新低,跌破600元大關,報549元/股,市值蒸發近900億元。跌停板封單高達5.4萬手,約人民幣30億元。

從近日貴州茅臺披露三季報來看,茅臺前三季度淨利潤247.3億元,同比增長23.77%;營收522.4億元,同比增長23.07%。第三季度淨利潤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去年同期淨利潤87.33億元;營業總收入197.18億元,去年同期爲190億元,同比增長3.68%。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三季度,持有貴州茅臺的基金產品高達801只,排名A股所有上市第二名,僅次於中國平安。

股價越漲,茅臺越是被神話,而基金們,一邊面臨監管層對炒作小盤股的嚴格監管,一邊又受制於最低持倉規定,只能在熊市中抱團取暖,扎堆進入那些大盤藍籌股當中。但從今年年初以來,大盤藍籌股開始轉頭向下,滬深300指數從年初最高的4400點跌到了如今的3000點,“價值投資”的信仰開始動搖。這就造成了大盤藍籌股從被機構“搶着買”變成“比誰賣的快”。股價越是下跌,機構爲了避免加重損失也好,清盤也罷,都會將資金從大藍籌中陸續撤出。

大汪哥點評:

當機構們抱團取暖,把“價值投資”炒成了“價值投機”,茅臺的下跌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