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人的職業、習氣、心念、環境都會塑造他的長相和表情,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當你進入穿越回南宋的熹園,看得到南宋文化的魅力也早已從園中人的外貌而進入他們的神色和氣質了。把朱子文化和朱熹祖上所住朱家莊聚攏在一個園子裏,一個個講述,對穿越的體驗樂不思蜀。

婺源的這處景點,讓我想到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子家宴、冬日裏的圍爐,讓人那麼歡喜的眼光和手勢,園中有一方池水,水上扁舟孤蓬依舊,雖隆冬卻有水仙花溫豔如白玉。

一再地遇到朱家莊內好喫的食物和好看的人和方塘裏清如許的水,園內沒有一絲陰寒,完完全全的溫煦。人的目光,輕輕搖曳的天光,拂過一片樹葉的柔軟月光,雕刻和服飾上許多鶴的圖像……萬物欣欣向榮,以及,一羣人手捧一本朱子家訓,有些心靈的契合。

大到朱子理學、小到朱子家訓,我們不止擦拭了自己的心靈之境,也在書院的書香中、徽派建築中、古雅的裝扮中照見了人文的意念。

我想,在熹園扮演朱家莊的這些人,在這樣的環境裏,面對自己的習氣不斷地修正,何嘗不像在對着古人照鏡子呢?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我想,半年或一年後再來造訪熹園,看到嫩粉的臉蛋、一對眼睛骨碌碌會轉的朱家四小姐、樹仙、白髯飄飄的村長……再與他們錯身而過,或許聞得到脂粉之外、源於心靈的芳香從他們身上溢出。就像汪曾祺寫了《一輩古人》,無拘無束、逍遙作派、一股英氣、習武高人的人。

向古人親近,從來都是現代人的夢想。

從孩子到少年到成年人,春夏秋冬,風雨雲雪,大家一起體會和寄託,感受南宋歷史活生生地迸發。

一個人的職業、習氣、心念、環境都會塑造他的長相和表情,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當你進入穿越回南宋的熹園,看得到南宋文化的魅力也早已從園中人的外貌而進入他們的神色和氣質了。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一組組人,一本又一本家訓,以及朱家莊裏家族、人與人的關係、以雕工見長的坐椅和牀具。

好像在這待一兩月都不想回,悠悠逛逛、走走停停,時而尋覓徽派建築,時而拜訪朱家莊各戶村民,時而考證村中傳聞,時而看看塘邊的鯉魚。

很多景、很多人物素描、很多彌合和風波,南方園子裏的滋潤富饒,南宋女子的俊秀可人。讓一切形似神更似。園子臨水依山,窗前有窗花和花草,牆上有字畫和磚雕,雕工精美絕倫,徽派古建築小而雅緻。

走過,似乎更理解南宋文化的魅力,朱熹思想和語言間的感覺也好文化也好,都在園中朱家莊找到相交點。

這裏的人崇尚“讀朱子之節,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從虹井、廉泉、文公山、星江到熹園,途中的林泉山石、景觀橋和樓臺、古樹古村落,懸掛門前的楹聯,所入住心宿熹園客舍,皆是優美。熹園的一場時空穿越,又給人一個很大的驚喜。

南宋朱家莊以這種方式出現,更精彩,更鮮活,更增添了空靈和神奇。

紫陽書院內,有乾隆皇帝賜“道脈薪傳”之匾,以褒獎書院傳承程朱理學的貢獻。紫陽書院以祭祀朱子、宣揚朱熹理學思想爲宗旨,讀朱子之書,傳文公之教,講德進業,延續程朱學脈。婺源成爲“書鄉”離不開朱子理學思想的薰陶,紫陽書院也“功不可沒”。

熹園的紫陽書院,由瑞雲樓、講經堂、方塘、三賢祠組成。也因此,這座園時而像一位孜孜不倦的書生,有古雅又有風情。

衆多車水馬龍的小城生活之中,熹園這個園宛如朱子文化的流芳之地,又是一座“義理”之園。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南宋朱家莊惟妙惟肖,戲裏戲外,撩人慾醉。

瑤琴與薰風,明月與清霜,便是朱熹曾寫過的讀書四時之樂,詩云:“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今日的熹園,書香氣之餘,又有一列五彩繽紛的南宋人物的簇擁。

三條主線任務探祕、朱家莊開筆禮、“孝”硯臺製作,之中有很多小徑和人物,雕刻師傅雕飛禽走獸、八寶花草,又似乎少了靈魂人物,而這個靈魂人物有可能是你。

一座園子,一種情懷,文化傳承滋養着一代代人的靈魂。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五歲時,就已通曉《孝經》大意,從小立志崇聖傳道,在書上題曰“不如是,便不成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把朱子文化和朱熹祖上所住朱家莊聚攏在一個園子裏,一個個講述,對穿越的體驗樂不思蜀。讓人身在園外,就猜想,園內渾然天成的生活。與此同時,因爲短暫地屬於這個生活狀態和生活環境,常去讀朱熹的至理名言,也能得到教化、大開心智、心懷些高尚。

當年朱熹的父親朱松指着天,對四歲的朱熹說:你看,這是天。

朱熹看天,沉吟了一會兒,反問道:天上有何物?

朱松一時語噎,也大驚失色,區區四歲小兒,竟有如此深思之心。“此子必非凡物。”

此子必非凡物。此園也必非凡園。朱熹並不出生於此,他的祖籍在此。這園坐落之地是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朱家莊之址。園內處處有古人風骨和聖賢寂寞,而如今又有了扮演古人的朱家莊村民,令每一個進園的人想着怎樣去做一個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婺源這家民宿,有朱子家宴、方塘清如許,扮演成一輩古人

有人手持書卷,有人手握酒罈,每飲酒,每有誦讀之聲。漂浮在半空中的文人性情或文思泉湧,在南宋村民的穿越和演繹中小而化之,讓人對已經逝去的充滿想象,也讓人心潮澎湃難以靜止,以此約束着和傾訴着。

《朱子語錄》中說,要寫得好句“須是看得那物事有精神方好”,如何會得物事之精神,則是“須得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方看得出”。

今天的熹園,便如朱子所說,“通身都在那水中”,通身都在那南宋的朱家莊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