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腳踏實地做實業的匠人

上個月褚時健老先生逝世了,當時是聽了一檔有關人生起起落落的音頻故事,佩服不已。剛好KINDLE上也有《褚時健傳》,於是一口氣把他的故事讀完。

褚老的一生其實經歷很多,書很短,基本圍繞他從出獄後爲何選擇種橙,怎麼種橙,最後怎麼買橙而闡述一個“跌倒谷底反彈”的故事。我不能想象一個70多歲的老人,經歷過牢獄之災,還深受重度糖尿病困擾,竟然會選擇最辛苦最難的農業作爲他晚年創業的開始。

無論是從他做菸草的認真還是做褚橙,這位腳踏實地、全情投入的老先生硬是靠自己的堅持,牀頭放滿了怎麼種植橙的專業書,每天看,睡不着覺看,從什麼都不懂,變成比專家還專業的人,並且看待問題一針見血而不拖泥帶水,預知自己種的溫州蜜柑市場競爭激烈,也比不過別人,一夜之間就拍板決定把生長了六七年的5萬棵溫州蜜柑全部捨棄,改成自己一心栽培的冰糖橙。

以往農業都是靠天喫飯,而褚老先生開創了一個先例,解決70%的種植問題,30%看天,把靠經驗種植變成工業化種植,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盡的說明和規範制度,既是實業家也是改革家。

除了佩服褚老先生在實業上的匠人精神之外,他和妻子馬靜芬的感情也讓我很感動。褚老天生是一個大格局、粗線條的人,所以在平素中不太會表達情感,馬靜芬抱怨他不怎麼關心她,褚老則覺得“沒來由”,對於關心,他可能更多理解爲責任心,而馬靜芬希望是在生活細節上,可是即使抱怨,馬靜芬也只是嘮叨而已。

子女也小有成就,周邊朋友很願意幫忙,明明二老沒有經濟壓力,完全可以做點小事情打發時間來安享晚年,但他們卻願意一起不辭辛苦地在山上搭棚住,跑展會銷售冰糖橙。

馬靜芬信佛,在她病的那會,從來不信教的褚老跑去廟裏燒香祈禱,還每天親自爲她安排一日三餐,都是針對馬靜芬的病而特意製作的,一聽到她說冷了,會跑到空調底下用手感受溫度。愛情,就應該體現在這種細枝末節的關心,到兩個人老了,仍有這種體貼,很難得。

在外界印象中,褚老一直被冠以“跌到谷底的反彈力”,被很多人,包括很多著名的企業家奉爲榜樣。我倒覺得褚老並不是因爲逆境而有了此番反彈力,而是他本身就具有韌性,他在菸廠、種橙遇到那麼多困難和問題,他都能一一想辦法解決,這就是他本身對於生活的態度。

有人爲他的遭遇抱打不平,而他只是淡淡地說:“改革嘛,總有人要犧牲。”如今國家在大力倡導迴歸實體經濟,我想,像褚老這樣,腳踏實地的實業家和改革者,越多越好。

以上,與你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