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清明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掃墓祭祖,緬懷故人。古人是怎麼過清明節的。

(原標題:圖個明白 | 唐宋時清明有7天假?古人是怎麼過清明節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給清明節繪了一筆傷感的基調。提起清明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掃墓祭祖,緬懷故人。

其實在古代,清明節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傷,還有萬衆踏青、郊遊、戴柳、鬥雞等多種活動。那麼,你可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古人在清明節可有假期?他們是怎麼過的?一圖瞭解↓

1

1

1

1

1

放眼古今,儘管清明的含義不斷變化和豐富,但清明作爲一個文化符號,卻早已根植進了中國人的內心。無論是孩童老人,還是鄉人遊子,每當清明時節,少不了的,永遠是對先賢或英烈,無盡的緬懷和思念。

這就是清明,

一個農曆的節氣,

一種情感的寄託,

一份文化的傳承。

一炷香,一叩首間,

中華文化最純然的內核,

就這樣得到了堅守與傳承。

張文澤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肖琦_NN67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