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不但解決了中國人喫飯問題,在世界範圍推廣後,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萬人,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新增的人口。“我是雜交水稻研發人袁隆平。

文 | 北崖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近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一次登上了熱搜。

不過,這次不是因爲看豪車,也不是因爲買了兩部華爲手機,而是飈英文。

這段飈英文的視頻來自6月27日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89歲的袁老以英文致辭,他一字一句地說:

“我是雜交水稻研發人袁隆平。正如你們所瞭解,中國雜交水稻1700萬公頃,產量爲每公頃18噸,年目標產量爲每公頃18噸。但,我很高興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來培育雜交水稻,以解決、克服他們糧食短缺的問題。”

流暢的英文表達,驚呆了網友,沒想到耄耋之年的老人,能做到不看稿,吐字清晰地說出每一句英文。

這並非是袁老第一次飆英文。2017年在“雁棲湖論壇”中,袁老以流利的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演講全程,口齒清晰,發音乾脆,幾乎未出現停頓或差錯。現場觀衆數次報以熱烈的掌聲,向這位87歲的老人致敬。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當時這段視頻被傳上網絡,網友們被老人精湛的英語水準折服,紛紛留言:沒想到老爺子還有這項隱藏技能,用英文介紹雜交水稻,不止是英語要好,還要懂很多專業術語。

其實,不論老爺子有多少隱藏技能,他最牛的事情還是種田,他稱自己“就是個在田裏種了一輩子稻的農民”, 覺得“只有下田最快樂”。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今世界最緊迫的危機,其實是糧食危機。

這個危機後面,有着成千上萬隨時可能被餓死的生命。

聯合國糧農組織大聲疾呼,全球51個國家、約1.24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糧食危機最嚴重的地區有約3200萬人,需要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更可怕的是,情況一直在惡化。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很多朋友對飢餓沒有什麼切身感受,但近六十年前,飢餓曾席捲中國,讓無數人恐慌。

那幾年,中國大地上遭遇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饑荒,因爲飢餓而死的人數以千萬。

不到30歲的袁隆平,被“餓殍遍野”的場景震撼,從此發憤研究水稻,一生致力解決糧食問題。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幾十年如一日,他和團隊攻堅克難,攀登了一座又一座科學高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水稻奇蹟”,在技術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喫飯問題”。

他培育出的雜交水稻,養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人類反飢餓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有美國學者說,中國的雜交水稻研究將世界各國遠遠留在身後,甚至領先美國 20 多年。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田地裏能種水稻,不稀奇,但沙漠裏種水稻,你信嗎?

袁隆平的科研團隊,就把水稻成功種到了迪拜沙漠。

在迪拜沙漠裏種水稻,有多難呢?

水稻幼苗發芽適合溫度28~32℃,最適合生長的土壤介於砂土與粘土之間,通氣透水,耐旱耐澇。

而迪拜沙漠怎麼看也跟水稻無緣,極端晝夜溫差、地下高鹽度水位、低溼度、缺乏淡水、沙塵暴、缺乏土壤團粒結構、缺乏種植資源,哪一個都是水稻生長的致命殺手。

這裏的夏季,晝夜溫差達30多攝氏度,白天地表溫度達50多攝氏度,雞蛋放在地上不到3分鐘就熟了。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種植水稻,幾乎是神仙才能完成的任務。

富得流油的迪拜偏不信邪,一心要在沙漠裏創造奇蹟。他們砸重金嘗試了好多年,請過其他國家的專家來種水稻,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當他們聽說袁隆平領導的海水稻團隊在中國鹽鹼地、灘塗地種植海水稻獲得成功時,找上門來。

接到邀請的袁隆平團隊沒有被困難嚇倒,二話不說奔向迪拜沙漠進行小範圍實驗種植。

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他們堅持田間調查,身上汗水像下雨一樣往下淌,全身冒“油”,雙腳被厚實的膠鞋焐出了瘡,褲子壞了好幾條,項目調查本就像被水浸泡過一樣。

他們克服沙塵暴、乾熱風、缺水等自然災害,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通過“四維改良法”對種植環境進行改造。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經過千辛萬苦,2018年5月,首批水稻成熟。經印度、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專家測評,其中一個品種畝產量超過500公斤,還有兩個畝產量超過400公斤。

世界首次在沙漠種植水稻成功。中國科學家,做到了。

袁隆平接受採訪時說,500公斤/畝是理想,沒想到能達到,這說明中國雜交水稻技術遙遙領先。

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長喜出望外,將這些海水稻加工製成精美的紀念品,親自命名爲“AL MARMOOM”品牌,作爲未來的“國禮”贈送尊貴的客人。

中國的水稻,又一次震驚了全世界。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現在國內外,很多人都熟悉袁隆平,知道他是世界著名農業科學家,但他1960年立志研究水稻的時候,可不是什麼科學家,而是湘西偏遠山區農校一名普通的年輕教師。

當時,“水稻無雜交優勢可以利用”是國際上的權威理論,全世界的農業專家全都深信不疑。

而年輕教師袁隆平,卻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研究雜交水稻。這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大白天做夢,異想天開。

在幾乎沒人支持、科研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袁隆平毅然決然,把天大的擔子,扛在了自己肩頭。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比登天還難。

要研究雜交水稻,首先得在自然界找天然雄性不育株,這在中外歷史上是沒有任何記載的。

而稻穗開花一般在盛夏,中午盛開,花蕊非常小,需要趴在稻叢裏用放大鏡尋找,還不能戴草帽,因爲草帽會遮擋視線。時間稍長,人就會中暑暈倒。

袁隆平和妻子鄧哲,冒着酷暑,忍受稻葉扎身和昆蟲叮咬,踏遍了附近所有稻田,用了4年時間,查看14000多個稻穗,終於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開始了雜交水稻培育試驗。

由於天天下田,袁隆平曬得像個非洲黑人,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剛果布”。

1964年,袁隆平在農校附近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1970年,他的學生李必湖在三亞南紅農場附近發現一棵野生稻雄花不育株——“野敗”。

在此基礎上,他們幾經曲折,嘔心瀝血,經歷上千次的失敗,選育出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其間,寒來暑往,困難挫折不計其數,幾十年辛苦的付出,換來了雜交水稻的巨大成功。

這被譽爲“第二次綠色革命”,公認是繼墨西哥矮稈小麥培育成功之後,又一項對解決世界性糧食短缺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發明。

但成功並沒有打破有些人的有色眼鏡,他們依然懷疑中國人能不能喫飽飯。

美國人萊斯特·R·布朗在1995出版《誰來養活中國人》一書中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3億左右,需要糧食6.51億噸,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養活中國人。

記者曾就此採訪袁隆平,他淡定回答:“他最大的弱點,是對科技進步對提高農作物生產力的巨大潛力估計不足。”

這個回答,何等霸氣。而霸氣的背後,是袁隆平長期領先世界的科研實力。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中國1996年啓動“中國超級稻研究計劃”,“十五”期間,推廣2億多畝,增產稻穀250億斤。

中國人不但養活了自己,還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

對於那些懷疑的言論,這個臉打得非常痛快。痛快的背後,是袁隆平和無數人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

當記者問到袁隆平糧食安全問題時,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中國多一點糧食不怕,若少一點糧食,你試試看?”

是啊,試想一下,如果中國老百姓飯碗裏盛的不是“中國糧”,將會發生什麼,誰都無法預料。

而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不但解決了中國人喫飯問題,在世界範圍推廣後,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萬人,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新增的人口。

有人這樣評價袁隆平,“一個人幹了兩億人的活”。

當代神農,名符其實!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1998年,微軟的視窗系統幾乎霸佔了全世界個人電腦桌面,創始人比爾·蓋茨開始有計劃退出日常經營。

有人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全世界有沒有一個人的身價超過比爾·蓋茨?”

答案是有,這個人就是袁隆平。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那年6月,湖南某資產評估事務所宣佈,經過210天的工作,對11萬組數據資料進行嚴格審查論證,評定“袁隆平”這個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爲1008.9億元。

2000年12月11日,我國第一支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一上市,募集資金7億元。

袁隆平是公司的第四大股東,佔有250萬股,擁有的股票價值約1億元,袁隆平一下子成了億萬富翁。

面對鉅額財富,袁隆平顯得非常淡定,他說:“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東西是腦袋裏的知識!我這麼個糟老頭子,才1.69米高,60公斤重,連骨頭賣了都值不了幾個錢。我把這事看得很淡。我們家裏從來不談錢,我一個月工資1600多元,外加院士補助、其他津貼、顧問講學費,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夠了!”

其實,這時候的袁隆平,按說可以享清福了,但他眼裏盯着的,始終是自己的實驗田。袁隆平不願意爲錢所累,只是想着給老百姓的碗裏多加點糧食。

2001年,他即辭去了“隆平高科”董事,並說“我不是做生意的人,又不懂經濟,對股票不感興趣。”笑言自己是“過路財神”。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有人問他:“一生中希望有多少資產?”

他說:“有一個小小的家,足矣。家再大,只能睡一張牀,資產再多,每天也只能喫三頓飯。對錢這個東西我看得很淡,夠用就行。”

在生活上,他粗茶淡飯,十分簡樸,從不講究喫穿, 下雨不打雨傘,出太陽不帶草帽,並說自己“怎麼打扮也像個農民”。

共事多年的同事張橋說,“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還有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格昂貴的品牌他覺得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

有一次,他和夫人逛商場,看到打折低至10塊錢一件的襯衫,如獲至寶,他說:“太便宜了,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於是一口氣買了10多件。

作爲億萬富翁,袁隆平買東西爲何青睞“便宜貨”?老伴一語道破天機:“他的錢都捐了。”

他對自己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其慷慨,先後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全部捐贈給了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植科研項目和科技人才。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專家慕名學習,工作之餘,驚訝的發現,袁隆平雖然身家億萬,每個月卻只拿六千元的工資,多家機構表示高薪聘他出國工作。

美國一個大石油財團的董事長當面對袁隆平說,憑他的專利和巨大的國際種子市場,他完全可能成爲“洛克菲勒第二”,成爲億萬富翁。

對於這些,袁隆平總是一口回絕:“科學研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不愛國就喪失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爲科學家。”

這樣的胸襟氣度,只用“敬佩”二字不足以形容。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畫家廖開明曾經畫過一幅油畫,名爲《袁隆平的豐收曲》。

畫面中,袁隆平站在超級水稻豐收田前,拉響了小提琴,喜悅的神情透着凝重。顯然是在爲稻穀造福人類而高興。

豐收田的左邊,卻有個陰鬱的畫面,取材於德國版畫家柯勒惠支版畫《飢童》,畫面中貧困兒童的飢餓狀態,讓人唏噓。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這幅畫,十分傳神地表達了袁隆平一生的奮鬥和心中的夢想。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田裏的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我在田裏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涼。”

爲了這個禾下乘涼的夢想,年近9旬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仍奔忙於田間地頭,將並不旺盛的精力和體力放在他的水稻培育和研究上,躬耕不輟。

他說“我至少還能幹10年!”

他還在用英文說:“我還要繼續追夢!”

這樣的夢,由小心願而成大事業,由平凡而就偉大,讓人心生敬意、淚流滿面。

美國人說中國人根本養活不了自己,袁隆平用行動霸氣回懟

知乎上曾有人問:“如何評價袁隆平?”

底下的幾個高贊回答是:

“我一向不隨便評價比我活得牛逼的人。”

“一生只做一件事,並且做到了極致,這就是偉大。”

“評價不敢。四個字:國士無雙。”

位卑未敢忘憂國。不管忍受了多少煎熬、苦難,不管遭受了多少非議、質疑,袁老從未放棄自己的“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也許他並不像明星一樣,生活在聚光燈下,過得光彩耀目。

但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活出了自己有意義的人生。

這,纔是我們民族的超級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