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江跃中)天地英雄气,浩然壮国魂。明天就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今天上午,在位于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的上海新四军广场,隆重举行“致敬铁军英魂 传扬双拥精神”——2019年烈士纪念日活动暨“青浦区双拥教育示范基地”落成仪式。在牺牲79年后,新四军上海籍女兵张洁亚的英名,如今终于镌刻到了新四军纪念墙上。和她一起被镌刻到纪念墙上的,还有218位新四军战士的英名。

1922年4月出生于上海的张洁亚,15岁就毅然投身革命队伍,成为一名新四军抗战女兵。4月26日前后,她在皖南何家湾一次反击日军“扫荡”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18岁。今年4月,当地退伍军人、志愿者胡食万得知何湾镇村民宋家三代接力为张洁亚烈士守墓的故事,深受感动,决定帮助第三代守墓人宋峰其夫妇、宋玉梅夫妇寻找烈士的家人。5月17日,新民晚报刊登了《皖南宋家三代接力79年守护新四军女兵张洁亚之墓 惟愿找到这位沪籍烈士的家人》的报道(链接点此)。当天下午,张洁亚烈士的亲人就看到了报纸,多年寻亲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长征镇和新民晚报,以及安徽南陵县、何湾镇的支持、帮助下,张洁亚的亲属还在8月13日专程赴南陵县何湾镇南山脚下的张洁亚墓地,进行了祭扫。

上海新四军广场于2005年10月12日在上海福寿园落成,是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重要教育场所,其中长达88米的新四军纪念墙,铭刻着众多新四军战士的姓名,安眠新四军先烈、新四军老战士的纪念园区,依战斗序列方式排列,寓意老兵“归队”。张洁亚烈士的亲属找到后,上海福寿园主动提出将张洁亚烈士的英名增刻在新四军英名墙上,告慰烈士在天之灵。

图说:张洁亚烈士的英名增刻在了新四军英名墙上。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下同)

活动现场,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下,张洁亚和一个个新四军老战士的姓名被响亮诵读,每一个崇高的名字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

根据张洁亚生前寄给父母的唯一一张她身穿新四军军装的黑白小照片,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刘鼎创作了烈士画像《战火中的玫瑰》。活动中,新民晚报社领导和上海师范大学统战部领导共同为画像揭幕,并由刘鼎将画作赠送给了张洁亚烈士的妹妹陈惠珍女士等亲属。

图说:新民晚报社领导(右)与上海师范大学统战部领导为张洁亚烈士画像揭幕。

当天,上海新四军广场庄严肃穆,阵阵秋风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全体人员在新四军广场主题雕塑前整齐列队。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两名解放军战士稳稳抬起花篮,缓缓上前,将寄托着对人民英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的花篮摆放在烽火台前。青浦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刘辽军为花篮整理缎带,全体人员向纪念雕塑鞠躬行礼。

图说:与会者向烈士献花。

上海新四军广场作为上海市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传承历史、宣扬精神、教育后人等方面,一直持续不断地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特别是每年的主题纪念活动,对深化国防教育、凝聚军民意志、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激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新四军广场今年获授“青浦区双拥教育示范基地”。公祭仪式后,青浦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刘辽军,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颜宁,新四军老战士代表武文璞,福寿园国际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王计生共同为青浦区双拥教育示范基地纪念碑揭幕,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红色文化宣讲志愿服务大队”也同时成立。

此外,一本收录抗战时期新四军众多珍贵的影像,充分展现新四军战史的《新四军画刊影集》正式首发,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二师分会常务副会长程晓明表示,上海是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新四军是解放上海的主要力量。新四军广场成为双拥教育示范基地意义重大,它是上海市双拥历史的积淀与见证,对弘扬双拥崇高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提升城市人文魅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活动由青浦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指导,青浦区双拥办、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三支队、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新民晚报社时政新闻中心主办,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二师分会承办,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协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