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來說,主動管理型基金都會落後市場回報,並曾經因高昂費用而招致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等著名投資人的批評。

  巴菲特甚至說過,一般人寧可投資指數基金,也好過將資金押在主動管理型基金。那麼,自行選股的個人投資者長遠仍能跑贏大市嗎?

  選對公司 耐心等候

  個人投資者要賺取高於市場的回報,必須發掘出估值吸引的股票。至於估值是否偏低,則要視乎往績市盈率、資產淨值或未來盈利潛力。

  由於未來盈利潛力能反映企業會否實現強勁增長,因此是最適合長線投資者的指標。然而,不管採用哪個標準,重要的是在買入股票後耐心等候。

  股票價格通常不會一夜間爆升,但在一衆投資者認同公司估值具吸引力後,其價格將會逐步提高,在未來數月或數年向上發展。

  無論如何,發掘出估值吸引的企業後,投資者都需要靜候股價增長。由此可見,估值偏低的股票和耐性是長遠跑贏市場的必要條件。

  冷靜看待波動

  股票的價格絕少會一飛沖天,反而會起伏不定,波動連連。

  此外,股價暴跌並非罕見現象。舉例而言,在2018年,Marketwatch.com便指出蘋果(APPle)的股價平均每2.8年就會下跌約30%。

  不過,雖然每隔數年股價便大幅回落,在2010年1月4日至2020年1月16日期間,蘋果股價卻由30.57美元累計上升933%至315.24美元。

  上述例子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即使企業股價每隔數年便下跌雙位數,十年後仍能創下不俗升幅。

  換言之,如果投資者每次遇到跌市便沽貨,將難以追上像蘋果爲有耐性投資者提供的長遠回報。

  要點

  投資者跑贏大市的前提,是發掘出增長潛力理想的低價股。在達成第一步後,他們應放鬆心情,靜待幾年後波動過去。

  如此一來,他們便可憑藉出色的選股技巧領先大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