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券商抓住時間窗口密集發債 今年已募資超1400億)

證券時報記者 張婷婷

在收到證監會關於發行不超過150億元公司債許可批覆40天后,中信證券宣佈將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2020年第一期公司債,發行總額不超過100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數據發現,進入2020年以來,隨着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券商密集運用各類融資工具融資以補充公司流動性,證券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和短融方式成功募資超1400億元。

中信證券

將發行百億公司債

發行公司債是上市公司補充日常流動性的一種手段,2月19日,中信證券公告將發行100億元公司債。據記者梳理,在2019年,中信證券共發行了五期公司債,總額逾150億,但是每一期債券規模都較小。放眼全行業,一期公司債規模超百億的案例並不多。

中信證券表示,本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等相關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主要用於發展資本中介型業務。該類業務屬於資金消耗型業務,風險收益穩定,對於改善公司收入結構,提升綜合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也是大多數券商發債募資的普遍用途。

也有業內人士猜測,這麼大規模的發債,要麼是公司有突發的業務需求,要麼是看好當下的利率環境。自2月3日開市以來,爲防範股市、匯市等出現非理性大幅波動,央行進行了一系列流動性投放操作,已投放流動性達3萬億元左右。作爲連鎖反應,資金利率大幅下行。

據公開信息,中信證券發佈的本期債券分兩個品種,品種一爲3年期,品種二爲5年期,初始發行規模均不超過50億元。其中前者票面利率預設區間爲2.60%~3.60%,品種二票面利率區間爲2.80%~3.80%。最終票面利率將由發行人和簿記管理人根據簿記建檔結果在利率詢價區間內協商確定。從發債利率來看,相較以往發行債券確實屬於較低水平。

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公司資金配置是一個大週期,由於近期有公司債券到期兌付,此次發債屬於正常補充公司流動資金。資金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但公司也會綜合考慮利率等多方面原因。就在本月初,中信證券於2017年發行的100億元公司債到期兌付。

券商通過公司債

及短融募資超1400億

在當前寬鬆的貨幣政策背景下,很多券商都爭取抓住時間窗口募資以補充流動性。證券時報記者據Wind數據梳理,2020年以來,證券業已經發行了25只公司債,發行金額437億元。其中,銀河證券共發行了4期合計100億元公司債券(其中50億元爲次級債),申萬宏源發行兩期合計60億元公司債,廣發和國泰君安分別發行50億元和40億元公司債券。整體來看,相比去年同期,公司債發行只數多了7只,金額微降4%。

進入2月份以來,雖然受疫情影響,多數公司都只能遠程辦公,但各家券商發債熱情不減。包括中信證券、長城證券、華福證券、英大證券多家券商正在發行公司債券,金額超過110億元。

就發行利率來看,今年發行人發行公司債的固定利率多在3.5%左右,也有一些債券利率低於3%,但是2019年發行的公司債券利率大多大於4%。央行寬鬆貨幣政策確實激發了市場發行主體的發債熱情。

除了公司債之外,券商用來補充短期流動性的另一個常用工具是短期融資券。據統計,今年以來,證券行業共發行38只短期融資券,合計募資規模975億元,不論發行只數還是規模都同比大幅增長,其中發行金額同比增加3.9倍。去年同期,證券行業共發行了8只短期融資券,發行金額合計200億元。

有券商債券發行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最近各類資金利率較低,很多已經獲得監管部門批文的發債主體都在爭取時間窗口發債融資,整體來看,主要還是一些質地較好的公司債受到市場青睞,中高評級債券利率雖然低,但是發行更加容易。

另有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不同的金融產品主要是期限不同,利率不同,便利性不同,但融回來的資金都能夠有效補充公司流動性。需要注意的是,短期資金最好別投資長期項目,短融長投是財務大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