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賈樟柯導演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入圍特別展映單元,中國水墨電影短片《秋實》入圍新生代單元。1998年,賈樟柯處女作《小武》入圍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並獲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斯道獎及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即將於2月20日正式拉開帷幕。柏林電影節向來是華語電影的福地,比如去年的《地久天長》摘得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相比去年,今年入圍的華語影片不算多。主競賽單元,僅有蔡明亮導演的新片《日子》作爲唯一的華語片入圍。而賈樟柯導演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入圍特別展映單元,中國水墨電影短片《秋實》入圍新生代單元。

新冠疫情令中國電影幾乎陷入停擺,暫時不能進電影院的日子,藉着電影節瞭解一下這些亮相國際舞臺的華語電影新作,作爲之後與好電影重逢的期盼吧。

賈樟柯重回柏林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亮相的華語電影相當一部分屬於賈樟柯以及與賈樟柯有關的電影。

柏林電影節開幕在即,這些華語新片值得關注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海報

賈樟柯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是他時隔19年重返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新作。這部聚焦社會變遷中的中國當代文學名家的紀錄片,用18個章節講述1949年以來的中國往事。

影片中,出生於上世紀50、60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賈平凹、餘華、梁鴻成爲影片最重要的敘述者,他們與作家馬烽的女兒一起,重新注視了社會變遷中的個人與家庭,讓影片成爲一部跨度長達70年的心靈史。而這樣一部紀錄片也是繼關於畫家劉曉東的《東》(2006年)和關於服裝設計師馬可的《無用》(2007)之後,賈樟柯將關注點又一次投向藝術家羣體,有媒體將其稱爲賈樟柯“藝術家三部曲”的最終章。

作爲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常客,賈導這些年似乎與戛納和威尼斯走得更近些,但事實上,賈樟柯電影走向國際,是從柏林開始的。1998年,賈樟柯處女作《小武》入圍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並獲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斯道獎及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返柏林,《小武》修復版也確定參展。

頗爲巧合的是,今年入圍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片《平靜》也與賈樟柯有關。該片由賈樟柯監製,宋方導演,兩人曾在2012年合作過《記憶望着我》。

在《平靜》中,齊溪飾演一位紀錄片工作者,和相處多年的男友分手後,輾轉北京、東京、南京、香港等地,在四季的輪迴中漸漸找回內心的平靜,展現了當代女性與自我、與他人、與世界的關聯變化。看起來是一部非常女性的電影。

另外,本屆柏林電影節將推出特別單元“傳承”(On Transmission)。該部分將邀請7個導演分別與嘉賓對談,介紹柏林的經典電影,並放映該導演和賓客的作品。賈樟柯將攜在其一手操辦的平遙國際影展獲獎的影片《過昭關》及其導演霍猛共同在柏林展開對談。

蔡明亮延續神話

今年柏林主競賽單元,入圍的是臺灣影片《日子》。蔡明亮延續着自《愛情萬歲》以來,每部劇情長片都入圍國際三大影展主競賽單元的驚人記錄。而作爲柏林電影節的老將,蔡明亮早在1996年和2003年分別憑藉《河流》和《天邊一朵雲》在柏林斬獲獎項。

新片《日子》同樣是蔡明亮與李康生搭檔。據悉,全片只有兩位演員,分別是蔡明亮御用演員李康生和新人亞儂弘尚希,電影自2014年開始拍攝,積累了許多片段,沒有計劃、沒有劇本,經費極少,邊籌措資金邊在漫長的剪輯中完成。蔡明亮曾這樣描述自己新片的創作:“別人電影越拍越大,我卻越拍越小,越小越自由,想拍什麼就拍什麼……這是上天給我的禮物,只因爲小康(李康生)一場漫無天日的病,我們沒法拍別的,我就跟他說拍你的病吧,等你好了演也演不出來。我現在拍的都是生活,是小康的日子,亞儂的日子,也是我的日子。”

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卡洛·夏堤安表示:“蔡明亮以其獨特的美學,展現、同時創造電影獨有的特質。正如片名所揭示,極爲純粹的作品《日子》,我稱它是一部關於‘痛苦’與‘安慰’的電影。”

主競賽單元競爭激烈,影片入圍後,導演蔡明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年紀大了,心境自然改變,能保持每一部片都入圍大影展的紀錄已經不容易,非常非常開心了,獎不獎,聽天由命。”

而另一部來自香港的影片、楊曜愷導演的《叔·叔》則殺入柏林電影節的全景單元。

《叔·叔》被認爲是過去一年中十分重要的香港電影,也填補了華語電影中關於老年同志題材的空白。《叔·叔》講述了兩個各自組建家庭的“深櫃”晚年相愛的故事。影片在剛剛公佈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名單中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等九項提名。

“中國學派”水墨畫重出江湖

本屆的新生代單元中,有一部值得關注的短片《秋實》,它很特別,因爲這是一部久違的水墨動畫片。上世紀的上海美影廠,曾在國際上帶起“中國學派”的風潮,水墨、剪紙、摺紙等脫胎於傳統藝術形式的動畫在國際上屢獲大獎。1982年和1984年中國動畫《三個和尚》《鷸蚌相爭》就分別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斬獲短片銀熊獎,時隔35年之後中國水墨動畫再次入圍柏林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開幕在即,這些華語新片值得關注

《秋實》海報

《秋實》由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導演,張春景、沈永亮參與主創,歷時兩年創作而成,北京電影學院、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及相關團隊聯合攝製。製作方將齊白石“兼工帶寫”的技法融入動畫製作中,工筆和寫意相結合,展現了中國水墨動畫的獨有意境。

影片講述一隻蟈蟈爲秋後的蟄伏儲藏食物,在天敵的威脅、同伴的捉弄下,它顆粒無收,然而在絕境之下卻陰差陽錯地收穫了食物。簡短的五分鐘,在製作上卻困難重重。《秋實》繼承了中國水墨動畫優良傳統,並在審美表達、動畫表演、視聽語言上進行了創新與探索,同時,它還將傳統水墨技法與現代8K技術融合,用全新的視聽語言“復興”水墨藝術。

上世紀的美影廠,曾推出《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鷸蚌相爭》等一系列的優秀水墨動畫作品,但水墨畫的動畫工序複雜、製作週期長、對於畫師的專業能力要求極高,因此在三維動畫成爲主流的當下已經極少見到這樣的動畫表現形式。

2018年底,孫立軍帶領自己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用業餘時間展開了構思和製作,短片以齊白石的畫風爲原型,同時將水墨畫大師的畫作作爲參考,再加上團隊美術的設計,共同奠定動畫基本風格。“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作品,如何能夠把中國藝術、中國的文化通過中國的動畫展現出來。這種文化傳承和創新,同樣我們動畫人都有責任。”孫立軍在介紹這部作品時表示。

此外,今年的新生代短片單元還有另一部短片《歸》入圍,該片此前入圍第2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金椰獎短片競賽單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