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是一個很奇妙的年紀,也是我們離心靈自由最近的一段時光。

告別校園生活,步入職場也僅有兩三載,對生活充滿期待,又略感迷茫和焦慮。升職加薪、買房買車、娶妻生子,被漸漸搬上日程。

父母有工作的正拿着比你還高的工資,父母沒工作的也有勞動力,家庭的經濟壓力還小,自己賺的錢還可以自由支配。一人喫飽,全家不餓。

曾經有看過一部短動畫 《In the Fall,用 100 秒的時間講述了一個令人感嘆的人生倒計時故事。該故事充滿黑色幽默,一名中年男子,在天台澆花時,踩在香蕉皮上不慎從高樓跌落,就在這過程中,一幕幕的一生經歷閃現出來,從少年時的多姿多彩到步入職場後的忙忙碌碌,單調乏味。

是啊,一眼望到頭的日子,誰都不喜歡。可即將觸地的一瞬間,他釋然了。

那我們呢?剛過 25 歲的我那?其實,只要熬過了 25 歲就好了,並不是說 25 歲以後的人生會順風順水,而是 25 歲以後的,我/你/我們,就能坦然接受苦難本身就是生活中最正常的一部分。

命運總會先給你喫一點苦頭,等你習慣後之後,再給你空降一堆災難。在這個自殺都會給人添麻煩的時代,誰活得不辛苦。就算山窮水盡之後沒有柳暗花明,一屁股坐地上打滾,或者徒手攀山越嶺,都不是絕路。

引用其他人的話

  • 25歲以後,我們做的一些事, 只是我們應該這麼做。

我們應該努力工作,掙錢,買房,爲小孩提供更好教育環境,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些都沒有錯,甚至是支撐我們每天奮鬥的最原始動力。

25歲的我們,

一邊被生活打磨,圍困在日復一日,忙忙碌碌的工作與生活;

一邊又懷揣激情,總是在某個瞬間覺得我的人生不僅侷限於此。

我常想,25歲的我們,

是否可以自私一點點?多愛自己一點點?

25歲以後,每天花一些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25歲,我已揹負生活重擔, 還有權力去追求詩和遠方嗎?

25歲了,還有權力去追求詩和遠方嗎?

或許你可以引經據典告訴你:追求自我,任何時候都不會太遲。

或許你可以列舉幾個名人案例告訴你:看,他們活出了生活的色彩。

但是,我不信

因爲書中的道理、名人的效應,都只是極少數的個例,我只是衆多人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個。

於是我開始做我自己的人生數據記錄。記錄一天的時間分配,記錄一天的飲食,記錄各種亂七八糟的數據。

於是,我記錄歸檔,想一直追蹤自己的變

看看,是否只有什麼能讓我去追求心中所想所愛?

看看,對於平凡的我們,追求自我是否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看看,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每天一點點的努力,一點點的堅持,逐漸改變自己,收穫自己的詩和遠方?

人生就是這樣的,

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也不會再做,

有些夢,現在不追,以後再也不會去追。

  • 25歲,我們還可以任性一點點嘛?

25歲,

趁你的激情還沒被澆滅,

趁你的菱角還沒被磨平,

每天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25歲了,

除了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關心朋友,尊重同事,

除了認真工作,勤於鍛鍊,

我們還可以嘗試:

一天24小時,22個小時用於“眼前的苟且”,2個小時用於“詩和遠方”,

即使天馬行空,即使不被外人所理解,

但這又何妨?

25歲,我們還可以任性一點點。

如果不想在25歲被打倒和打敗,唯一的方式就是獨立,自己養活自己,並且活的很好,有質量。就算是傷了、痛了、孤獨了、難過了,也要自己扛過去,多扛幾次你就明白了,總會過去的,總能習慣的。

獨立修煉自己,就像黑屋子裏洗衣服,你不知道洗乾淨沒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等你披掛上陣的那一刻,才發現只要認真洗過,那件衣服光亮如新,而你以後每次征戰都會想起那段歲月。

在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年齡,別去碰狗屁不如的愛情,在生活給你無盡苦痛折磨的艱難時刻,你要對自己好一點。熬過25歲,什麼也打不倒你。

曾經黑夜趕路,無人掌燈,你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此後風雪載途,江水送行,世界也爲你歡呼。

生活會磨平你的棱角,但也會給予你鋒芒。

25歲的我 別怕

至少有滿腔的熱血

還朝着正確的方向

掃一掃

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