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陽死亡(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就會成爲一顆白矮星,那麼當它的白矮星階段結束之後呢?理論上講,它會成爲一顆黑矮星,這是一種真正的死星,它不發光不發熱,看上去沒有任何生機,但是隻要宇宙的物理定律不發生變化,那麼它就會永遠存在下去。

不單是白矮星會演變成黑矮星,中子星在經過長時間的能量輻射之後也有可能變成白矮星,然後再經過長時間的輻射變成黑矮星,也有科學家認爲黑洞如果不吸收物質和能量的話,通過霍金輻射的衰變也有可能變成中子星,那麼如果再通過衰變變成白矮星,接着衰變下去,就成了黑矮星。

不過,不吸收物質的黑洞和中子星衰變到發生質變時間都極其漫長,單說白矮星到黑矮星的衰變演化階段就長達至少200億年,然而宇宙的年齡至今不過137億年,所以宇宙中至今沒有黑矮星出現。

然而宇宙中有不吸收物質的黑洞,中子星乃至白矮星嗎?根本沒有!因爲天體引力的作用,每一種星體都在不斷的吸收周圍的物質和能量,因此天文觀測中看到的大都是小星體通過吸收物質和能量變成了更大的星體,比如小行星通過碰撞融合變成更大的小行星,一些小行星和彗星撞擊行星讓行星質量變得更大,而每個恆星系統中的主恆星也都在不斷的吸收物質變得更大,黑洞等就更不用說了,有的黑洞甚至能吸收一個星系的物質變成類星體。

我們單說白矮星和中子星,這兩種星體都是恆星由於超新星爆發損失了大量質量而形成的,然而它們在形成白矮星和中子星之後其質量大都是在增長中的,宇宙中的白矮星和中子星大都正在變得更大,特別在一些多星系統中,中子星和白矮星可以吸收伴星的物質能量,當白矮星通過吸收物質,使自身的質量達到太陽的1.44倍以上的時候,它就會變成中子星,而當中子星吸收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三倍的時候,它就會演化爲黑洞,所以從星體的這些演化趨勢來看,宇宙中的星體大都在變得更大。

雖然如今的宇宙仍然在膨脹中,但是宇宙中的物質丰度還是很高的,宇宙膨脹的規模和速度還不足以有效阻礙星體吸收物質,而如果白矮星能不斷吸收物質的話,那麼衰變成黑矮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因此黑矮星在宇宙中的出現是十分困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