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人建造了一系列超越時代水平的武器,如噴氣式飛機,V1和V2導彈,這一類武器被德國人稱作“奇蹟武器(Wunderwaffe)”,不過其間也有一些怪胎,對它們而言,“奇蹟武器”似乎可以解釋爲:如果能讓它們正常運作,簡直需要創造奇蹟。比如世界上最重的火炮“多拉”大炮,要使用它必須要動用1700人花三週時間組裝,要構築專門的鐵道進行運輸。“多拉”大炮好歹還投入過實戰,取得了一定戰果,而另外一種重達188噸的坦克,雖然造出了樣車,但是最後的歸宿卻是成爲博物館的陳列品,根本沒上過戰場,這就是“鼠”式坦克。

希特勒視察“多拉”大炮,這門炮的口徑達到驚人的800毫米,全重1329噸,是史上第一重炮

二戰時期,德國造的“虎王”坦克接近70噸重,比現代美軍的M1坦克還重,但是和“鼠”式坦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和“多拉”大炮,“陸地巡洋艦”一樣,這類重量驚人,炮管口徑巨大的武器,全部出自希特勒個人的興趣。

當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一路順風順水高歌猛進的德軍裝甲兵一頭撞上了蘇聯的“KV”系列重型坦克時,他們發現自己引以爲豪的戰車主炮和反坦克炮都很難擊穿“KV”坦克堅實的前部裝甲。

蘇聯“KV-1 1941年型”重型坦克。蘇聯陸軍在二戰期間研製了著名的“KV”和“IS”系列重型坦克,這在客觀上促使德軍研發重型坦克與之抗衡。

消息很快傳到了希特勒那裏。他找來費迪南-保時捷博士詢問能不能設計一種超重型坦克對付蘇聯人,這就是“鼠”式坦克最初的起源。1942年3月,軸心國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出擊,保持着戰略推進態勢。這時,希特勒命令由保時捷博士主持重啓超重型坦克研製計劃。希特勒特別要求,新坦克自重必須超過100噸!對希特勒而言,坦克設計的一般規則就是手上的橡皮泥,他要求必須“無堅不摧”、“無懈可擊”!

“V1”試驗車,安裝了一個水泥假炮塔,這個炮塔重達55噸

不得不猜想這種極爲誇張的構想多半是出於政治宣傳的考慮,而不是實戰應用,用來誇飾納粹德國的不可戰勝,鼓舞軍民士氣。另一方面,據保時捷博士的回憶,希特勒也曾想派這種坦克去充實大西洋防線的防禦,充當移動堡壘的角色。

轉眼到了1943年5月,即盤踞斯大林格勒的德軍被蘇軍全滅不久,非洲軍團也接連敗退之時。名爲“猛獁象”的木質模型完工。希特勒親自觀看了展示,指示儘快生產出實車。

“鼠式”坦克進行測試,畫面左側爲一輛蘇制KV-1坦克

3個月後,第一輛“鼠式”的超重型坦克試驗車(代號“V1”)開下了生產線。1944年年初在保時捷試驗場開始測試。不過此時只有車體,炮塔還沒造出來。所以用水泥澆築了一個同重量的炮塔作過渡,沒有安裝武器系統。

第二輛“鼠式”坦克試驗車(代號“V2”)於1944年3月下線。並很快安裝了首個真正的炮塔。配備128毫米主炮、75毫米同軸副炮各一門以及一挺MG34同軸機槍。其中KwK 44 L/55型128毫米主炮理論上在2000米內可以擊穿盟軍大多數坦克的前裝甲。就這樣希特勒還不滿意,他覺得128炮是杆“玩具炮”,堅持要用150毫米主炮,但最終因爲改造工作量過於巨大作罷。除了強大的火力,“鼠式”坦克的裝甲也極爲厚重,從最厚處炮塔正面520毫米(炮塔正面加炮盾)到車底最薄處120毫米不等。

被盟軍繳獲的“鼠式”坦克車體和炮塔半成品,對比一下人和炮塔的比例

只有“V2”號車裝備了完整的炮塔

“鼠式”坦克巨大的外形給測試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被冠以“巨人”的綽號。它長10.2米,寬3.71米,高3.61米。總重188噸,超過7輛“四號”坦克(H型)的噸位之和。這意味着它無法自行通過歐洲的任何橋樑,所以工程師開發了一套潛渡裝置,可以幫助它通過水深低於7.9米的河流。涉水時由一根可改變長度的通氣管爲乘員和發動機供氣,這根通氣管還可以作爲乘員應急逃生通道。

“鼠式”通氣管渡河狀態,現代坦克也採用了類似的設計

那麼,“鼠式”真的“無懈可擊”嗎?首先,這輛坦克的重量就是它最大的敵人,當時的發動機技術無法支持它以正常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前進,“V1”車較輕,時速可達25千米/小時。“V2”車把汽油機換成了柴油機,但是自重較大隻能以15千米/小時的速度緩慢“爬行”。另外它的油耗不是老鼠而是老虎級別的,它的內置和外置油箱總容量達4200公升,但是加滿油只能在公路上跑160公里,算一下每100公里耗油2600升!對比一下同樣是保時捷的產品,保時捷911百公里耗油才10.2升!越野的情況就更令人絕望,滿油箱只能開62公里……不管是維護還是保養這樣一輛龐然大物,對後勤來說難度都是噩夢級的。

德軍爲“鼠式”坦克研製的專用的鐵路平板運輸車。在通過鐵路橋前要對橋體進行特別加固。

所以不管保時捷博士用了什麼技術,用了包括汽油電動機混合動力組,用了全金屬履帶,用了當時能想到的所有創新,也無法解決“鼠”式坦克既慢又貴的缺點。此外它的武器配置也漏洞很多,比如初期沒有配置同軸或防空機槍,在遭遇步兵或者飛機轟炸時,巨大笨重的車體就是活靶子,後期增加了同軸機槍以及位於炮塔兩側及後面的三個射擊孔。並計劃在車頂加裝MG151型20毫米機炮,用於對付日益嚴峻的盟軍空中威脅,不過還沒有實現德國就戰敗了。

“鼠式”坦克結構圖(上),俯視圖(下)。該車乘員共6人,其中駕駛員和通信員在車體前部被髮動機與其他乘員隔開,車長、兩名裝填手、炮手則在炮塔。

這種巨型兵器德國本來打算生產200-350輛,不過最後的完整版只有“V1”和“V2”兩輛,直到“二戰”結束也只有了9輛進入生產流程。德軍在撤退時對兩輛車實施了爆破,殘骸被蘇軍繳獲。他們硬是把“V1”的車體和“V2”的炮塔拼湊在一起,並於1946年5月送回蘇聯進行測試。1952年完成測試後被送到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永久保存,得以讓今天的人們也能親眼目睹納粹德國最後的瘋狂。

蘇軍與組裝完成的“鼠式”坦克合影。蘇軍動用了6輛德制18噸拖車才把炮塔從“V2”號車的殘骸上拉下來,在德國境內完成了組裝並運回國內。

保存在俄羅斯莫斯科州庫賓卡坦克博物館的“鼠式”坦克。它是世界上僅存的“鼠式”坦克實車。

還記得開篇提到的“奇蹟武器”這個詞嗎?它最後被保留在德語中,不過現在的意思變成了:“試圖用一種手段解決一切問題、華而不實的萬能靈丹。”這個詞用在“鼠式”坦克身上恐怕最合適不過了。

姚文廣 本文來源:網易談兵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