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造假”所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因爲學學術造假的地方,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容易對象牙塔裏的學生和祖國未來的人才帶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學術造假事件:教育部擬撥款800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

學術造假,其實就好比假貨一樣,不光如此,這裏面還涉及到偷窺,盜竊行爲。因爲盜竊的是別人的文化成果。

學術造假事件:教育部擬撥款800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

爲什麼學術造假如此盛行?有許多論者分析原因,包括學術評估體系對論文數量的病態依賴、以及造假的成本極低,換句話說,就是作假獲得的職稱晉升等好處很大,但被發現則受到的處罰輕微。南京大學梁瑩事件處理纔過去幾天,法大又發生了博士論文一模一樣的情形。“你這樣查,全中國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導都有問題。”這些言論雖然是她本人態度問題,更多的卻是暴露了學術圈真實又扎心的一幕。就連提出離職,都甩鍋給網友對她的批判質疑,而不是找自身的問題。

學術造假事件:教育部擬撥款800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繁華昌盛的時代,也是一個最不講規則秩序,造假製假氾濫成災的時代,這個時代走向兩極。學術造假最可恨最可怕,知識精英若無道德操守,法律底線,將會給全社會帶來不可低估的破壞力。

造假的背後是利益,是腐敗,是對人們靈魂的腐蝕。重塑科技學術界風清氣正,須正本清源,迴歸正常,返樸歸真,純潔心靈,德法兼備。

學術造假事件:教育部擬撥款800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花錢買文憑、仿造、佔有他人勞動成果,其實就是虛榮心在作怪,這是高校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實則就是弄虛作假、坑蒙拐騙一羣烏合之衆,從你開始裝逼那天獲得利益開始,就該想到有可能露餡的一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傳統的力量,慣性很大,靠自覺,更應靠監督處罰,熬過陣痛期,相信未來會很美

教育部公開2019年部門預算,擬撥款800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不含軍隊系統),抽檢比例爲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數的10%左右。

學術造假事件:教育部擬撥款800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

整治學界與提振民族自信息息相關。學界腐敗學術造假者不害怕,是嚴謹求真人者悲哀,更是國家強盛障礙。持久打擊學界腐敗與學術造假還科學藍天,是國家強大的必然!讓學術迴歸純粹,歸根結底還得靠廣大師生守土有責、誠信治學,纔會贏得社會的尊重、撐起民族的明天。

嚴打論文抄襲,淨化學術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