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巨頭,終於迎來正式上映的關頭。

誰引爆票房,誰笑到最後?比鬥馬上開始。

今天來聊聊《攀登者》。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1

《攀登者》和《中國機長》一樣,改編自真實事件。

攀登者,攀的是珠峯,1960年,中國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名隊員,在從未有人登頂、被稱作“死亡之地”的珠峯北坡,成功登頂。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但國際登山協會,承認登頂需要兩個條件。登頂者必須在頂峯留下紀念品,並在頂峯拍攝360度的環境照片和登頂隊員在頂峯的照片。

因爲峯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頂不被國際登山界承認。於是1975年,中國決定再次組織登山隊登山。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影片將鏡頭對準兩次登山及中間發生的事件,以兩次登頂的方五洲爲主人公,串起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1960年,首次登山條件無比惡劣,甚至最後由於沒有梯子,只好赤腳以隊友的身體爲人梯。下山後嚴重凍傷,切除腳趾,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這在電影中,由張譯出演的角色,進行了真實歷史還原。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登山隊解散後,成功登頂的三人歸於平凡。一個回到登山營地,一個回家鄉看羊,方五洲則是下放成鍋爐工人,時而講講登山課。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所以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他們重新爲此籌備的過程,還是很令人熱血沸騰。開頭部分是標準的壯士不老,壯心不已的英雄故事。

核心的登山戲,有不錯的特效打底。風雪、巖壁、冰天雪地,整個環境的還原,有緊張感。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演員陣容也相當華麗,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不只是咖位,他們演起來水平也不一般。

吳京出演的方五洲經歷泯然衆人、被懷疑、戀人出國等打擊後,接到重新出任登山隊隊長的信這一段,沒有臺詞,邊流淚邊喫麪,情感含而不發,很到位了。

章子怡的感情戲、張譯的倔強。幾個主角飆戲,堪稱演技教科書。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井柏然的進步肉眼可見,胡歌、王景春雖然戲份不多,但在有限的空間裏,還是把角色不同性格演出來了。

表演,是這部片子的高光。

2

但電影有個最大的變數,編導陣容不夠硬,成片質量受影響。

導演李仁港,近幾年導演履歷,什麼《盜墓筆記》、《三國之見龍卸甲》、《天降雄獅》、《錦衣衛》,實在讓人揪心。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編劇阿來,不能算完全熟悉電影編劇的人。代表作品《格薩爾王》、《塵埃落定》都是小說。他更像一個作家,不是編劇。電影和小說,終歸是不同媒介。

果然,即使原型故事感人、特效到位、演技夠好,最終成片還是有衆多不可忽視的缺點。

敘事不夠電影化,零碎散亂,節奏也很差。

因爲想講的太多,故事不緊密。足足兩個小時的時長,很多情節還是有頭無尾,沒交代清楚。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情感渲染也不是通過傳統的“積累—爆發”過程,而是不停的噴薄。過度煽情,讓從開始已經達到高點的感情,後期陷入疲憊。

還有音樂過度使用,狂轟濫炸。一登山就配樂,抒情音樂把人都聽麻木了。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最嚴重的問題,出在感情線上。感情戲本就鋪排很差,還干擾主線,後期節奏都紊亂了。

李國樑和黑牡丹,先不說訓練時總要談談情,黑牡丹還爲心上人在測試中作弊(登珠峯體能測試,這種生死關頭你搞這套?)。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登山過程中,兩人掉進冰裂縫,先緊貼着曖昧的卡在冰中間。然後掉下去也都沒事,還嘴對嘴人工呼吸,強行昇華兩人感情嗎。

方五洲和徐纓,前半段感情進展還算說得通。但後來方五洲人體抗冰柱,登峯最後關鍵時刻對講機說情話,這些情節也太誇張了吧?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只是因爲愛情線索推進,無情拋棄合理性和真實感,是很大敗筆。

再加上演員後期配音,很多時候對不上口型這個大問題。電影的缺點不可忽視,可惜了題材。

3

人類挑戰極限,攀爬高峯的紀錄片,《攀登梅魯峯》是,《徒手攀巖》也算一個。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攀登梅魯峯》

自裏芬斯塔爾主演《聖山》等高山片後,登山題材逐漸開枝散葉,發展出以登山征服爲核心的片子。

相比紀錄片,故事片更看重的是登山時的人,惡劣的自然條件是背景板。就像斷臂求生的《127小時》,喜馬拉雅營救的《垂直極限》。

這類故事片可能改編自真實事件,但因爲不是真實場景,所以要靠特效、情節和演技。

《攀登者》在視覺效果,還原珠穆朗瑪峯的環境,是下了功夫。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像通過冰裂縫時架梯子,周圍環境質感,和講述夏爾巴人登珠峯的紀錄片《珠峯清道夫》的紀實畫面,幾無區別。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攀登者》震撼角度而言,可能比不上紀錄片。但作爲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本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不管山有多壯麗崎嶇,人在困境下的百折不撓,纔是這類片子要表現的。

電影在這方面,拍出了不滅精神和不屈意志的傳承。首次登峯,從老隊長傳承到方五洲。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第二次登峯過程中,又從方五洲傳承到年青一代隊長李國樑,再從李國樑到黑牡丹,終於二度成功登頂。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最後彩蛋還有跨越多年的精神傳承,楊光在1975年因山上把帳篷讓給他人,腿部凍傷截肢,錯失二代登頂九人。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到2019年再次挑戰,以假肢成功登頂,珠峯圓夢。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歲月把胡歌變成了成龍

這個楊光也有原型,真人真事,夏伯渝,是中國殘疾羣體登頂珠峯第一人。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爲了家國情懷,爲了突破自我,挑戰高峯,挑戰極限,登山精神是值得欽敬的。

1975年攀登珠峯,最打動人的一點在於,那段歷史切實留下過印記,無論是意志還是物質。

那次登頂,中國登山隊不僅成功測出8848米的珠峯高度,在第二臺階放置的“中國梯”(2008年梯子退休),曾幫助幾百人成功登頂,是真實的世界級貢獻。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題材是好題材,演員是好演員,特效也不錯,片子可取之處不少。但過度煽情、感情線冗餘等缺點,也難以忽略。

所以是否爲了感受歷史、感受情懷、感受演技,欣賞特效,在影院的大銀幕,去看這部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片子,就看你看重什麼了。

瑕疵和優點一樣明顯的《攀登者》,還會延續吳京的票房神話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