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罕見!連續兩日跌超35%,昔日200億巨頭徹底涼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

港股上市公司達芙妮國際(0210.HK),最近兩日股價出現閃崩、連續暴跌,累積跌幅達到近60%,市值蒸發了4.73億港元,最新股價只有0.193港元。

這種走勢令市場驚呆了,要知道此前兩個月該股還大漲了200%以上,現在這麼大暴跌,幾乎把之前的漲幅全部抹去了,背後是什麼原因?

達芙妮曾經號稱女鞋界的“寶馬”、女性消費者心目中的“鞋王”,但這幾年卻十分沒落,營收連年下降,業績持續虧損,今年上半年再度鉅虧3.9億港元。這幾年公司“關店求生”、謀求轉型,從2012年底至今,達芙妮門店少了4600多家。

  達芙妮國際兩日暴跌近60%

市值蒸發4.73億港元

近期,達芙妮國際(0210.HK)股價波動幅度非常巨大,引發市場關注。該公司先是在9月26日大漲了26.67%,報收0.475港元。

但9月27日,達芙妮國際股價突然閃崩,該股盤中一度創出十二年來最大跌幅,截至收盤,暴跌36.84%,報收0.3港元,全天成交2.29億港元。

9月30日達芙妮國際開盤繼續大跌,截至下午四點收盤,該股跌幅達到35.67%,股價爲0.193港元。連續兩日大暴跌,如果按9月27日的開盤價0.48港元、9月30日的收盤價0.193港元算,達芙妮這兩天的市值大幅蒸發了4.73億港元。

市場人士分析,這樣暴漲暴跌的走勢,可能來自節前獲利盤資金的迅速撤離。因爲該股在此前2個月時間裏暴漲超過200%,股價從7月底的0.163港元漲至9月27日的高點0.5港元,區間市值增長了5.56億港元,但隨後卻發生盤中閃崩、連續暴跌。這兩日達芙妮國際的跌幅將近60%,幾乎把整個三季度的漲幅全部抹去了。

翻看年報,我們可以發現,達芙妮國際近年來營收連年下降,淨利潤虧損,無怪乎股價表現不如人意。該股在2012年上半年曾經達到過11.172港元的巔峯時期,但如今最新股價只有0.193港元,市值大幅縮水,只剩下3.18億港元。

  女鞋界的“寶馬”業績連年虧損

曾經在大衆消費者心中擁有知名度較高的達芙妮,是一家從事鞋類產品及其配件的製造、分銷及零售業務的公司,旗下核心品牌包括達芙妮(Daphne)、鞋櫃(Shoe Box)等,達芙妮國際於1995年11月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在那些輝煌的歲月裏,達芙妮被稱爲女鞋界的“寶馬”、“大衆鞋王”,2004年,達芙妮號稱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中,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在業績最好的時期,達芙妮1年能賣出5000萬雙女鞋,連續5年穩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交椅,市場佔有率近20%。SHE、劉若英、全智賢等大腕明星,都曾經爲達芙妮代言過。

但是,2013年開始曾經風靡一時的達芙妮卻出現了公司發展上的“分水嶺”,從當年公司的營收業績就能看出來。

2013年的財務數據顯示,達芙妮開始由營收同比增長轉爲連年下降,2013年當年營業收入爲104.70億港元,同比微跌0.72%,但2015年-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降幅分別達到18.96%、22.04%、20.24%、20.73%;同時,2015年該公司更是陷入業績虧損的泥沼,淨利潤當年虧損3.79億港元,隨後幾年虧損更是擴大至8.19億港元、7.34億港元和9.94億港元。

今年8月底,達芙妮國際發佈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出現營收淨利雙降,實現營業額14.03億港元,同比減少37.9%;毛利6.51億港元,同比減少39.7%;股東應占虧損3.9億港元,同比減少20.9%;每股基本虧損23.6港元。

對於業績大幅虧損,達芙妮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7%,較去年同期7.0%的增速有所放緩,此等因素再加上貿易糾紛伴隨的不確定性,導致消費意欲更趨審慎。因此消費品行業持續面臨重大挑戰,零售商的經營表現受到負面影響。關於營業額的下降,主要是因爲集團銷售點的減少及核心品牌業務同店銷售下跌所致。

從輝煌到“沒落”

背後是什麼原因?

我們來看看爲什麼達芙妮會從當初的“鞋王”淪落到現在連年虧損?主要原因有幾個,一是當初在線下盲目擴張開店,搞廉價促銷;二是線上發力引入劣質電商,慘遭拖累;三是女鞋品質下降,設計老氣,失去了消費者。

首先,達芙妮當初的擴張之路也瘋狂,其採用“直營+聯營+加盟”方式開始攻城略地,在一線市場接近飽和以後,其將目光轉移到低線市場,甚至深達邊遠的縣城和鄉鎮,爲此採取了低價促銷的手段來吸引低線城市消費者,離自己“高端、時尚、大氣”的形象越來越遠。

更嚴重的是,線下快速擴張需要承受龐大的店面開支,達芙妮在2012年以前還在持續開店,到2012年底公司核心品牌銷售點達6369個,總共有6881個銷售點。但是2013年開始,達芙妮不得不開始關店,當年核心品牌銷售點淨減少50個,至6319個。

到2018年底,達芙妮銷售點數量跌破3000個,僅剩下2820個,數量已不到2012年底的一半。2019年上半年,關店潮繼續,銷售點數量降至2208個,共關閉612個銷售點;其中,核心品牌業務銷售點降至2075個,淨關閉573個銷售點。

達芙妮稱,儘管2019年上半年的核心品牌業務經營虧損收窄至3.58億港元,集團仍持續受到來自零售營運高固定成本結構及關閉表現欠佳之店鋪虧損的負面影響,經營盈利率進一步下降至-28.0%。

再者,達芙妮想要發力線上,卻引入了劣質電商,慘遭拖累。受電商的衝擊,傳統的鞋類零售業普遍遭遇市場寒冬,達芙妮在2010年斥資3000萬元投資B2C平臺“耀點100”,正式入局電商領域。

但是,公司選擇的這家電商卻不太好,時間不過半年,耀點100就把達芙妮的首輪投資給燒光了。但達芙妮非但沒有及時止損,反而還要進一步深陷這個“泥淖”裏。在2011年底,它甚至關閉京東、樂淘、好樂等分銷渠道,全力扶持耀點100。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耀點100就燒光了3億元,淨資產已經負3000多萬元。而在2012年7月30日,耀點100更是直接被宣佈中斷網站運營。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作爲曾經引領時尚尖端的女鞋品牌,這幾年達芙妮鞋子的品質日漸下降,設計老舊,已經很難獲得消費者青睞了。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達芙妮一味搞市場擴張和低價促銷,使得原來高端、貴氣的品牌形象逐步消失,在滿大街都是達芙妮的情況下,一些原有的女性忠實粉絲已經漸漸放棄對它的喜愛;另一方面達芙妮品牌的創新能力、設計能力薄弱,無法跟上當今主流消費者更新換代的速度,不僅顯得土氣,而且舒適度不如從前。

達芙妮進軍運動休閒領域

能否完成轉型自救?

當然,達芙妮這幾年也在想着如何自救。公司發現,越來越多人轉投線上購物,運動、都市及時尚元素的運動休閒產品受消費者青睞,這對傳統時裝零售商發展方向帶來重大影響。公司表示,正在對公司品牌重新進行定位,與專業品牌諮詢公司合作,對達芙妮品牌進行重新定位。

今年4月,達芙妮表示,已經在向運動休閒市場延伸。在2019年中期財報中,達芙妮稱,正在加大對產品研發的投入,推出更具時尚感的運動鞋。

爲此,公司宣佈人事調整,進軍運動鞋領域。今年9月26日,達芙妮國際發佈公告宣佈韓炳祖爲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覈委員會主席、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自2019年9月25日起生效。韓炳祖已與達芙妮訂立一份委任合約,韓炳祖擔任達芙妮董事職位任期爲三年,每年酬金爲39.6萬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韓炳祖此前曾擔任過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積木集團有限公司及361度國際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Kappa母公司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另外,達芙妮表示,將加速發展電商業務,加大投入。一是加強與新興社交媒體及線上平臺(包括天貓、京東及唯品會等)的合作,緊貼快速變化的消費行爲;二是除了線上直營店外,將繼續與精選線上分銷商建立及發展戰略伙伴關係,維持及擴大達芙妮品牌的線上市場份額;三是將繼續提升產品設計及供應鏈管理能力,以支持開發針對年輕線上消費者的獨家品牌。

這樣的轉型努力,未來效果如何,我們還要拭目以待,未來達芙妮能否重整旗鼓。

編輯:艦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