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抱着弟弟從他們的身旁走過,去找我家爸爸和哥哥,聽到媽媽對兒子說,“下次你不能這樣子,問你要的東西你就馬上拿出來,這樣是很不對了......”孩子沒有出聲,就是安靜地讓媽媽幫忙整理。當我們“大腦蓋子合起來”就是讓自己感覺好,這樣,媽媽纔會想到該去尊重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引導孩子合作)。

前幾個月一個週日的中午,我們一家四口去宜家家居商場購物,在爸爸和哥哥排隊結賬時,我抱着弟弟在外面等待。突然聽到一陣怒吼,我就順着聲音的方向望去。

見到一家三口,媽媽正崩潰地指着兒子怒吼,“你把東西拿出來給我!怎麼不拿出來?”說完推着兒子走開,兒子在一旁一邊哭着一邊喊,“媽媽!媽媽!”可是,媽媽並沒有把兒子拉近,反而更生氣地說,“其他小朋友根本不像你這樣,拿了爸爸媽媽的東西,一問就會給出來,可是你呢?偏偏不給,怎麼回事?”兒子還是在一邊哭,一邊往媽媽身上蹭;媽媽還在數落,而旁邊的爸爸說,“等下不能去玩了?”媽媽又提高了聲音,回應到,“還玩?要好好懲罰他,沒有聽話,不能去玩。還想去玩,不可以!”......

爭吵持續10來分鐘,因爲後來,我要帶弟弟去旁邊的商場買麪包,就沒繼續聽到他們的對話了。當我們買回麪包時,爭吵已經平息了,見到媽媽給哭出汗的兒子脫外套、擦汗。婉如剛纔的怒吼狂罵不曾出現過,有的就是柔柔的母愛和溫暖,還有諄諄教導。

我抱着弟弟從他們的身旁走過,去找我家爸爸和哥哥,聽到媽媽對兒子說,“下次你不能這樣子,問你要的東西你就馬上拿出來,這樣是很不對了......”孩子沒有出聲,就是安靜地讓媽媽幫忙整理。

回頭想想,其實,這些場景實在是很平常。每一位帶娃的父母,不僅僅是媽媽,爸爸面對孩子不與自己合作,沒做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或孩子調皮/搗蛋時,都會有崩潰、無助、憤怒、或者抓狂的狀態,然後會做出威脅孩子、吼孩子、罵孩子甚至打孩子等過激的行爲。

那麼我們該怎樣面對如此平常的情況?

當我們崩潰、無助、憤怒或者抓狂時,是否就只能夠威脅孩子、吼罵孩子、甚至打孩子去制止孩子的行爲,讓他“聽自己的話”嗎?

其實,我很多時候都感恩自己學習了正面管教,並且願意在生活中不斷地實踐正面管教,因爲當自己面對孩子帶來的挑戰時,我會更加淡定、自信,有方法更有態度去處理,並引導孩子與自己合作。實際上,家長們通常渴望孩子“聽話”,就是想讓孩子與自己合作。

那該怎樣做,孩子才樂意主動合作呢?1.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

就上面的情況,媽媽在大庭廣衆之下怒吼孩子,這樣的行爲根本沒有尊重孩子,換作任一個理智的父母都清楚,那樣的怒吼是讓孩子感到羞愧、痛苦和難堪。但當時的媽媽,已經不理智了,她根本想不到該去尊重孩子,而是在最大程度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在正面管教裏就稱爲,媽媽的“大腦蓋子打開了”。當一個人的“大腦蓋子打開”是不適宜解決問題的,否則會讓問題更加嚴重,帶來更多的問題。那麼,媽媽要做到尊重孩子,她就應該先尊重自己,例如把自己的“大腦蓋子合起來”,避免在公共場合發脾氣。

很喜歡正面管教的一個態度“感覺好,做得好”。當我們“大腦蓋子合起來”就是讓自己感覺好,這樣,媽媽纔會想到該去尊重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引導孩子合作)。

尊重孩子,包括了讓孩子說出他做這件事的原因,並且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肯定且接納他的感受。在正面管教的“共情”就是一個很好尊重且接納孩子感受的方法。2.其次,坦誠說出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與看法。

當我們聽完孩子對事情的感受、想法,並且給予他共情之後,我們就該坦誠說出自己的感受與看法,這也是讓孩子明白: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也教會了孩子接納別人與自己不一樣,學會包容別人。3.接着,和孩子討論具體可行的方法。

讓孩子先說自己的看法和決定,並且儘可能記錄或複述他的想法,同時,自己也給予合理的建議,再與孩子討論並選擇最後可行的方法。例如,下次還是拿了爸爸媽媽的物品,而不願意交出來時,該怎麼辦?就這個問題,各自分享個人的想法,最後決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來處理。4.最後,表達感謝。

父母首先向孩子表達感謝,謝謝他願意與我們共同討論可行的方法,並且坦誠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引導孩子向自己表達感謝。這也在教會孩子學會感恩。

方法其實並不複雜,但最難的是:父母自身懂得在情緒(脾氣)出來的時候,知道該停下來,想辦法讓自己的“大腦蓋子合起來”,再去與孩子平等、尊重地解決問題。育兒先育己。所有的育兒方法,都應該是讓父母學會自己先成長,只有這樣,孩子纔會因爲我們的成長而成長。否則,一切以爲,育兒就是教育孩子去改變,父母依舊故我,那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的無用之功。所有成年人的自我成長過程,都是困難且痛苦的,就如“破繭成蝶”,痛卻值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