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美股訊:微軟(MSFT)股價在美股市場週四的交易中觸及盤中歷史新高,並在該公司歷史上首次突破了8000億美元市值的大關。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週四下午12點13分(北京時間週五凌晨0點13分),微軟股價上漲2.32美元,至104.30美元,漲幅爲2.27%,此前一度觸及104.41美元的即日曆史新高,相比之下此前的即日曆史紀錄爲上個月創下的102.34美元。按這一最新股價計算,微軟市值達到了8014億美元,爲公司歷史上的第一次。

  就目前而言,僅有三家公司的市值高於微軟,分別是:蘋果公司(NASDAQ:AAPL)、在線零售巨頭亞馬遜(NASDAQ:AMZN)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NASDAQ:GOOG,NASDAQ:GOOGL)。

  亞馬遜股價在週四盤中也創下了即日曆史新高,而Alphabet股價則預計將創下收盤歷史紀錄。

  今年截至目前爲止,微軟股價已經累計上漲了21.3%,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同期上漲3.8%。

  納德拉和微軟的“第二春”

  終於,微軟在資本市場上一步一步重拾昔日輝煌。曾經,微軟是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早在1999年,微軟就創造了6205.8億美元的市值歷史紀錄。

  由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佈局失利,微軟的市值在2013年底~2014年初跌到3000億美元以下,不到輝煌時期的一半。

  但微軟並沒有像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當年的巨頭一樣走向衰落。在過去四年左右的時間裏,微軟市值從2000多億美元上漲到8000億美元。

  微軟市值U形大逆轉,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Nadella)押寶了兩個點——雲服務和AI(人工智能)。

  嚴格意義上,印度裔理工男出身的納德拉並不是市場期待中的微軟CEO人選。

  2014年2月,微軟當時任命納德拉出任CEO的決定一度讓業界大呼出人意料。

  要知道,納德拉的前任史蒂夫·鮑爾默(SteveBallmer)在2013年8月就宣佈退休,隨後將近半年時間,微軟的CEO處於空檔期。

  由於遲遲找不到鮑爾默的接班人,許多人認爲微軟會尋找外部人士來執掌微軟,而不是當時已經在微軟工作了22年卻依然十分低調的納德拉。

  當微軟尋找新CEO的時候,彭博社甚至寫了一篇《爲什麼你不想成爲微軟的CEO》。顯而易見,留給接任者的擔子並不輕。

  但納德拉上任後的表現“打臉”了一切。短短四年時間,納德拉將微軟的市值從2000多億美元帶向8000億美元。北京時間5月30日,微軟的市值一度還成功反超谷歌母公司Alphabet,爲全球市值第三高的公司,僅次於蘋果和亞馬遜。

  從默默無聞到雷厲風行

  在獨角獸頻出的美國科技界,成立於1975年的微軟已經是絕對的老牌企業。

  這40多年來,微軟只出過三任CEO。作爲微軟創始人的比爾·蓋茨(BillGates)在CEO位置上坐了將近25年。2000年1月,這個位置由蓋茨的老同學、微軟當年的第一位商務經理史蒂夫·鮑爾默接班,直到13年後鮑爾默宣佈退休。

  相比前兩任,儘管早在1992年,年僅25歲就加入微軟,但納德拉在微軟還是太過默默無聞。

  “毫無疑問,我是一個內部人士。”納德拉上任之初曾反覆強調自己是微軟的“產物”。但當時的市場上有些評論家認爲由納德拉接任CEO甚至是微軟的一種後退。

  納德拉上任之後採取的首輪行動之一,就是要求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閱讀馬歇爾·羅森伯格的《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Communication)。這一舉動被解讀爲納德拉計劃用不同於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的方式來經營公司,轉變微軟長期以來的內鬥文化。

  納德拉出任CEO的這四年多來,展現出了獨特的個人魅力和管理風格,他將微軟帶入了與蓋茨時期、鮑爾默時期完全不同的階段和境界。

  納德拉接任微軟CEO的時候,當時近40歲的微軟已經略顯疲態,如何讓微軟煥發青春是他上任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而敢想敢做是納德拉的代表風格。

  履新微軟CEO之初,前任鮑爾默在任期間決定收購的諾基亞業務讓他如鯁在喉。

  納德拉似乎一直對諾基亞業務有所不滿。按照業界流傳的消息,當微軟前CEO鮑爾默決定收購諾基亞時,曾經遭到多名董事和高管的反對,納德拉便是其中之一。

  納德拉上任不到半年,微軟就發佈公告宣佈重組計劃,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內最多裁員1.8萬人,而2014年4月剛剛併購過來的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主要爲手機業務)成“重災區”,約1.25萬被裁員工來自該部門。

  這是微軟公司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裁員計劃,此前在2009年,微軟曾宣佈裁員5800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次裁員產生的約7.5億美元至8.5億美元的重組費用外,微軟還將計入約76億美元與收購諾基亞相關資產有關的減損費用。只用了1年的時間就“割肉”諾基亞交易也刷新了微軟歷史上最快減記速度。

  此後,在“甩包袱”上絕不手軟的納德拉也證明了自己在重大併購上同樣足夠有魄力。

  2016年6月,微軟開出了262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LinkedIn。相比諾基亞當年價值72億美元的併購,這次交易相當於3.6個諾基亞。從交易金額上來看,這是微軟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項收購交易。

  從與世界爲敵到與世界爲友

  北京時間6月4日晚間,微軟宣佈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的社交編程及代碼託管網站GitHub。收購GitHub可以算是納德拉坐上微軟CEO位置4年來的第二大規模收購。

  除了收購金額,業界普遍驚訝於,最終買下開源社區GitHub的竟然是曾經相當封閉的微軟。

  不得不提的是,納德拉的前任鮑爾默此前一直反對將微軟技術開源,鮑爾默甚至將開源技術比喻爲技術產權的癌症。

  納德拉出任後,微軟開始表現出擁抱開源的姿態。

  2014年10月,微軟宣佈了.NET的開源。今年的2018年Build大會上,微軟還與GitHub達成進一步的合作,將微軟的智能雲Azure的能力開放出來。

  事實上,曾經反對開源軟件開發的微軟,現在已經成了GitHub的最大貢獻者之一。目前,微軟在GitHub上貢獻了超過1800個存儲庫,連續三年保持第一。

  而這背後,納德拉正帶領微軟擺脫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完全依賴,轉向更多內部的Linux開發,收購GitHub給微軟提供了與更廣泛的開發人員社區聯繫的平臺。

  “這個行業不推崇傳統,只尊重創新。”納德拉此前在清華大學講壇強調了創新的作用,“當年蓋茨創建微軟的時候,我們的產品只有編程工具,如果我們只是遵循傳統,就不會有今天微軟如此廣泛的產品與服務。”

  除了大刀闊斧地重組,納德拉在企業合作上表現出更爲開放的態度。

  納德拉上任之後,微軟和長期競爭對手谷歌的關係趨於緩和。2015年,微軟和谷歌同意終止兩家公司之間關於智能手機和電子遊戲系統的專利侵權糾紛,涉及兩家美國和德國等地約20起訴訟。

  此後,微軟和亞馬遜還史無前例地宣佈達成合作,以更好地整合它們的語音助手“小娜”(Cortana)與Alexa。

  對此,有業界評價納德拉讓微軟從與世界爲敵到與世界爲友。

  納德拉此前出了一本書叫《HitRefresh》。他認爲,這本書不是“繞場一週”的慶祝,也不是一個“how-to手冊”,而是關於轉型的一系列反思、想法和原則。

  “在出任CEO之後,納德拉很快就把自己的印記烙在了公司的方方面面,對此我一點也不奇怪。”比爾·蓋茨爲納德拉新書作序時這樣點評。

  來自蓋茨的感慨是,納德拉賦予微軟大膽的新使命,他總是處於一種對話狀態,不斷與客戶、頂尖研究人員和高管溝通交流。至關重要的是,他在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關鍵技術上加大投入,而這將會打造一個全新的微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