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員工”通過提供臨時就業崗位,能夠迅速盤活意外賦閒在家、具有成熟業務經驗的服務業人力資源,同時也儘量減少疫情對服務業、企業和員工的影響,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身用工壓力。她指出,“共享員工”這一新的用工模式,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未來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平臺幫助企業對接,可能很難再複製。

這個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行業措手不及,然而,創新的種子也應運而生,於是,“共享用工”模式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盒馬、阿里、京東、蘇寧、每日優鮮、聯想等在內的科技企業發起了與傳統企業共享員工的計劃。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員工”通過提供臨時就業崗位,能夠迅速盤活意外賦閒在家、具有成熟業務經驗的服務業人力資源,同時也儘量減少疫情對服務業、企業和員工的影響,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身用工壓力。


共同抗“疫”催生“共享用工”模式


“雲海餚員工,盒馬歡迎你!”2月3日晚,因爲一份公告,讓沉寂許久的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刷屏。公告是與兩家餐飲企業共同發佈的。公告稱,盒馬將聯合知名餐飲企業北京心正意誠餐飲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雲海餚、新世紀青年飲食有限公司(青年餐廳),解決現階段餐飲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緩解餐飲企業成本壓力和商超生活消費行業人力不足的挑戰。

簡單地說,就是“共享用工”。

受疫情影響,以西貝爲代表的傳統餐飲企業“閒得慌”,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更是坦言,“賬上現金流扛不過3個月,2萬多名員工待業。”而這兩天讓他鬆了一口氣,因爲西貝1000名員工去盒馬上班了。

疫情催生城市新生態,“共享用工”模式興起

雲海餚員工在盒馬門店覈查庫存。

截至2月6日,包括雲海餚、青年餐廳、蜀大俠在內的21個餐飲企業,1200餘人加入盒馬臨時用工隊伍。員工都經過健康的排查、檢疫,包括做好防疫、業務技能的培訓後,纔可上崗。盒馬們和西貝們的共同抗“疫”行動也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加入其中。

2月5日,京東7FRESH發佈了“人才共享”計劃,邀請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影線及零售聯營商戶員工前去“打短工”。2月6日,京東集團7FRESH業務負責人在社交平臺宣佈,京東生鮮發起“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助力線下餐飲企業實現“供應鏈轉型”,目前,已經有包括海底撈、西貝莜麪村、東來順、哈根達斯、廣州酒家、狗不理在內的100多個餐飲企業加入。有意思的是,7FRESH正是京東集團傾力打造的新零售業務。

與此同時,2月6日,阿里本地生活推出就業共享平臺,招募萬名餐飲員工臨時送外賣。阿里推出的“藍海”就業共享平臺,主要是通過短期用工形式,招募餐飲商戶員工,緩解企業壓力。據統計,已有約4000名餐廳員工有意“臨時上崗”,京客隆、today等商超品牌表達了明確需求並開始對接。

2月7日,蘇寧物流也發佈“人才共享”計劃,面向因疫情衝擊,工作受到短暫影響的人羣,提供各類倉內分揀、包裝、社區騎手、快遞配送等工作崗位;大潤發聯合歐尚全國近500家門店及蘇州滸關物流中心提供了大量理貨、揀貨、包裝等崗位;聯想集團也提供了電腦、手機組裝等臨時工作機會。

2月8日,聯想集團首批開放武漢、合肥、深圳、惠州、成都5個城市的一些工作崗位,爲當地沒有開業的企業員工提供電腦、服務器、手機的組裝、包裝等臨時工作機會。據聯想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來報名的主要是餐飲、酒店員工以及一些互聯網客服人員,報名人數已超500人,聯想各工廠復工之後,“共享用工”會經過3—5天培訓期之後上崗。

疫情催生城市新生態,“共享用工”模式興起

雲海餚員工正在北京盒馬鮮生紅蓮店接受上崗前培訓。

還有更多企業也在加入中,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永輝、超市發、生鮮傳奇、金虎便利等都已經紛紛發出號召,歡迎友商和鄰業因暫停營業而閒置的員工來公司“上班”。

業內人士指出,疫情雖然造成了傳統企業的寒冬,但是也給傳統企業與新經濟企業合作、共渡難關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新經濟企業聯手傳統企業形成了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傳統與創新的融合,將探索出一種抵禦不確定性衝擊的商業模式。


新用工模式帶來新挑戰


儘管互聯網行業與零售、餐飲消費的合作很多,但像這次的“共享員工”一樣的深度合作,尚屬首次。“共享員工”模式會成趨勢嗎?該模式如何處理用工方式、薪酬等問題?

據瞭解,盒馬對於人工的結算方式,會根據與每家企業簽訂的協議,足額支付報酬。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表示,盒馬與餐企員工的合作,不是新型僱傭關係,而是臨時的過渡措施。而京東7FRESH也給每一個新員工提供了全面的福利待遇,除了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還爲員工購買“新冠”特別保險。

疫情催生城市新生態,“共享用工”模式興起

上海奉賢,餐飲與化妝品企業“共享員工”,助力企業共渡難關。

不過,新的用工模式給企業也帶來一定的挑戰,提供方會擔憂員工風險問題,例如疫情期間員工出現被感染問題、醫藥費用如何承擔,同時也會擔憂員工流失問題。此外,對於需求方而言會擔憂技能匹配問題,可能存在跨行業用工、沒辦法立即上崗問題。

浙江聖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黃偉表示,“共享員工”是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共渡難關的一種臨時性措施,有利於促進人力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目前在生鮮電商領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從大環境看,“共享員工”與近兩年被反覆提及的靈活用工理念出於同源,這是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通過數據、管理等有效方式最大程度地調動社會勞動力資源,解決用工難的手段。這種方式雖然在試圖規避勞動用工關係的風險,但總的來說,在現有的勞動合同法框架體系內,法律風險還是存在的。

他進一步介紹,如果被租用員工服從租用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有固定的辦公時間和辦公地點,形成實際的管理與被管理關係,那麼租用企業與被租用員工之間仍有可能會產生勞動關係的認定,對於租用企業而言存在用工風險,增加了租用企業的風險負擔。對於被租用員工而言,同樣存在租用期間發生意外傷害卻無法適用工傷保險的風險。目前,勞動合同法已經就“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等靈活用工形式作出了相應法律規定;同時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也對靈活用工的社保繳納、工傷認定、工傷賠償等作出了規定,但是在越來越多的新模式出現的情況下,我國的法律法規能否有效跟進,也考驗着立法部門的智慧。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但是,有業內專家仍然看好“共享員工”模式,認爲未來的工作模式、工作體制都在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將有機會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長、最有時間、最能做的事情上,而並不一定要捆綁在某一家企業中,這將會是未來的一種工作模式。


“共享員工”能否開啓用工“新常態”


作爲一種中國方興未艾的用工形式,靈活用工基於業務經營需要與現行法規允許,企業通過一種或多種用工配置方案,實現企業人力資源隊伍的快速調整、精確匹配、彈性管理和敏捷適應環境變化,目前在美日等國家成爲主流的用工方式之一。

其實,在勞動觀念、市場用工形態、互聯網數字經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靈活用工已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從去年開始,中央政府與各個地方政府密集推出促進靈活用工增長政策與措施,從戰略層面推動靈活用工升級發展。

今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明確指出要加快服務外包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優結構上水平。隨後,1月6日,商務部、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服務外包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跨界融合、協同發展,鼓勵服務外包向國民經濟各行業深度拓展,加快融合,重塑價值鏈、產業鏈和服務鏈,形成相互滲透、協同發展的產業新生態。

2019年11月4日,浙江人社廳發佈《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優化新業態勞動用工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企業根據實際情況依法使用非全日制用工的,可以與從業人員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者訂立口頭協議。新業態從業人員在不影響本企業工作任務完成且原單位未限制的情況下,可以與其他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2019年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部署加大力度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要求完善新就業形態支持政策,促進零工市場、靈活就業等健康發展,培育就業新增長點。

疫情催生城市新生態,“共享用工”模式興起

近日,沃爾瑪向社會發出邀請,歡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員工到沃爾瑪全國400多家大賣場、社區店和山姆會員商店“上班”。

其實,所謂的“共享用工”,究其根本是屬於靈活用工的一種形式,而且這種形式早已經運作在物流行業或者是餐飲等行業,比如在雙11期間,“你的快遞可能是外賣小哥送的”,本質上是爲了解決緊急業務需求下的“用工荒”的問題。 “共享員工”這一特殊時期下的“權宜之計”,在疫情結束後能否被企業接受成爲常態化用工模式,目前看來還有待檢驗。

綠地優選運營中心相關人員表示,平時餐飲行業也存在着忙季和淡季,工作日以及非就餐時間員工也會有大量閒置時間,如果雙方需求契合,這一模式有可能繼續沿用下去。據瞭解,春節以來,綠地G-Super線上小程序訂單量增長3倍,銷售額增長3.5倍,綠地零售通過和餐飲企業洽談合作,對相關員工培訓後上崗,緩解人力緊缺問題。但是對於餐飲經營者來說,疫情得到控制後員工是否可以及時歸位、在共享期間員工人身安全問題、福利發放等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解決。

杭州國朗科技人事負責人羅利紅表示,“共享員工”對於企業來說,可能會造成員工流失現象,且不能解決高技術崗位人才缺口,地域、工作時間、員工意願、合同簽署等問題暫時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她指出,“共享員工”這一新的用工模式,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未來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平臺幫助企業對接,可能很難再複製。

(本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疫情催生城市新生態,“共享用工”模式興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