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這起潛在交易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後者兩度向全通教育發函問詢,問題涉及巴九靈對吳曉波個人影響力的依賴度、吳曉波個人IP的價值變化及可持續性,以及新型社交媒體迭代速度對巴九靈持續盈利能力的影響等。今年3月,吳曉波做了個重要的決定——賣掉“吳曉波頻道”,全通教育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巴九靈96%的股份,交易總價暫定位15億元,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

吳曉波頻道上市夢碎,曾點評羅永浩犯了兩個錯

隨着全通教育的一紙公告,“吳曉波頻道”的上市夢夢碎,準確來說是暫時擱淺。

9月27日晚,全通教育發佈公告稱,終止收購“吳曉波頻道”主體公司——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九靈”)。對此,巴九靈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依然會繼續前進,繼續併購或者獨立IPO都是選項,具體視情況而定。”

“交易雙方未就重組方案中的交易定價、業績承諾與補償安排等要素達成最終共識。”公告中這樣解釋終止收購的原因。

無論是財經記者經歷還是創辦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吳曉波一路都走得順風順水,但上市之路就略顯波折。今年3月,吳曉波做了個重要的決定——賣掉“吳曉波頻道”,全通教育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巴九靈96%的股份,交易總價暫定位15億元,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

說白了,吳曉波希望借全通教育收購“吳曉波頻道”來實現曲線上市。不過,這起潛在交易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後者兩度向全通教育發函問詢,問題涉及巴九靈對吳曉波個人影響力的依賴度、吳曉波個人IP的價值變化及可持續性,以及新型社交媒體迭代速度對巴九靈持續盈利能力的影響等。

的確,從2014年5月上線之日起,“吳曉波頻道”就高度依賴吳曉波影響力,無論是日常文章更新(尤其是爆文)還是衍生出來的社羣培訓、知識付費,吳曉波個人IP都扮演重要角色,其價值變化將直接影響巴九靈的商業變現。

而對吳曉波個人IP的挖掘並非沒有盡頭,當圈粉到一定程度,也不可避免陷入瓶頸,要不然也不會在2017-2018年花費41萬元買粉42萬。對於“吳曉波頻道”來說,去吳曉波化是個艱難但正確的抉擇,短期內會經歷陣痛,長期保持向好趨勢。

因此,你會看到,9月21日,“吳曉波頻道”App給用戶推送了一則短信,表示其正式更名爲“890新商學”App,定位於會員制的新中產知識教育平臺,目前已上架蘋果App Store。不過,巴九靈這一步走得似乎有點晚,且單純更名並不足以讓人相信其擺脫對吳曉波的依賴。

在我看來,此次收購黃了的一個重要原因,很有可能是雙方在交易定價上沒談攏。早在2017年1月,巴九靈完成A輪融資,摯信資本領投,浙商創投、頭頭是道、普華資本跟投,融資額爲1.6億元,投後估值達20億元。此次注入全通教育,巴九靈100%股權的預估值爲16億元,較其A輪融資時的20億估值下滑約20%。

公司出售誰都想賣個好價錢,吳曉波也不例外,巴九靈估值不增反降,這是他無法接受的,而且會連帶影響其個人身家。全通教育在公告中也大方承認了雙方在交易定價上未達成共識,因此分道揚鑣也就見怪不怪。

講真,儘管“吳曉波頻道”上市之路走得不順,但並不妨礙吳曉波安安穩穩地當個有錢人。他被稱爲“最賺錢的財經作家”“新媒體首富”,早就實現財務自由,而且做了不少財經作家沒做過的嘗試:堅持十幾年每年買一套房、30歲時買下一個島、賣吳酒、做投資。

吳曉波到底多有錢?不妨看看他在2015年5月說過的一番話,從這段話你們能感受到個人財富的自足讓他有了一種清高的底氣。“你現在拿一個億來收買我,挺難的,我老早就超過一個億了,你要買我的什麼東西?一百億來買我的話,我可能會動心,如此而已。”

除了寫出暢銷書《大敗局》、壕氣十足吸睛無數,吳曉波也曾因點評錘子科技掌門人羅永浩的創業敗局而引起行業熱議,他直言羅永浩犯了兩個錯:

“第一,夢太大。第二,入錯行。我爲了講這個課,專門買了錘子手機。我買的時候京東商城只剩4部手機,我拿來做紀念。羅永浩聰不聰明?聰明。會不會說?會不會融資?勤不勤奮?爲什麼掛掉了?因爲他入錯行了。他做手機是2014年 5月份,2013年中國銷售手機3. 5億部,同比增長84%。問題是當增長84%的時候,這個行業跟你沒有關係了。”

當然,我是非常不認同吳曉波這種馬後炮式總結,更何況他總結得還完全不着邊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