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七位導演爲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共同打造的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將於9月28日在全國33城開啓超前點映,9月30日國慶檔全國公映。

昨晚,影片七位導演中的兩位導演管虎和文牧野現身上海師範大學劇院的超前點映會現場,與本片的首批觀衆進行了交流,爲大家講述這部十分不一樣的獻禮片的創作幕後。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我和我的祖國》呈現了新中國70年發展的縮影,回溯了新中國70年一路走來,國防科技事業、體育事業、航天事業的壯碩歷程,讓每一位觀衆切實體會到了祖國的日益強大,作爲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油然而生。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新中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發出的第一聲“東方巨響”,中國女子排球隊第一次獲得世界大賽三連冠,香港迴歸後鐘錶轉動的第一秒,中國第一次獲得奧運會舉辦權,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着陸揚起的第一顆塵土,“九三閱兵”飛機起飛後觸碰的第一片雲彩……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電影所講述的這七個歷史瞬間,每一個都能勾連起中國人熱淚盈眶的共同記憶。該片以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爲切入視角,以七個故事聚焦祖國高光時刻背後最平凡的你我他,把主旋律的故事講得動人又接地氣,用溫暖感動了全場年輕學子。

作爲第一批觀看全片的觀衆,映後同學們發表感言,“一開篇’前夜’的片名還沒出來的時候,我就非常激動,眼淚一直在眼眶裏打轉。”還有學生表示,自己哭了起碼有四五次往上,“之前看預告時就在寢室裏哭得一塌糊塗。”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在映後登臺的兩位導演,管虎和文牧野,一個是60後電影界“老炮兒”,另一個則是80後矚目新生代導演。

管虎負責的故事篇章是聚焦1949年開國大典的《前夜》,講述了爲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林治遠(黃渤 飾)爭分奪秒排除萬難,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確保立國大事“萬無一失”。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而文牧野的《護航》,講述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門閱兵,以及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的歷史事件背後,空軍殲10梯隊中,爲保障任務完成的備飛女飛行員的故事。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兩個“中國第一”的歷史瞬間,正好橫跨影片時間軸的兩端,與另外五個篇章一起,帶領我們見證新中國繁榮成長的壯碩歷程。同時,與以往一些主旋律電影專注於宏大歷史敘事不同,《我和我的祖國》更加接地氣,以小見大。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見面會現場,管虎談到自己以林治遠爲原型拍攝《前夜》時表示:“如果開國大典交給我,我如果依然去拍城樓上的偉人,就比較缺乏新意,不如從另外一個角度,從小人物、普通人,大家不知道的這些人所做出的努力的角度,而且又是真實的,這個力量是非常大的。”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導演文牧野則從四個維度解釋了自己對“護航精神”的理解:首先本體上是飛行員守護藍天,爲祖國護航;第二層是電影中宋佳飾演的爲隊員護航的備飛飛行員;第三層是在祖國的懷抱中長大的我們同樣需要爲祖國的明天保駕護航;最後作爲電影人,本片的所有主創,以電影的方式爲祖國護航。

文牧野正是秉承這這樣的護航精神創作了《護航》的故事。

“至少看哭了四五次”…《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高光時刻,喚醒全民回憶

國慶節假期,和家人一起去看《我和我的祖國》,一起來觀看和講述“我”和祖國之間的故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