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妙弟

日期:2017年09月25日

論文摘要:

作爲西方的邏輯思維在對於任何“元概念”的定義上存在着二進制的弊病。例如中國古代的一分爲二,二分爲四,四分爲八,八八六十四卦。直至六千多種。顯然闡述的泛濫化導致認知上的不確定。

對於任何一個概念,每一個定義者都是基於自身的認知角度、思維角度以及邏輯推理的程序而形成。作爲《經濟學》的重中之重,即“經濟”的元概念對其定義顯得莫衷一詞。這其中原因在於作爲概念來說強調內涵和外延,獨獨缺了詞組的本體解析。

自從亞當·斯密《國富論》於1776年3月此書出版後,引起大衆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爲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亞當·斯密爲“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困惑了幾代人。那就是對於“經濟”這個概念如何下定義?本文就是針對這二百多年來卓有成效的各種“經濟”名詞所做的概念定義進行解析,試圖挖掘其思想根源和定義的着落點。

關鍵詞:經濟、元概念、定義解析;

各種經濟概念的解析

作者:韓妙弟

日期:2017年09月25日

工具書解釋

1.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儘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解析:這個解釋是從性價比的角度出發。

2.經濟就是國家或企業、個人的收支狀況,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企業的產量與效益、個人的收入與支出等;

解析:這個角度是從生產與分配的角度出發。

3.經濟就是經邦濟世、經國濟世或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如“識局經濟”(《晉書紀瞻》)、“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說》卷六)。它的含義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各種經濟活動,如何處理政治、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即治理國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解析:這個角度是從分配的角度出發。

4. 經濟就是家庭管理(見[古希臘]色諾芬著:《經濟論》);

解析:這個角度是從經濟活動的管理角度出發。

5.經濟就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

解析:這個角度是從生存的角度出發。

1、2個解釋反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用法;第3個解釋是我國古代對經濟一詞的用法;第4、5個解釋是古希臘對經濟一詞的用法。

傳統政治經濟學著作解釋

6.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依建立起來的基礎;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生產關係。

7.經濟是指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包括物質資料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由它決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其內容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方面,但主要是指生產力;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生產產品,不強調需求。

8.經濟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總稱。包括一國全部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和部分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我們通常講不同國家的經濟狀況,就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上講的。(這一定義犯了邏輯錯誤,即循環定義)。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經濟體量和結果,而不強調經濟活動的本源和內在規律。

俄羅斯經濟學家解釋

9.經濟就是遵循一定經濟原則,在任何情況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費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動;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經濟活動的性價比原則。

10.經濟就是人類以外部自然界爲對象,爲了創造滿足我們需要所必須的物質環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採取的行爲的總和(以上見參考文獻[俄]M.N.杜岡—巴拉諾夫斯基著:《政治經濟學原理)。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人類對未來的要求就是解決溫飽,這樣一來只要回到原始社會就可以了。

四.西方經濟學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爲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他們對經濟學的定義也處於混亂狀態。我們只能從其對經濟學的定義中推測出經濟的“定義”。

11.經濟是指財富;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要有所得,要有積累。

12.經濟是人類和社會選擇使用自然界和前輩所提供的稀缺資源;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資源的稀缺性,只要是稀缺性的就是經濟的。

13.經濟是指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分配的前提,不涉及經濟活動的生產或流通。

14.經濟是指人類生活事務;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生活事務,與生產無關的事物都不屬於經濟活動的範疇。

15.經濟是指把稀缺資源配置到各種不同的和相互競爭的需要上,並使它們得到最大滿足;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出高價者得的競爭原則,而人類社會所以是羣體性的生活方式還在於其利他的行爲。

16.經濟是指將稀缺的資源有效的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資源的流向必須給正在競爭的領域,難道生存就必須天天競爭,就不會允許自然積累?

17.經濟是指個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決定社會性稀缺性資源的使用;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針對需求在進行資源的利用,只強調過程。

18.經濟指社會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管理稀缺資源,不強調如何去生產或消費以及流通。

19.經濟是指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決定社會資源被利用;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選擇,但是如何選擇?而且不認知的話是否就不做選擇了?

20.經濟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確定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以及運用這些價格配置資源;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生產過程中資源價格要素來決定如何配置資源,類似前面的競拍方式方法。

21.經濟是指金融市場行爲,金融市場將資本配置到其他經濟部門;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就是金融的市場行爲來決定經濟活動事實上人類先天沒沒有將金融當做經濟活動的必須條件。

22.經濟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損害經濟運行的前提下對人給予幫助;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在分配的前提下對弱勢羣體進行幫助,將經濟活動當做施捨活動。

23.經濟是指政府支出、稅收、預算、赤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政府的消費決定經濟活動。

24.經濟是指經濟週期中失業與生產的波動,並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失業與生產的以及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避而不談經濟制度。

25.經濟是指各國貿易模式貿易壁壘的影響;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國際貿易的方式和機制。

26.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1]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對各種資源的利用。

27.經濟是指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係和經濟規律;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規律而非本質。

28.經濟是指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運用;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但是人類往往都是從粗放型進入到精細化作業的。

29.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影響資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解析:這個角度是強調資源的分配關係,而資源的分配關係是產品生產的前提。

[]佚名 經濟,360百科,【2017-09-25】(不詳)http://baike.so.com/doc/1755100-1855929.html

搜索

複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