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蔣菲

剛剛,新中國成立70週年羣衆遊行隊伍中出現了一羣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們是騎着電動車入場的快遞小哥。這個方陣由環衛工人,快遞員等近3000名一線員工組成。隊伍最前列是70名騎手,來自申通快遞的快遞員朱雲霄作爲騎手在隊列第一排。

探訪國慶羣衆遊行快遞員:穿着尿不溼,從凌晨1點訓練到晚上10點

這些小哥,來自各大快遞公司,他們中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還有的是畢業後就投身快遞行業的大學生……他們中的許多人都通過快遞改變了命運。

他們穿梭於城市之間、奔跑在大街小巷,成爲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角色。截至2018年,中國快遞員數量已經突破300萬人,他們爲自己的美好生活奮鬥打拼、同時守護着別人的幸福。

他們代表了爲生活、夢想忙碌奮鬥的普通人。我們挑選了幾位中通快遞參加國慶遊行隊伍的快遞員,聽聽他們的故事。

“戴着氧氣面罩的父親,給我豎起大拇指”

汪磊 男 石家莊南二環網點負責人

探訪國慶羣衆遊行快遞員:穿着尿不溼,從凌晨1點訓練到晚上10點

我今年31歲,來自河北唐山一個農村。家裏很多長輩都是軍人,因此我從小時候起,就一直有軍人夢,每當閱兵時看到軍人們英姿颯爽地走過天安門,接受全國人民檢閱的時候,我特別羨慕,也想着自己也能有一天走過天安門,成爲別人羨慕的對象。

大二的時候,我發現每到假期,同學們都會通過快遞物流郵寄物品,但是校內的快遞物流服務態度不是很好,取、寄快遞也不是很方便。於是我和同學一起創業,加盟了中通網點,一腳踏進了快遞行業,那年我24歲。

從業7年來,我從快遞感受到國家的蓬勃發展,快遞件數與日俱增,我們快遞員羣體不斷擴大。國家也很重視和關懷我們,出臺了許多政策,公衆對我們也越來越包容。大夏天時,街上會有商家給快遞員免費送水,送件上門時也會有好心客戶給根冰棍。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萬萬沒想到,我能代表中通快遞和整個快遞行業參加這次國慶羣衆遊行活動,既圓了我的夢想,也是對我們快遞從業人員的認可。

爲了能夠以最好的狀態來向祖國表達熱愛之情,我們需要進行無數次的方陣演練。經常需要凌晨一點多鐘就趕往訓練基地,直到晚上十點多鐘才能結束。頂着烈日,忍着酷暑,皮膚黑了,嗓子啞了。

最開始的訓練內容都是些簡單的例行性訓練,集合、解散、稍息、立正、齊步走……單調而又枯燥,而腳步與行進音樂配合的很是不協調,由於訓練不得要領導致效果不理想。

大家想了各種辦法,爲了保證排面的整齊、確保每一步是標準的六十釐米,我們手挽着手一起走,爲了統一步調,我們一起喊口號……每一次行進的距離和時間都被記錄下來,以計算行進的速度,從而調整到下一次訓練。

訓練期間我曾想過退出,9月10日,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院需要手術。9月11日,我就得去訓練,本來我想退出照顧家人,但父親手術前,戴着氧氣面罩,給我豎了個大拇指,彷彿在說,“不用擔心我,你可以放心去參加閱兵。”

“穿着尿布溼訓練”

劉科超 男 石家莊裕翔園網點負責人

探訪國慶羣衆遊行快遞員:穿着尿不溼,從凌晨1點訓練到晚上10點

我上學的時候就對閱兵有憧憬,記得1999年國慶五十週年閱兵,11歲的我,和爺爺奶奶哥哥一起,一邊苞玉米一邊看閱兵。

當時爺爺對我和哥哥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好報效祖國。我哥說將來要當兵,後來他實現了夢想。沒有想到20年後,我也能參加國慶羣衆遊行。

幹快遞已經5年,我也看到了快遞帶來的許多變化,比如我們農村老家,很多老人家原先更願意到超市等實體店購買物品,並不相信快遞能這麼便捷,而現在他們都會用智能手機網購,等待快遞送上門。

在今年7月份得知有機會參加國慶羣衆遊行活動,我報名併成功入選。

7月5日到9月4日期間參加了多次訓練。7月先在一個大棚內訓練,天氣炎熱,立正、跨立、蹲下、三面轉法、齊步走……每次小訓之後都汗流浹背。

8月1日的訓練,我來到了一個軍事訓練基地,這是全體快遞人的第一次集合大訓練,十幾人的上下鋪大宿舍,列隊喫飯的軍事大食堂,炎熱酷暑的訓練大場地,在艱苦的訓練條件下,我們整體列隊、互相協助、齊步前進。

“閱兵”這個神聖的名字在我腦海中多年,但是在訓練之後,我也經歷了人生中的另一個第一次——成人尿不溼。由於訓練時間過長,人員衆多,廁所資源緊張,每人必須穿戴尿不溼,我是既忐忑又心安,內心相當矛盾。

在經過個人、小隊、大隊、方隊整體等多次訓練之後,我對方隊的整體節奏、個人的定點定位已熟悉掌握,我們方隊也被順利合格的驗收通過,得到通知9月7號將正式走上天安門演練。

由於訓練的嚴謹保密性,演練在晚上進行。當天我們一大早坐火車,中午抵達北京,下午1點集合出發,經過三次換車集合,在晚上10點纔到達待命區域,等待着集合演練。

演練完回到集合點已是第二天凌晨5點多,然後我們再趕到北京西站坐車回石家莊,經歷長達30多個小時的未深入睡眠狀態。

從下車集合演練到結束上車,每人大概步行將近十公里,其中還包括跑步前進1公里多。這不僅是對意志的考驗,也是對體能的考驗,但是我們都精神飽滿、面帶微笑的走過天安門,期待着向人們展現快遞人的風采。

去年11月,我結婚成家, 現在我夫人已經懷孕五個月,等孩子出生後,我會很驕傲地跟他說,爸爸也走過天安門,參加過國慶羣衆遊行!

“收入比之前翻了十幾倍”

李金玉 女 天津市寧河網點負責人

探訪國慶羣衆遊行快遞員:穿着尿不溼,從凌晨1點訓練到晚上10點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10歲,二兒子6歲,丈夫是醫院的醫生,也是一名黨員。

當得知可以參加這次活動,我十分激動,立馬就報名了,丈夫也特別支持我。由於家裏的孩子還小,告訴他們媽媽只是去北京出差。

每次訓練回來,孩子們都會問:“媽媽,到北京去是不是很累?有沒有想我們?”看到孩子們懂事的樣子,我就特別欣慰。

在加入中通之前,我在一家裏公司裏當文員,負責後勤、採購等方面工作,和快遞接觸比較多,發現快遞潛力很大就有了去幹快遞的想法。到2010年,正好有家快遞網點缺人,我受邀當了兩年網點主管,積累部分資金後接手中通寧河網點。

我們網點剛起步時,收件只有十幾票,派件200票左右,現在我們收件在2000票左右,派件10000票,我現在的收入比之前當文員時翻了十幾倍。

不僅如此,從快遞也能看到普通百姓生活的變化。我們片區內有位居民,網點剛成立時,她懷着孕,每天收到的都是些孕婦用的補品,隨着時間變化,漸漸的從補品變成孩子的衣服、玩具、書籍、書包,到現在孩子自己也能收快遞了。

還沒去集訓前,我對集訓生活有很多憧憬,甚至連做夢也夢到了。但當真的站上訓練場,幾乎是一成不變的風景:指揮官嚴肅的面孔,清脆而又沙啞的口令聲,隊員們貫徹長虹的喊叫聲以及額上晶瑩的汗水和溼透的衣服。

我們每天集結的時間有半夜,有凌晨,都是在不打擾公共社會秩序的時間出發。我們有限的睡眠只能在車上解決,訓練期間,大家得知在天安門廣場路演的時候沒有衛生間,爲了提前適應每天穿着成人尿不溼訓練。

一切都是那麼單調,但這看似單調的風景,卻讓我懂得了許多。不管條件怎麼困難,訓練怎麼辛苦,就像一句話:“不拋棄,不放棄”,告訴自己要抓住這個機會!珍惜這個機會!堅持也許不一定意味着勝利,但是放棄,就一定意味着失敗。

“母女兩代人,同一個夢想”

李斌彬 女 北京市管理中心公共事務部主管

探訪國慶羣衆遊行快遞員:穿着尿不溼,從凌晨1點訓練到晚上10點

我媽媽是一名勘探工人,曾經參加1984年國慶羣衆遊行,那年我還沒出生,媽媽告訴我,當時整個單位有200多人報名,但只選上20人蔘加,單位給她們發了一套西服,發了一束花,她們自費買了一雙高跟鞋,每次都踩着高跟鞋在學校操場上訓練。

當我告訴媽媽這次我將代表中通參加國慶羣衆遊行活動後,媽媽很開心,她跟我說:“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到實際訓練時,我才發現,訓練是這麼艱苦。

羣衆遊行隊伍有近10萬人,兩千輛大巴默默地在黑夜裏匯聚,沒有車鳴笛,所有人都醒着,可沒有人說話,那一刻我們好像真的變成了有着祕密任務的隊伍。

爲了保證預演質量,我們在低氣溫下只穿單薄的短袖,等太陽昇起來的時候又要面臨暴曬,爲了減少人員離隊情況所有隊員減少飲水。

從凌晨到中午,磨鍊意志的不是環境而是無邊的等待。沒有人知道開始的時間,沒有人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長安街上擠滿了人,大家排遣等待時間的方法就是跳起來看前方的人頭攢動。

所有的等待和漫長的準備都爲了短短的十分鐘,從方陣指定地點出發到整體路過觀禮臺,不過十幾分鍾。閱兵村裏的軍隊方陣已經爲這十分鐘準備了整整兩年。

這次經歷,給我帶來的不止是單純的數字和命令,而是真實的緊張感和榮譽感。

“參加過抗洪搶險的退伍軍人”

陶向東 男 北京通州二部負責人

探訪國慶羣衆遊行快遞員:穿着尿不溼,從凌晨1點訓練到晚上10點

我來自內蒙,是一名退伍復員軍人,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在部隊當兵期間,我參加過抗洪搶險,有捨生忘死的經歷,也有在打靶場上聽着炮聲隆隆的體驗。

這些過往磨鍊了堅強意志,鍛鍊了強大的毅力,我也時刻保持着部隊革命大家庭中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傳統。

當我把參加國慶羣衆遊行活動的消息告訴家裏人的時候,他們都很高興,當時我愛人正懷孕,愛人說,“沒事你去參加閱兵吧,這次機會難得,不用擔心我,給孩子做個榜樣。”

孩子8月9號出生,我8月10號就去參加了訓練,近一個月的訓練很少照顧到月子中愛人與孩子,這是一種榮耀,也給我的孩子一個榜樣。

每一次的訓練,都是艱辛的:一聲令下,準時到崗;集結訓練,不管是驕陽似火的烈日曬到胳膊臉上脫皮,還是在大雨中集結訓練;穿上尿不溼,減少喫喝;困了、累了,大地就是我們的牀。

每次訓練,麪包和火腿腸成爲我們的美食。大家都很團結,相互幫助,雖然艱辛,但每一次的訓練,我們能夠認真的按照指揮員的指令去完成,以最高的標準完成此次重大光榮的任務。

編輯 陳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