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生物藥生產負責人劉建博士則表示,早期使用CDMO可以節省成本並某種程度上加快時間,但爲了大範圍的將藥物觸及患者,自建工廠是最好的選擇。隨着如百濟神州這樣的創新藥企即將或已經實現產品上市,對於新藥生產能力的需求驟增,是選擇CDMO代工還是自建工廠,將直接關係到後續的藥品產能供應和商業競爭。

9月27日,百濟神州宣佈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一期項目正式竣工。該生產基地將專注於商業規模的大分子生物藥工藝開發和生產。一期項目將實現8000升生產能力,百濟神州即將於今年上市的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也將在此進行商業化生產。

據悉,該工廠自2017年動工,採用了GE的KUBio?整體解決方案,也是目前全球僅有的三家採用KUBio?的生物藥生產基地,另外兩家分別是輝瑞與武漢喜康。

KUBio?是GE的一種模塊化生物製藥生產解決方案,由多個預組裝的模塊化單元構成,可根據不同生產需求定製。好比一個“樂高式工廠”,通過模塊化組件,運送到指定場地組裝搭建。

隨着如百濟神州這樣的創新藥企即將或已經實現產品上市,對於新藥生產能力的需求驟增,是選擇CDMO代工還是自建工廠,將直接關係到後續的藥品產能供應和商業競爭。

而目前看,百濟神州此前已建成蘇州小分子藥物生產基地,復宏漢霖在已有徐匯生產基地的基礎上今年又開建松江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君實生物也在原先蘇州吳江中試臨牀藥物與商業化生產基地外又開建上海臨港生產基地,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再鼎醫藥也分別於2017和2018年在蘇州建成了商業化的小分子生產基地與大分子中試生產基地。

可以看出,儘管不少創新藥企會在研發階段選擇CDMO代工,儘管新版《藥品管理法》也正式消除了MAH的法律障礙,但是國內已進入商業化階段的主要幾家創新藥企大都開始選擇自建工廠生產。

百濟神州創始人王曉東博士表示,百濟神州起初也並未考慮自己生產,在MAH制度試行後與勃林格殷格翰簽署了代工協議。之所以和他們籤這個協議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但考慮到PD-1是一個廣譜抗癌藥、百濟神州認爲從PD-1中獲益的患者可能有將近200萬。而勃林格殷格翰上海生產工廠的2000升產能一年只夠8萬人使用。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生物藥生產負責人劉建博士則表示,早期使用CDMO可以節省成本並某種程度上加快時間,但爲了大範圍的將藥物觸及患者,自建工廠是最好的選擇。

以PD-1爲例,在目前尚處於搶佔市場階段時,保障產能並把供應節奏抓在自己手中將爲市場開拓提供保障,而一旦在今年進入醫保目錄,後續放量之下供應問題便更爲關鍵,赫賽汀此前的案例也被頻頻提起作爲作證。如君實生物CEO李寧博士、再鼎醫藥首席科學官黑永疆博士此前都曾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過CDMO不一定能滿足新藥的生產需求與速度的觀點。

默克工藝解決方案中國總經理王慕陽此前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則認爲,有錢、有人、有經驗的藥企如恆瑞醫藥、復宏漢霖在自己有能力時當然會選擇自建工廠,一些中小企業,爲了尋求速度,在人員等方面有可能就會尋求外包。這也與全球的趨勢所吻合。

除了具體的產能數字外,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也直接關係到藥品上市定價與市場競爭。劉建表示,除了硬件上快速建起工廠外,提高發酵罐的運轉效率也可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據瞭解國內在生物藥生產上所用的生產技術與設備基本類似,不過出於成本、速度等不同的策略考慮,各家依然會有所差異。

默克生物科學中國董事總經理衛政熹曾對界面新聞表示,單抗製備流程二十年前就已經開發出來,但是步驟多、流程複雜,而隨着持續生產工藝的推出,可以幫助藥企從根本上改變單抗生產的步驟進行工藝集約化。目的不僅僅使得我們的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降低生產成本。

而在設備選擇上,如百濟神州所用的KuBio?不僅是用一次性反應器去做容器,也把整個廠房也模塊化,這種設備雖然前期投入大,但擁有更快的產品轉化率和更簡化的作業程序,對於缺乏產業化經驗的創新藥企而言容易上手操作,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商業化生產。

而界面新聞此前獲悉,爲加快新藥上市速度,目前國內不少已實現自主商業化生產的創新藥企大多使用的是一次性生產線,雖然加快了生產速度,並且能夠降低污染風險、具備連續性、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等優勢,但也增加了成本,給後續市場競爭帶來了壓力,因此在後續擴建時改爲不鏽鋼生產線。

劉建也透露,出於成本考慮,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在建設到三、四期時會考慮使用不鏽鋼生產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