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多年玩玉經驗的玉友說:“我一直覺得,玉品等於人品,所以一旦擁有或佩戴美玉,一定要有更穩重的涵養、有更文雅大方的舉止談吐,這樣才能做到人與玉的相得益彰、相互輝映,隨之也就會逐漸玩出自己的玉品,從而得到了美玉般的情操。”

是的,也許玉代表的美好內涵是很多玉友迷戀它的初衷之一吧。看現在出門的人們中,戴玉石的不在少數,連明星們出席活動也越來越多的戴上了各種玉石,甚至業界開始流傳這樣一句口頭禪:窮戴金,富戴鑽,真正有錢有內涵的人,都在玩玉......

穿金戴銀不如美玉一方!

不拜金。說起土豪,剛開始的印象,多是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脖子上戴一串粗粗的金鍊子吧。如果你見到,估計也就一個字:俗!只有暴發戶纔會在有錢之後,急忙買一串金鍊子到處招搖過市,真正有資本的大人物,是不顯山不露水的,他可能只是手裏常年戴着一串玉珠子,氣質溫文爾雅。

氣質範。這幾年,去各大論壇和文玩愛好者聚集地,活躍者越來越年輕化,中青年已經是玉圈的生力軍了。有一部分玩家自己並不是很懂玉,只是因爲佩戴玉,可以改善自己的氣質,玉石的質地溫和、典雅,戴上後頓時有一股自然溫和的氣質範兒。

收藏價值。有句話叫“亂世黃金盛世玉”。亂世的時候物價飛漲,只有黃金是硬通貨,黃金質硬,好保管,也能保值;而在太平盛世,經濟發展,社會起步,玉的收藏價值很高。

盤玩之趣。玉與金銀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它需要盤玩。買來的時候,可能平平無奇,然而經過自己多年的盤玩,它會變得更有靈性。玉石的每一點細微變化都是玉友心血不被辜負的證明,這份盤玩之趣,非親身參與不可得。

傳家之寶。雖然說黃金、鑽石也可以傳家,但那種儀式感卻要比玉低很多。因爲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是家族家風的寄託和傳承,人們也常將獨山玉作爲傳家寶留給孩子。這就是玉石傳家的內涵所在。

交友之趣。玉友偶然相見或網絡上的一次交集,都可能會引起他們向對方打個招呼交流玩玉經驗的想法,而戴金銀的人卻不太會這樣。試想一下,你可能因爲同是玩玉石的而交流幾句,還有可能在網絡上很聊得來;但因爲對方也有一條金鍊子而互生好感的概率可以說是很低了。

用心去玩一塊玉,就像是用心去結交一位好友。它溫厚如老者,彷彿能洗去浮塵,看穿苦樂,能把人心溫潤的更暖一些,人生有起伏,玉色有濃淡,且飲一杯茶,暫品一方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