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点半,70岁的金竹村村民杨绍友来到他每天都会去的小房间,这里是他的播音间。慢慢地,杨绍友开始收集报纸、杂志和一些新闻,他买来大喇叭安放在房顶,自己当起了播报员。

喂,喂!乡村广播,现在开始播音……他被村民称为乡村“男主播”,五十余载广播情,他用他的“大喇叭”为乡村开辟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10月1号,和新中国同岁的乡村“好声音”杨绍友再次发声,大喇叭在村里响起,奏响一曲祝福祖国的赞歌。

和新中国同岁,今天,他用这种方式表白祖国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铜仁市玉屏县田坪镇金竹村的每家每户。7点半,70岁的金竹村村民杨绍友来到他每天都会去的小房间,这里是他的播音间。打开抽屉,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拿出一面崭新的国旗,插在播音台上,开始了一天的播报。每天坚持给村民广播这件事儿,杨绍友坚持了53年。1949年,杨绍友出生在田坪镇金竹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在那个物资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在杨绍友的记忆里,村民几乎没有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

1966年,17岁的杨绍友在湖南新晃县花了61块钱,购买了全村第一台收音机。每天,杨绍友都会把收音机放在楼顶,把声音调到最大,播放当天的新闻,这台收音机也成了当时村里唯一的信息来源。慢慢地,杨绍友开始收集报纸、杂志和一些新闻,他买来大喇叭安放在房顶,自己当起了播报员。一口地道的家乡口音,收集、记录、整理、断断续续地播报老百姓喜闻乐听的讯息,也开始了自己的“男主播”日常。

走在金竹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上,从杨绍友家传出的歌声飘荡在整个村寨。和新中国同岁,70岁的杨绍友如今需要戴着老花眼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可他却说,生命在,广播在。(贵州综合广播记者张勤月,佘义婷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