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放大了城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效应,预计各地区都将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建设,而城投公司作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平台,未来参与度或将进一步提升。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基础,医疗卫生资源凸显不足,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放大短板效应,未来城投公司或进一步参与到区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疫情凸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或为城投公司业务转型提供方向

作者:政府与公共融资评级部(武汉) 李春辉 陈 涛 黄应裴 

摘 要

近年来,以交通、医疗卫生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交通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基础,医疗卫生资源凸显不足,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放大短板效应,未来城投公司或进一步参与到区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得益于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企业呈井喷式增长,但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自动化程度不高,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疫情爆发后城市管理机制经受严峻考验,高效便捷的政务系统尚未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或将为城投公司业务转型提供方向;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化程度不足,多次换乘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加快了疫情传播的速度,未来各地或将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扩大投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不断完善的,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短板。随着疫情的爆发,这种短板效应得到放大,负面作用进一步显现,而城投公司作为区域内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实施主体,承担着地方投融资建设的职能。中诚信国际认为,疫情凸显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为城投公司未来业务转型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方向,相信未来城投公司在上述领域的业务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针对这些业务领域的城投债发行或将增多。

近年来,以交通、医疗卫生等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交通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8年末,全国铁路和公路总里程分别为13.1万公里和484.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分别为2.9万公里和14.26万公里;拥有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35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通航机场有95个。城市交通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出行结构不断优化。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首先全民医保体系建立和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使得全民享有公平医疗的机会;其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韧性和传染性疾病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再者医疗机构数量增多,覆盖能力增强,2019年我国医疗机构的数量近100万所。

中诚信国际认为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基础,医疗卫生资源凸显不足,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放大短板效应,未来城投公司或进一步参与到区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继而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截至2020年2月9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4.02万人,疑似病例2.36万人,其中湖北省确诊病例2.96万人。疫情爆发之后,城市医疗卫生体系承受巨大压力,不仅需要大面积收治场所,以避免出现较大规模的传染,同时更加需要符合医疗卫生体系的设备、医疗人员及快速反应的体制机制。

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医疗应急机制快速启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快速完工交付、各省医疗团队迅速支援湖北重灾区以及其他省市加快公共卫生场所建设,但也反映出我国在医疗卫生等基础领域尚有短板。

从全国三甲医院集中度来看,三甲医院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及省会城市,凸显出医疗资源有限及分配不均的问题。从三甲医院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情况来看,除沈阳市及南京市常住人口未突破1,000万,其余城市常住人口均在1,000万以上。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的北京和上海,三甲医院数量分别为78家和66家,医疗机构病床数为11.8万张和12.74万张。而此次爆发疫情的武汉市,常住人口1,108.1万人,三甲医院数量仅为36家,医疗机构床位数为87,408张,执业医生为38,200人。在疫情爆发之后,大部分确诊及疑似病人主要收治于三甲医院等大型医院,而医院日常储备的床位、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等资源严重匮乏,医院及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除武汉市外,其他一线城市人均医疗资源同样相对有限,也侧面反映了城市基础医疗设施领域仍有较大投资空间。

中诚信国际关注到,近年来城投公司在转型过程中积极参与当地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一些新区或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区域。业务模式主要为城投公司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待建好之后移交给当地政府运营,通过租赁等形式弥补前期的投资。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放大了城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效应,预计各地区都将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建设,而城投公司作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平台,未来参与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得益于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企业呈井喷式增长,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但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自动化程度不高,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近年来,得益于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物流企业呈井喷式增长,有效的弥补了我国物流运输能力的缺口。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物流的时效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长,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但在疫情爆发之后,出现了物资无法及时运达的情况,这与当前国内物流行业现状有关,一是当前我国物流行业自动化程度低,严重依赖于人口红利,加之疫情在春节前爆发,在物流处理人员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疫情又进一步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导致大量物资无法及时送达。二是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大而不强,各自为政,竞争激烈。物流行业需要一个庞大的物流网,进行各种资源的调配,提高物流效率。而很多物流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自行建设区域内的物流基地,彼此竞争,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导致物流资源无法集中调配,效率低下,疫情爆发之后彻底放大了行业的短板。同时也可以看到在疫情爆发之后,监管部门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协调,加强了地区间物流节点的建设、协调不同物流公司分工合作,逐步恢复了民生物资的有效运输。

城投公司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参与了部分地方物流基地的建设,还有参股区域内物流企业的案例,同时在一些航空港区或者自贸区也有针对城投自身业务发展或者区域内招商引资配套的需要自建物流公司的情况,但规模都不大。经过此次疫情之后,中诚信国际预计各地区将加大区域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节点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投公司大概率会积极参与。

疫情爆发后城市管理机制经受严峻考验,高效便捷的政务系统尚未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或将为城投公司转型提供方向。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运行体系,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让城市成为适合人全面发展的城市,涵盖了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企业等数十个场景。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从城镇化率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9年末城镇化率达到60.60%,这意味着大量人口集聚在城市,城市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责任,必须提高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从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情况来看,住建部从2012年开始进行智慧城市试点申请和审批,截至目前共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第一批在2013年1月发布,共包含90个城市(区),其中地级市37个,区50个,镇3个;第二批于2013年8月公布,共包含103个试点;2014年公布第三批试点,共计93个,其中84个新增试点,13个扩建试点。

疫情爆发之后,城市管理机制经受了严峻考验,在物资调拨、疫情信息上报、人口流动管理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尚未完善,虽然各部门都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但各个数据之间并未进行有效融合,无法更好的发挥作用,再次证明建立统一的、共享的、有效的、便捷的政务协调系统非常重要。从各地区处理疫情的效果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及智慧城市建设较为完善地区,体现了巨大优势。但此次疫情防治是跨区域跨部门联合作战,欠发达地区及较落后地区的短板就被放大了。

中诚信国际关注到当前很多城投公司职能在发生转变,从最初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向城市运营商转型,但是也可以看到具体的业务都还在初期摸索阶段,并未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在此次疫情之后,国家在智慧城市、智能政务方面将有大量资源投入,而城投公司很大可能承担起该项工作,或将成为其转型发展的又一个方向。

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化程度不足,多次换乘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加快了疫情传播的速度,未来各地或将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扩大投资。

以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运输网是人员流动的主要途径,也是人员密集区域。由于部分欠发达地区交通相对落后,春节返工人员需换乘多种交通工具才能返岗。疫情的爆发,增加了此类人员接触或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导致传染源进一步扩大,加快了传播速度。这种现象凸显了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领域的不足,在路线设计、道路建设、运力安排上仍存有一定的改善空间。此外,根据十三五规划,截至2020年末,我国将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高品质的快速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增强枢纽机场和干支线机场功能;完善广覆盖的基础网络,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推进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和瓶颈路段建设。

此次疫情凸显出“最后一公里问题”,中诚信国际认为各地政府或城投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其交通运输体系,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力度,补齐欠发达地区交通领域的不足。

结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短板。随着疫情的爆发,这种短板效应得以放大,负面作用进一步体现,而城投公司作为区域内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实施主体,承担着地方投融资建设的职能。中诚信国际认为,疫情揭示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为城投公司未来转型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相信未来城投公司在上述领域的业务开展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针对业务领域的城投债发行或将增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