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所有父母的忠告:不要仗着你愛他,就去“沒分寸”地傷害他

文|公子逸

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心裏是非常痛苦的。

孩子跳橋跳的義無反顧,母親跪在地上崩潰大哭。很多人說,成年人的世界裏,哪裏有容易這一說。

是的,成年人太不容易了,我們面對生活和婚姻的壓力真的太不容易了。可是,不管我們多不容易,跟孩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好脾氣給陌生人,卻把自己最壞的脾氣給了自己最親的人。

我也是一個母親,我太能理解母親對孩子發脾氣了。我們希望孩子是懂事的,優秀的,是不會給我們添一點麻煩的。當他們給我們添麻煩的時候,我們會突然地情緒失控。

我們情緒失控並不是因爲,他做了多大的錯事。而是因爲我們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已經很累,很疲憊了,可是他卻一點都不讓我們省心。

於是,我們對生活所有的不如意,都對着這個無辜的孩子發泄了出來。

我們從來沒想過,我們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因爲我們篤定了,孩子知道我們愛他,我們都是爲了他好。他不會介意的。

於是,我們肆無忌憚地對着孩子發泄我們的情緒。我們不吐不快,而孩子變成了我們所有負面情緒的接收者。

我們對這些情緒都已經不堪重負,而孩子有哪裏來的力氣去承擔這一切。

他無力承擔,他被我們逼到了絕境,於是悲劇發生了。

我們怪孩子怎麼能這樣,怎麼能這麼不體諒父母,怎麼能這麼脆弱。卻不曾想,是我們把他逼到這個地步的。

他知道我們愛他,我們是爲他好,但是他依舊不能也不願意接受傷害。

這纔是母子關係的關鍵。

給所有父母的忠告:不要仗着你愛他,就去“沒分寸”地傷害他

我們總是逼着孩子長大,我們希望他懂事,優秀,卻忘記了問他:“孩子,你想要什麼。”

我和先生雖然不是學霸,但都是那種很文靜愛看書的人。可我們的孩子卻性格跳脫,我幾乎每天送他去幼兒園,都會被老師留下,然後告訴我孩子的各種問題。

不好好喫飯,不好好坐椅子上課。小朋友都在畫畫,他卻滿屋子亂跑。老師說:“你再這樣,拍照給媽媽看。”

他不僅不害怕,還很開心地跟老師比“耶”。

我有時候情緒也會崩潰。像所有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父母一樣,分分鐘想要爆炸。

可後來,我發現,我教給他的所有東西,他都沒記住。他只記住了我當時的情緒。他接收了那些情緒,於是把那些情緒當成了真的情緒。

我氣急之下,說了一句:“你怎麼這麼不懂事,這麼笨呢?”

然後,他深刻地記住了這句話。他一直說:“我不懂事,我很笨。”

我從來沒跟任何人說過這樣的話。即使做老師的那些年,對待最調皮的學生,我都不曾這樣說過。

但是這些話,我卻說給了我最愛的孩子。

當他自己說“我很笨”的時候,我突然心如刀割。

我開始反思我自己,即使我是愛他的,是爲了他好,難道我就能這樣不顧及他的感受,傷害他嗎?

我突然驚覺,這種帶着愛的傷害是雙倍的。因爲我是他媽媽,是他最愛的人,於是我的否定和批評在他那裏是雙倍的否定和傷害。

給所有父母的忠告:不要仗着你愛他,就去“沒分寸”地傷害他

我們成年人做錯了事,我們成年人孤立無援時,尚且需要家人的安慰。如果家人在那個時間,否定我們,傷害我們,我們就會覺得,比起別人的傷害,家人的傷害纔是最疼的。

可這種最疼的傷害,我們的孩子們,可能從小就在承受。

17歲的少年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他已經有了自尊心。母親在路上依舊沒有放棄去否定,批評自己的孩子。

她覺得自己是愛他的,非常愛他的。她可能活着的意義就是爲了這個孩子,她覺得愛之深,責之切。卻忘記了,承受這一切的孩子,是怎樣的感受。

他會不會跟我兒子一樣,也接受了自己就是那麼糟糕的人,那麼不懂事的人,那麼不優秀的人。

他是不是也受到了雙倍的傷害,而這傷害最終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17歲,最好的年紀,他餘生的路還有很長。這次批評,不過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卻造成了他最後的悲劇。

到底是誰,製造了這樣的悲劇?

是這個母親嗎?

她深愛着自己的孩子。喪子之痛,沒有幾個母親能承受,我們不忍苛責。

但是我們要呼籲:請所有的父母,不要對孩子語言傷害。即使你是爲他好,也要把握住分寸,絕不把批評演變成傷害。我們和孩子之間,更需要分寸感,更需要彼此溫暖。

因爲我們是最親的人,最不該彼此傷害。

給所有父母的忠告:不要仗着你愛他,就去“沒分寸”地傷害他

我爲母親,於是我在母親的角度反省。可現在的孩子,何嘗不需要自我反省。

17歲,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

我們人這一輩子,是不可能不遇艱險,不遇批評的。如果我們受到了批評和傷害,就選擇這樣的方式,太自私了。

我們活着的意義,是爲了找到自己,但不是僅僅爲了自己。我們還有父母,還有愛我們的人。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該“爲了那些情緒”放棄自己。

那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不負責任。

不管是24歲媽媽攜子跳樓還是17歲的少年跳橋,都是不值得被提倡,而該是被譴責的行爲。

我們不論他們背後受到的傷害,不管你受了多大的傷害,都不該放棄自己。

因爲你的放棄最終刺痛的還是愛你的人,你的這種放棄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

在整個事件中,父母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多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孩子的感受。而孩子,也該從小就知道,我們可以吵架,可以發脾氣,甚至可以冷戰,但是我們永遠不可以放棄自己。

最後,我真誠地呼籲:所有的父母請不要逼着孩子長大,不要逼着孩子懂事,逼着孩子優秀。他成長的意義不該是這些。

我多希望我們從小就告訴孩子:“我們不僅僅愛你,我們更相信你,你就是最好的孩子。所以,永遠不要放棄你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