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來自北京建築大學西城校區的志願者劉靖文就是一名廣場隊形調整志願者,他的位置是在長安街南側,第61號“標杆”,也就是說,他的位置是方陣的第61排。這可離不開廣場隊形調整志願者,在整場遊行過程中,他們舉着自己的“號碼牌”站立在長安街兩側,成爲隊伍調整隊形的“標杆”。

羣衆遊行揭祕:隊形調整“標杆們”爲啥不停地奔跑?

由10萬羣衆、70組彩車組成的36個方陣在長安街上載歌載舞地行進,他們是如何保持隊形的整體性呢?這可離不開廣場隊形調整志願者,在整場遊行過程中,他們舉着自己的“號碼牌”站立在長安街兩側,成爲隊伍調整隊形的“標杆”。不過“標杆”們可不光是矗立在那裏就可以了,還得不停地奔跑。

來自北京建築大學西城校區的志願者劉靖文就是一名廣場隊形調整志願者,他的位置是在長安街南側,第61號“標杆”,也就是說,他的位置是方陣的第61排。

劉靖文他們服務的區域是從75米調整線到出發線的兩側,北側是1排一個志願者,南側是5排一個志願者。每個羣衆遊行隊伍都是在他們面前的調整區域最後調整好隊形,然後意氣風發地邁過出發線,在世人面前展現各自的風采。

作爲“標杆”只要站站就可以了嗎?沒那麼簡單。劉靖文從口袋裏掏出一張印着細密表格的紙,表格裏面是一組組數據。原來,因爲每組方陣的特色不同,每排的“標杆”所在的米數不同,有的兩排之間的距離是1米,有的是1.2米,有的是1.3米。比如劉靖文的第61號,本來的位置應該在60米的地方,可是在他的表格裏,整個遊行過程中要有七八次前後調整奔跑的節點,最遠的在90米開外,而且還是忽遠忽近,每次調換位置也要在5秒鐘內跑到位。“因爲隊形調整,越到後面的人跑得距離越遠,我們都把前面的位置讓給女生,男生就得多跑跑啦!”劉靖文告訴記者。

除了負責定位當“標杆”的志願者,隊形調整志願者中還有機動志願者,他們要不停地在隊伍邊上游走、喊話,指引遊行隊伍找到自己應該對應的“標杆”,並在“標杆”有特殊情況時進行替班。

他們是離遊行隊伍最近的志願者,迎來一個個方陣,送走一個個方陣,他們的堅守,爲羣衆遊行隊伍保駕護航。

攝影:白繼開

監製:張鵬、閆雪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