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安門華表東西兩側臨時觀禮臺上的9000多個座位,爲了提高搭建效率,實際上是安裝在100多個鋼桁架上的。給城樓上的臨時觀禮臺吊裝鋼構件,需要把每一個構件都舉升到十多米高,繞過天安門檐角的同時,再從平臺旗杆之間穿過,而旗杆之間的距離,不過5米。

(原標題:記者蹲守3個夜晚,真實還原了觀禮臺搭建現場)

在國慶閱兵儀式的電視直播中,除了英勇威武的受閱部隊外,還常常有現場觀衆的畫面。這些觀衆中,既有國內外嘉賓、社會各界人士,還有普通的首都市民。而他們就坐的觀禮臺,除了天安門城樓兩邊原有的觀禮臺外,全都是臨時搭建而成。

臨時觀禮臺,究竟怎麼搭?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經過3個夜晚的蹲點採訪,爲您還原了真實的搭建現場。讓您身臨其境地體會,什麼是“有序高效”。

(1)

時間:9月13日凌晨2時

地點:天安門東西兩側固定觀禮臺

安放7000多個座位 沒用1顆釘子

9月13日凌晨2時,固定觀禮臺。 9月13日凌晨2時,固定觀禮臺。

10月1日當天,有7000多人要落座位於天安門東西兩側的固定觀禮臺,原有的臺子上,還要安裝座椅以增強觀禮舒適性。

可別小瞧了這觀禮臺,它可是“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的項目之一。爲了保護它,天安門地區管委會在安裝過程中匠心獨運,巧妙利用觀禮臺結構,竟沒使用1顆釘子。

“早在座椅的設計階段,就同步研究保護方案。”順着工作人員王海瑞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每一排座椅,多達數十個,全都固定在同一個鋼鐵支架上,支架後部又牢固地頂在原有的臺階立面上,這樣就可以保證座椅不晃動甚至前後傾倒。

而在觀禮臺入口等處,沒有現場的臺階可以頂靠,則選擇爲座椅支架加裝木質托盤,再覆蓋上紅色的絨布,與地面融爲一體。經過體驗,這樣的座椅同樣安穩。

(2)

時間:9月15日23時

地點:天安門華表東西兩側臨時觀禮臺

搭完100多個鋼桁架 僅用不到2小時

9月15日午夜11點,東西華表觀禮臺。 9月15日午夜11點,東西華表觀禮臺。

天安門華表東西兩側臨時觀禮臺上的9000多個座位,爲了提高搭建效率,實際上是安裝在100多個鋼桁架上的。搭建過程如同拼積木,如此多的架子,事實上僅用了不到2小時。

9月15日23時,吊車還未來到現場,但吊裝前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幾百名工人,按照既定好的標記,開始在華表東西兩側擺放特製的墊片。這墊片由鋼鐵製成,與地面接觸的部分覆蓋上了一層膠皮。工作人員說,墊片的目的是防止觀禮臺鋼桁架損壞地磚。

9月16日0時,8臺可起吊70噸的吊車陸續進場。吊裝正式開始後,高高的吊臂直衝雲霄,蔚爲壯觀。工作人員王海瑞介紹,在此之前,已經安排吊車司機在郊外練習了很多次吊裝,經過模擬計算,每個構件從吊起到落地的時常要控制在8分鐘之內才能保證“又好又快”,如此,8臺吊車同時作業,也能讓100多個鋼桁架模塊在120分鐘內全部就位。

(3)

時間:9月19日0時

地點:城樓臨時觀禮臺

90分鐘反覆練習 只爲“萬萬無一失”

城樓臨時觀禮臺的搭建,是這三部分中難度最大的,既要保護城樓,也要講求高效。

9月19日0時,天安門城樓。9月19日0時,天安門城樓。

0時的鐘聲剛剛敲響,天安門區域,臨時觀禮臺搭建現場燈火輝煌,數百名工人依舊忙碌。兩臺可起吊100噸的吊車緩緩從天安門正中心的拱形門洞中駛出,經過多次調整,最終落位在城樓大字匾下方。這兩臺車的任務,是在5個小時內,將搭建臨時看臺所需要的鋼構件,從地面吊至十幾米高的城樓平臺之上,而且必須確保“萬萬無一失”。

這項任務很艱鉅。不同於長安街邊的臨時觀禮臺,場地那般開闊。給城樓上的臨時觀禮臺吊裝鋼構件,需要把每一個構件都舉升到十多米高,繞過天安門檐角的同時,再從平臺旗杆之間穿過,而旗杆之間的距離,不過5米!

廣場起了涼爽的微風,可現場的工作人員卻顧不上享受,“起風,對吊裝工作不是好消息。”天安門地區管委會的工作人員王海瑞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無論如何,必須精準。”

吊車就位後,並未立即開始吊運,而是先拿配重塊“找感覺”。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吊車將配重塊吊起、旋轉、隨後放下,爲的就是找準從地面到城樓之間、準確錯過城樓檐角、穿過平臺國旗杆落地的最佳路線。

90分鐘的練習後,路線終於確定。凌晨1點半,吊車終於起吊第一塊構件。儘管構件要比配重塊大了不少,但因爲經過了此前多輪練習,構件的路線已經確定清楚,整個吊裝過程盡在掌握之中。到凌晨5點,所有構件全部安穩地落在了平臺上,等待工人安裝護欄和座椅。

王寧 本文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王寧_NB124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