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众心里都知道黄雨萱&李子维、陈韵如&莫俊杰,他们的命运会被改变。他们三个人,对于观众而言,并不是当红流量,但选对了角儿,整部剧的调性也就基本稳妥了。

春节前,所有人都在叫着“李子维,你醒醒”,生怕他躺在血泊里过大年。

春节后,每个迷妹都在哭着说“李子维,生日快乐”,心疼这个角色的经历和付出。

说起来,《想见你》自带的热搜体质不知道霸占了多少次热门话题,前两天连播放平台也崩了。

现在看来,活该它能火。

本周,这部揪心剧终于大结局了,不知道这个Ending你满意吗?

【下文含剧透】

《想见你》大结局,编剧为观众设定了三个彩蛋

苦熬了三个月的剧,终于结束了。

观众心里都知道黄雨萱&李子维、陈韵如&莫俊杰,他们的命运会被改变。

黄雨萱回到了1999年,阻止了陈韵如的自杀。闭环被打破后,我们设想的“相亲相爱在一起”,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了。

谢芝齐没有再骚扰他们四个人的生活,那个魔性的磁带被毁掉,李子维的记忆中再也没有深爱过黄雨萱这个人。王全胜没有和黄雨萱租过房子,更不用提那个瘸着腿送蛋糕的中年李子维。

这些,统统不会发生了。

美好的事,丢给了另外一对儿。孤僻的陈韵如开始发现身边的美好,莫俊杰继续做着守护先生。

但对于大部分追剧朋友来说,这结局,并不是最完美的。

我们那个备受煎熬的李子维,他怎么办?

虽然让人稍有安慰的是,18岁的李子维遇到了那个年仅8岁的小黄雨萱。

可我们习惯了happyending,当面对男女主人公没有在一起的结局时,总有一种落空感。

好在官方彩蛋给人留了个念想。

18岁的黄雨萱捧着蛋糕为28岁的李子维过生日,“生日快乐,子维哥”,让这段感情有了寄托。

从8岁到18岁,这版彩蛋总有股“养成系恋爱”的味道。

其实呢,还有另外两版彩蛋,是编剧送给观众的礼物。

一个是,37岁的中年李子维和27岁的黄雨萱生活在一起。

李子维听着那首洗脑歌,画着黄雨萱高中时期在雨中奔跑的场景。

另外一个是,28岁的李子维故意捉弄18岁的黄雨萱。

在她生日的时候假装忘记,然后突然捧出蛋糕给她惊喜。门外躲着莫俊杰和陈韵如,莫莫对着韵如说:李子维都几岁啦,还喜欢搞这些无聊的惊喜。

好不好哭?

在我看来,四人同框这版彩蛋最合心意。

边拍边改的影视作品属实常见,这种为了圆观众一个梦的剧组,值得赞赏。但是,这次的重拍彩蛋事件也不是没有缘由。

《想见你》的结局被恶意泄露之后,导演、编剧,包括制片都“急眼”了,他们召集了演员等剧组成员才重新拍了这几个版本的彩蛋,对于创作者来说盗版、泄露属实令人心寒。

虽然经历了小风波,但团队如此敬业热爱的态度,也为这部剧加分不少。

《想见你》为什么吸引观众?

用制片人的话来说,这是个意外惊喜。

《想见你》本是个台剧复兴洪流中的一小支,它不是甜宠王道、没有天价预算、也没有内地观众熟悉的卡司加持,但平台和观众仍然看见了故事本质的魅力。

近几年台剧一直有很多不同类型,只是碍于尺度,无法在内地播出,所以内地平台大多购买的都是在尺度上相对安全的爱情剧。

内地有认真在制作的团队,台湾亦是如此。

因为这几年来许多优秀团队的尝试与不妥协,让台湾影视市场产生了质变,我们发现观众早就准备好、甚至渴望著不一样的东西,这也让台湾的影视创作者更有信心去做大胆的尝试,才让沉寂多年的台剧,有机会再次被内地观众所看见。

话说回来,这部剧能够成功引爆离不开以下三点。

首先,要相信观众的智商。

现在有很多影视剧标榜着“烧脑”二字,只为博得观众的眼球,但是真正能够凭借剧情留住观众的,有几个?

《想见你》这部剧,我在看前两集的时候,有些无聊。感觉不过是个剧情清新、带点少女臆想的爱情内容。但追起来才会发现,编剧的心思如此缜密。

整部剧的烧脑,完全不是噱头。甚至引导着观众真的在思考整个逻辑及穿越体系。

编剧相信观众的智商,是明智的选择。

在制作双穿越线前,其实前期整个制作团队也的确有这样的担心,不是怕观众不懂,而是深怕大家不愿意回到电视面前收看。

毕竟首播平台在中视(台湾无线电视台),电视台的观众往往可能是边做事边收看,而且每一集播出相隔至少一周的时间,跟拿著手机、平板专注而且不间断的收看是不太一样的。

《想见你》有太多线索跟蛛丝马迹只要一个闪神就会错过,团队担心观众不给机会。

但如今被买入内地播放平台,显然这个想法已经是多余的了。只要你质量足够优秀,观众根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其二,在主演的热度跟流量有选择的情况下,不拿“流量”当制胜点,演技为大。

《想见你》这部剧中,1990年出生的许光汉,演起来高中生真的毫无违和,这是当下男演员中少有的少年感和青春气息。

不过,许光汉,还没有演过男主角。

从去年开始,他的作品出现在内地观众视线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罪梦者》中的林季子。亦正亦邪的样子被他演得很出彩,但此前的知名度也就那样。

再看剧中的其他人,施柏宇,1996年生。入圈之前还是个学生,出道三年至今作品寥寥,唯一一次主演,是个不知名的小网剧《电竞纪元》。

当然,还有人说他是“台版朴叙俊”,韩式长相。在剧中人设温柔,的确圈粉不少。

唯一能够撑起牌面的,是金钟视后柯佳嬿。

2009年,凭借电影《艋舺》获得第十二届台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2016年,凭借都市剧《必娶女人》获得第51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女主角奖。

一人分饰两角,自信豪爽的黄雨萱,自卑孤僻的陈韵如。

最精彩的是柯佳嬿演出了陈的心机、原本的犹豫沉默胆小和她装出来的开朗,就连最后对认清楚李子维实际爱着的是黄雨萱的失落,也演得很生动。

他们三个人,对于观众而言,并不是当红流量,但选对了角儿,整部剧的调性也就基本稳妥了。

流量是一部剧的加分项,但不是影视作品的必需品。因戏而红和因红而戏的人,能够留住观众的只会是前者。

现在想想,内地那些借口“没流量不吸引人”的剧,打脸吗?

其三,魔性曲目,循环洗脑。

这是我认为整部剧最点睛的部分。

剧里《Last Dance》出现了非常多次,事实证明:伍佰的歌,经得起无限循环。

因为是穿越的重要媒介,这首歌依剧情需求总是会出现,合理的出现不仅没有排斥,反而有种莫名的“洗脑功能”,同理“浙江温州皮革厂倒闭了”。

只要听到这首歌,就会直接沉浸剧情,其中不乏煽动性和代入感。

观众对于好剧的期待有哪些?

说来说去,其实观众对于一部电视剧的要求并不多。

有调查显示,如今年轻人对好剧的基本判断标准是“是否尊重我的智商”。

2019年评分最高的华语剧集排行榜的前十名分别是:

《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都挺好》《长安十二时辰》《小欢喜》《陈情令》《宸汐缘》《我在未来等你》《大宋少年志》《庆余年》。

除却《我们与恶的距离》《都挺好》等现实题材外,其余的几部皆是公式“IP+流量+大制作”。

那么,观众们对于好剧的预期是什么呢?

放在从前,我们可能会想要大制作,画质精美,特效满分,构图配色符合审美,格局要大,三观要正,人物设定要ok...

现在,最基本的要求只是:剧情合理、演技在线、不烂尾。

而且我们也逐渐发现,演技可以把面目全非的剧扳回来,剧情可以挽救不在线的男女配角,如果没烂尾就谢天谢地。

那些对剧的完美追求,都成了加分项。

只是,如今能够做到这三点的影视作品,在整个影视行业也不过两成。

2019年播出的剧有四百多部,能让我们记住的寥寥无几。

资本冷却退潮、政策严苛监管、市场风向难测、大众审美迭代等各种内外因素裹挟下,影视行业的规则和秩序被重塑。

这也许都是国产剧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但不是内容劣质的根本。

曾经有人为当下的爆款剧重新做了公式,品质爆款剧=主流价值+热点话题+符合当下审美的超级人设+经典戏剧叙事模式+精美制作。

而后又进阶成为:爆款剧=崇尚原创+坚守匠心+规范制作+保持耐心。

说到底,还是制作者们的热情与投入,内容为王的硬性要求无论何时都是必须要遵守,还有就是尊重观众。

观众并不是傻子,一部剧用不用心,一眼就能看穿。

这个行业就是一剧一命,有时候大家说做剧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撞大运。

但好的作品有同性。就像《想见你》,也并非没有漏洞与小瑕疵,但因为其角色智商在线、剧情高能,观众在追剧的时候能选择性的跳过短板。

这是它大爆的原因之一,也是未来影视剧需要借鉴的部分。

回头想想那些白痴无脑剧,还能在影视行业中在摸鱼几年?想必观众早已经看得清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