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你對演講的擔憂,可能會激勵你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讓你更好地爲走上舞臺的重要時刻做好準備。這種“準備”的擔憂甚至會有好處。

愛胡思亂想容易焦慮,這兩個方法經科學驗證簡單有效

你知道嗎?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偏愛擔心焦慮。你是否發現,自己經常會不由自主地被很多負面的信息所吸引,比如各種有關疫情的負面報道:確診人數的增加、疑似病例又多了多少、某某沒做好防護被感染… …卻對疫情好轉的各種信息沒那麼敏感。

幸好有些媒體平臺,發起了很多緩解民衆焦慮的話題,比如****發起的“疫情溫暖故事”“疫情過後的第一件事”“美食戰疫”“疫期在家讀好書”等等,直接地幫助創作人員更多地關注積極信息、輸出積極信息。否則,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不知有多少人深陷其中,越看越焦慮,越焦慮越不由自主地關注負面信息。

所以,在次首先提醒大家理性地關注疫情信息,過好當下的生活。

經常聽到有人說:我除了愛關注那些負面的信息,腦子還停不下來,一閒下來就胡思亂想,越想越煩,可我就是控制不住。

爲何我們的大腦就不能安靜待著,偏偏要自找苦受呢?該如何轉變這種傾向性呢?

那麼,接下來我們先來搞清楚爲何大腦愛擔心憂慮。

爲何我們會焦慮

愛胡思亂想容易焦慮,這兩個方法經科學驗證簡單有效

“我足夠好嗎?”

“我的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嗎?”

“爲什麼我還是找不到對象?”

“別人喜歡我嗎?”

“我工作盡力了嗎”

“看他曬的朋友圈整天和老婆甜膩膩的,我是不是太失敗了?”

… …

這就是在我們的憂慮情緒佔據上風時的感覺。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這些想法甚至悄悄地成爲了日常生活的無意識背景。像一首配樂,一個未被注意但卻很強大的情感背景,總是在宣告着“有什麼可能會出錯”,可能會怎樣,以及所有可能發生的可怕事情。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種擔憂的思維習慣是正常的。在幾千年前的遠古時期,爲了避免被捕食者喫掉,保持持續的警惕和一定水平的焦慮,是具有適應性的,對生存至關重要。

可問題是,現在的我們並不生活在史前時代。我們大部分的擔憂與“被猛獸襲擊或捕食”並沒幾毛錢關係。然而,我們的擔憂升級爲了“奢華版”的:擔憂銀行賬戶的餘額,擔憂不被邀請出席某個聚會,擔憂在別人眼裏缺乏魅力、無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這涉及到現代人類境況的一個奇怪的悖論:即使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很安全,能喫飽穿暖、環境舒適,可還是會出現各種擔心,就好像我們的生存真地受到威脅一樣。

馬克吐溫就曾指出這種習慣是不合理的。他說:“我一生中有很多煩惱,但大部分我所擔憂的事從未發生過。”而近期對焦慮的科學研究證實了他的明智觀察。

例如,2019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研究者們針對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的擔憂進行深入探索。他們得出了兩個驚人的結論:首先,他們發現,91%折磨這些病人的擔憂從未實現。其次,他們發現,只要覺察到“他們的擔憂大都是由頭腦編造的虛假故事所引起的”這一事實,就有助於釋放焦慮。

但這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絕大多數所擔憂的事永遠不會實現,那麼爲什麼我們中的許多人會被這種痛苦的心理習慣所誘惑?如果這是如此明顯的不合理和違背事實,爲什麼我們不能一勞永逸地結束這個習慣呢?

心理學家給出的一個答案是,擔憂可以緩衝那些更強烈的負面情緒。猛地聽來,有些不可思議,是吧?它的運作過程是這樣的:想象一下,你即將在一大羣觀衆面前發表演講。在活動開始前的幾個小時裏,你害怕一旦自己走上舞臺可能會經歷的恐懼。於是,你開始擔憂。雖然這些擔憂並不舒服,但這是一種爲未來不適狀態做好準備的方式。

換句話說,擔憂就像是消極的情緒熱身。你的身心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爲面對更大的恐懼和不安做出準備的。

這種“準備”的擔憂甚至會有好處。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 Riverside)的研究人員證實,擔憂既能激勵我們,又能起到緩衝情緒的作用。比如,你對演講的擔憂,可能會激勵你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讓你更好地爲走上舞臺的重要時刻做好準備。

你對演講的擔憂,也激起了很大程度上的積極和愉快的體驗。換言之,雖然擔憂所帶來的不適會讓你沮喪,但這也使得成功地發表那篇可怕的演講的愉快體驗變得更加愉快。

兩種有科學依據的緩解焦慮的方法

愛胡思亂想容易焦慮,這兩個方法經科學驗證簡單有效

既然擔憂是我們天然就具有的,那麼試圖擺脫或克服它既不現實,又會起反作用。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消除憂慮的渴望只會放大這些思維循環所帶來的痛苦

在此,提供一種更爲巧妙的方法:不去試圖擺脫擔憂。下面這兩個強大的正念工具,能幫你做到這一點。

一、正念地擔憂

第一種方法是正念地擔憂——正念地將注意力帶到“擔憂”上來。這一練習的關鍵是“覺察-轉移-連接”。

首先要覺察到你的大腦已經陷入了焦慮的誘惑。一旦覺察到了,就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擔憂”上來,從而改變你的思維狀態。這是一個從“厭惡”到“探究”的轉變,從“與其爲敵”轉爲“靠近它探索它”,把你的擔憂看作是當下思維方式的呈現。最後是“連接”——在轉變後的新體驗中待上15秒鐘的時間,與新的體驗建立連接。

研究表明,這種簡單的轉變會導致“解離”的體驗——體驗到一種與你焦慮的頭腦有點不一致、分離開的感覺。這種感覺有些微妙,與你的擔憂拉開點距離,有助於你釋放焦慮你開始把這些“擔憂的想法”簡單地只看作是想法,你可以立足一個更加平靜和自在的地方,看着它們來來去去去。

二、練習感恩

第二個被科學驗證可以有效改變擔憂狀態的方法是:練習感恩。

與“正念地擔憂”,這種技巧涉及對擔憂的更積極的反應。它的核心是,覺察到自己正陷入擔憂,然後將注意力轉移到當下某些愉悅和值得感激的事物上來。

例如,在你爲明天可能遇到的困難而憂心時,覺察你的擔憂。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當前值得你感激的事情上來——和煦的陽光,美味的早餐,瀰漫的茶香,家人的問候… …最後,用幾秒鐘的時間待在感恩的體驗裏,與這種全新的體驗連接。

研究表明,這兩種做法都能有效地緩解焦慮的情緒。無論你選擇哪種練習,都需要記住,關鍵是“覺察”。



如果您想改善焦慮抑鬱,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下載健心家園App。

@健心家園 App:這裏有你走出焦慮抑鬱的力量、方法與同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