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钟翰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但凡看过《想见你》的观众,都会觉得莫俊杰是个宝藏男孩,这话一点没错!

在刚刚完结的大热台剧《想见你》中,创作者通过构筑穿越烧脑的剧情+甜甜的友谊爱情双管齐下的模式,俘获了一大批年轻观众的心。特别是在影片中饰演李子维/王诠胜的演员许光汉,更是成为当下最具人气的男明星。

的确,在剧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李子维与黄雨萱(柯佳嬿)组成的跨时空CP。不过,在笔者看来,男二号莫俊杰(施柏宇)才是真正撑起全剧的核心人物。

初看下来,莫俊杰可能是剧中最暖同时也是最惨的角色(如果不考虑同性恋身份的王诠胜的话)。如果说,黄雨萱和李子维之间跨度长达二十年的爱情故事基本占据了该剧所有甜蜜部分的话,那么莫俊杰、李子维与陈韵如之间的微妙关系则衍生出关于青春/友谊的另一重要话题。

相比阳光帅气、同时也有些大大咧咧的李子维,莫俊杰的低调细心则显得恰到好处,这两种互补的性格共同构成了当下最理想的银幕男性形象,既不会像陈韵如/黄雨萱那样显得反差过于极端,亦可产生足够的戏剧张力,令观众能够期待女主角该作何选择!

当然,《想见你》没有像通常的青春爱情片/剧那样,把焦点聚集在两男一女的争风吃醋上来,而是很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无论是黄雨萱还是陈韵如,都坚定地选了李子维。正因如此,在编剧的精心设计下,观众也跟随剧情的进展,愈发好奇起莫俊杰的故事。

从小因为听力问题受到过嘲笑、歧视的莫俊杰,在某种程度上和陈韵如其实是同一类人,故而他才能在学校里早早注意到这个完全不被人重视的女生。无论是通过读唇语的方式远远“阅读”陈韵如内心的秘密,亦或是留意她走路的步伐姿态,都体现出足够的细腻,难怪从2019年穿越回去的黄雨萱会评价他为“暖男”了。

尽管很早便知道陈韵如喜欢李子维,但莫俊杰却没有因此就远离二人,而是选择默默守护在他俩身边,这才构成了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关系。这种成熟的心智显然超出了那个时期大部分的青春少年(这显然和他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很早便帮助奶奶照看生意有关),否则三人间的微妙关系可能也早已破裂。

有过恋爱经验的人都知道,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总有一方会付出“相对更多的情感和精力”,更何况是这种在常人看来总有些“尴尬”的三角关系中,这就注定了莫俊杰要牺牲更多。

他没有权利像李子维那样任性、也无法像李子维那样光芒四射,他做的只是低调陪在他俩身边,倾听他们各自的心声。正因如此,莫俊杰也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陈韵如和李子维!

在大结局播出前,其实已经交代了许多角色的“命运”,死于小年夜的陈韵如;飞机失事/溺水死亡的王诠胜;被谢医师杀死的李子维,以及跳楼自杀的莫俊杰。在这之中,莫俊杰的死无疑是最令笔者触动的。

这个为陈韵如默默付出全部的男生,在他生命中最好的年纪,却选择背负起杀死爱人的罪名,内心如果不够强大的人,根本无法承受如此的打击,而莫俊杰却硬生生扛了下来。

在狱中的日子里,莫俊杰始终无法走出这种内疚与自责的心态,他懊悔自己的无能,没法帮助陈韵如走出“自闭”的折磨。即便在出狱后再次见到李子维,依然没能帮他振作起来,这个曾经如此开朗的男孩,已被记忆折磨得失魂落魄。

最终,这个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这个年龄重压的男人,选择在当年陈韵如死去的地方,用和她相同的方式,一跳了之。

在莫俊杰的戏份结束后,从幕后花絮可以看到,饰演莫俊杰的施柏宇因为入戏太深而崩溃大哭,久久不能自拔。某种程度上看,施柏宇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之深刻,已有点“人戏不分”的程度。

毕竟,当剧情逐渐从“莫俊杰—陈韵如—李子维”过渡到“莫俊杰—黄雨萱—李子维”,继而发展到“黄雨萱—李子维—陈韵如”的情感关系时,已沦为局外人的莫俊杰,他内心的痛,可能也只有施柏宇体会最深了。

从电视剧回到电影,在影史上,处理类似这种三角关系的电影早已不胜枚举,其中亦诞生出不少的经典之作。

1941年,迈克尔·柯蒂斯执导,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北非谍影》堪称是一部描述三角关系的经典之作。

在北非城市卡萨布兰卡上演的这幕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由鲍嘉饰演的男主角里克,褒曼饰演的女主角伊尔莎,以及她的丈夫拉斯洛之间构成的三角关系,已成为电影史上一个被反复提及的经典案例。

被誉为“影史最佳的正反打镜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那首动人的旋律《As time goes by》,以及诸如“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我们将永远拥有巴黎”等台词,都随着男女主人公相爱却未能终成眷属的故事而传为佳话。

《北非谍影》不仅是经典好莱坞留给所有影迷们的永恒记忆,更成为后世无数爱情电影借鉴致敬的对象,然而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问题是:那拉斯洛今后该怎么办?

此后,包括富朗索瓦·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安东尼·明格拉的《英国病人》,郭在容的《假如爱有天意》,以及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的《盛夏》等影片中,均从不同角度涉及如何处理爱情中三角关系的问题。

《朱尔与吉姆》

而在华语电影中,《双城故事》《金枝玉叶》《甜蜜蜜》《如果·爱》这四部影片及其缔造者陈可辛——私以为是华语影坛最擅长驾驭爱情题材的电影导演,可能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陈可辛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觉得如果没有三角关系,爱情片就没什么好讲的,如果没有三角爱情,就没有戏剧性。《甜蜜蜜》也好,《如果·爱》也好,其实本质都是《北非谍影》。”

因此,他的几部爱情片中总有一种不变的模式,那就是男女之间的三角关系,它们或明显或暗在,但都在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双城故事》里,打小便是好友的阿伦(谭咏麟)与志伟(曾志伟)在邂逅了Olive(张曼玉)后,发展出一段复杂纠葛的三角关系。虽然倾心于Olive,但看到她爱的是阿伦后,志伟尽可能将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并选择逃开他们。

等到故事转换到十年后的旧金山,影片的有趣之处才真正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当老朋友们再聚首时,身患绝症的志伟终于对阿伦吐露心声也成为全片最动人的一幕:“因为我是她最好的朋友,所以知道她爱的一直都是你,而我之所以会告诉你这些,是因为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志伟遗愿的影响下,阿伦和Olive也开始重新看待彼此的感情。

凭借此角,曾志伟夺得了当年金像奖最佳男演员的荣誉

如果说作为处女作的《双城故事》在推进叙事、交代情感关系转折的部分仍稍显青涩的话,等到《金枝玉叶》时,陈可辛已经可以在更加商业化的创作语境中从容驾驭类似的主题。

著名音乐人顾家明(张国荣)与女歌星玫瑰(刘嘉玲)本是被公认为郎才女貌的一对,却由于一个普通粉丝林子颖(袁咏仪)的闯入而有了变数。

这个女扮男装的小粉丝在阴差阳错中混入娱乐圈的同时,不仅发现这对金童玉女正面临着的感情考验,更将自己陷入到这种因“性别错置”而引发的情感纠葛中。

当然,出于商业考量,影片并未能在这个话题内过多深入,而片中涉及到的同性情结也更多是用来制造笑料,不过对于有心的观众而言,还是能多多少少得到些严肃的思考。

而导演真正有意识地借用多元性别取向反思传统的两性关系,则是到《金枝玉叶2》的时候,以顾家明(张国荣)—林子颖(袁咏仪)—方梅艳(梅艳芳)组成的新三角关系才得以完成的。

由于三人从身体到心灵均上发生了暧昧关系,影片也由此具有了比前作更加混乱复杂的形态。

在《金枝玉叶》系列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后,陈可辛终于可以无顾虑地拍自己想拍的作品,这才诞生出《甜蜜蜜》!

对于这部经典,很多人都会津津乐道于黎小军和李翘之间的爱情故事,又或是关于九七回归的某种心理写照,但正如导演自己所言:“其实这部电影的真正意图是我为了曾志伟饰演的豹哥这个角色而拍的。”

这话乍听起来令人诧异,但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因为如果没有豹哥(曾志伟)这个角色,李翘和黎小军之间的感情很可能不会如此动人。

影片中豹哥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几次出场均令人印象深刻,从一个砍人不眨眼的黑社会老大,到后背纹上米老鼠只为逗李翘开心,再到坐船准备逃往台湾时跟李翘说:“现在立即回家,洗个热水澡,明早起床,满大街都是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直到最终死去,留给李翘/观众一个难忘的米老鼠背影。

正因为这个“第三者”的形象是如此深情,结尾在纽约街头偶遇的男女主角才会更珍惜彼此的情感。

2005年,当陈可辛时隔九年再次回归执导长片中文电影时,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他又一次选中了这个母题,而且也要比此前走的更远,以至于拍到最后都不知道电影该怎么结束。

因为这一次,再没有了在三角关系中悄然退场(《双城故事》和《甜蜜蜜》里的志伟都最终死掉)的第三方,大家都选择勇敢直面这段感情,并且一度形成相当激烈的戏剧冲突。为了加深这种冲突对比,《如果·爱》再度选择了具有象征意味的双城(《双城故事》是香港和旧金山;《甜蜜蜜》是香港和纽约)来推进叙事。

老孙(周迅)把她所有最美好的回忆都留在了那个古老、寒冷而又浪漫的北京城,在杜可风的掌镜下,即便是一间残破不堪的半地下室都散发着惊人的魅力,至于孙纳与林见东(金城武)在德胜门桥下的冰面上相拥而泣的画面,更是具有超越时间侵蚀的力量,成为新世纪华语爱情片的经典一幕。

而那一句“老孙,不要忘记北京”的心声,简直就是《北非谍影》里亨弗莱·鲍嘉的翻版!

另一方面,上海部分的拍摄,凭借着鲍德熹精准的安排拿捏,歌舞部分的场面拍的简直是破败又华丽。强烈的灯光赋予了影片浓烈的表现主义特征,使得人物从造型到动作具有了十足的戏剧张力,这也在表现导演聂文(张学友)的强烈情感时体现得分外明显。

他情感上的压抑、不解、愤怒、妒忌,最终都借助马戏班主这个角色,通过歌剧演唱的形式爆发出来,至此影片也构成了一个比导演以往作品都更加复杂难解的三角关系。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的鲍德熹,在这场戏中的打光堪称范本

在《如果·爱》中,这种“三角关系”被放置在了更加“醒目”的位置和主题中。影片中,细心的观众都不难明白,孙纳(周迅)、林见东(金城武)和聂文(张学友)都是爱着对方的,无论孙纳最后选择谁,都很难割舍掉另一方,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好和优点。

但现在的爱情就是这样,没有大是大非,也不再是谁跟谁的问题,因此最后她谁都无法选择,这一点两位男主角同样明白。

影片结尾时的处理已超越了以往爱情片二选一的方式,可能都想选,也可能谁都不能选,而是留下开放式的结局,等待观众去思考各种可能的结果,这显然是一种比较现代的探讨爱情关系的方式了。

坦率而言,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在表现三角关系时都很容易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局面,甚至更有很大概率沦为狗血之作,即便是拥有如此高人气的《想见你》亦然如此。

所幸,这些顾虑在大结局播出后多少都可以打消,特别是在处理莫俊杰-陈韵如的关系上,或许是考虑到二人此前的结局过于惨烈,这次编导干脆给出了一个还算温暖的处理。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多少有种“强行凑CP”的感觉(当然,如果陈韵如真喜欢上莫俊杰,其实也很合乎情理),但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正是莫俊杰长期以来默默付出的合理结果。

这个长期在三角关系中扮演润滑剂角色的男生,以远超于其年龄段的心智水准,给了陷入“自闭”状态、“被全世界所厌弃”的陈韵如最需要的安全感。幸好还有莫俊杰在身边,这出关于爱和青春的悲剧最终才能峰回路转!

在《想见你》的结尾,当经历了所有这一切的陈韵如重新从病床醒来,在天台上向莫俊杰讲述她这个漫长的梦,并坦言自己此前很不快乐,甚至几次想从这个世界消失时,梦中的另一个自己说道:

“其实你之所以会对这个世界如此失望,是因为你之前有着太多的期望。其实你也很清楚,能被一个人放在心上从来就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管那个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要被好好珍惜才对。”

然后她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糕。

由于剧集已然完结,我们已无法推测陈韵如和莫俊杰今后的发展,但对此结局,还是不应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是某种“强行凑CP”的暗示,而应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思考。

正是莫俊杰的坚持守候,最终让这个集青春爱情穿越悬疑元素于一身的浪漫故事,在具有了一份厚重的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向所有观众透露出一个“公开的秘密”:真正精彩的三角爱情故事,往往都是第三个人物比较好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