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坚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这位隋朝的二世皇帝虽然善于伪装颇有心机,但他在位期间过度消耗了国力最终导致了天下动乱。当年陈孝意严于执法的精神在苏威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苏威做了纳言后特意上奏朝廷,任命陈孝意为侍御史(监察官员)。

604年,隋文帝杨坚卧病在床。就在此时,杨坚的次子杨广给大臣杨素写了封信。杨广写这封信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觉得杨坚时日无多了,向杨素请教杨坚的后事以及他登基的事儿。但不巧的是,这封信最后却误打误撞的被送到了杨坚的手里。

杨坚一看信的内容大怒,恰巧这时宣华夫人又哭哭啼啼跑到杨坚面前哭诉,差点被杨广侮辱。直到这时,杨坚才真正看清楚自己的这位次子的模样。杨坚气得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于是赶紧宣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准备废黜杨广重立杨勇。

虽然杨坚临死识破了杨广的人面兽心,但却为时已晚。毕竟杨坚此时卧病在床命不久矣,而杨广此时年轻且颇有心机。所以在杨广的操作下,最终柳述、元岩被抓入狱,隋文帝杨坚也不明不白的死去。

杨坚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这位隋朝的二世皇帝虽然善于伪装颇有心机,但他在位期间过度消耗了国力最终导致了天下动乱。隋朝末年社会动乱,隋朝廷的官场也是乌烟瘴气,到处是贪赃枉法。不过在隋末这段乱世的官场上,却有那么一位另类的司法官叫陈孝意。陈孝意是今天山西永济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入仕,初为鲁郡司法书佐。陈孝意所担任的官职最易于贪赃枉法,但他任职期间却人称廉平。

有一次太守苏威想杀死一名囚犯,但这名囚犯罪不至死。陈孝意知道后据理力争,劝陈孝意不应该枉法害人性命。起初陈孝意的话并没有打动苏威,于是陈孝意脱下衣服,请苏威先杀了他再杀囚犯。这样陈孝意和苏威相持了很长时间,后来苏威终于改变了主意。

而且事后苏威还向陈孝意道歉,并送他回家。苏威后来越来越看重陈孝意,后来苏威升任纳言(职位相当于宰相)。当年陈孝意严于执法的精神在苏威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苏威做了纳言后特意上奏朝廷,任命陈孝意为侍御史(监察官员)。不过后来陈孝意的父亲病逝,陈孝意不得不离职回家守丧。但守丧未满,就被朝廷起用为雁门郡丞。隋朝的官场一片狼藉,贪赃枉法是很普遍的事。但陈孝意为官,却能做到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可谓隋末官场上的一缕清风。

陈孝意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还积极惩办不法官员,为扭转当时的官场风气做出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吏民的称赞。不过一个王朝的存亡,不仅仅是一位清廉的官员就能维系的住的。隋朝从隋炀帝即位开始,就已经坏到了根里。尽管隋末也有 一些陈孝意这样的官员,但依然无法真正扭转时局。

616年隋炀帝再次去江都寻欢作乐,此时马邑(今山西朔州)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了太守王仁恭而举兵谋反。陈孝意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兵力和武贲郎将王智辨一起讨伐刘武周。隋末天下大乱,隋朝的衰败已无可挽回。陈孝意也不糊涂,他也看得清天下大势。但在隋朝危亡之际,陈孝意依然能够尽忠职守,堪称官场的一股清流。

尽管陈孝意积极的讨伐叛贼刘武周,但最终在雁门被刘武周围困百日后,被雁门校尉张伦暗杀。张伦杀了陈孝意,然后举城投降了刘武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