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今年53歲,他是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胸外科副主任,他也是該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161名隊員中年紀最長的一位。

2月7日抵達武漢之後,經過院感培訓,他便開始了緊張的工作,第一天進駐醫院就從深夜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4點鐘。

談及這樣的工作強度,王巖笑着說:“我身體很好,沒問題。”

新冠肺炎診斷的標準是核酸檢測,檢測工作危險性很高。對於這項危險的工作,王巖並沒有猶豫,主動上前,並獨立一個人在40分鐘內完成了14個患者的咽拭子標本採集,脫下防護服的一剎那,他從裏到外已經全部被汗水浸透了。

做這項工作時害怕嗎?記者問他。

他非常坦誠地說:”我們以前沒有做過咽拭子檢測,在患者鼻咽部取樣,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嘔吐,這樣分泌物就會噴射出來,危險性大。其實,誰做這個工作都會有顧慮,但是,我年紀最大,我要責無旁貸地衝到前面,給大家做個榜樣。“

因爲危險,所以做好防護顯得尤爲重要。

”醫生進入污染病房,會做二級防護,穿上隔離服,再穿上防護服,帶兩到三層口罩和護目鏡。取樣的時候會變成三級防護,在二級防護的基礎上還要加上大的面罩,但是帶上這個面罩時會極度缺氧。“王巖說。

對於此次作爲吉林支援武漢醫療隊的一員奔赴武漢,王巖的愛人還是非常擔憂,擔新他年紀大,身體喫不消。所以,採訪結束時,他通過媒體轉告自己的家人和好友:“我在武漢身體很好,喫的很好。雖然武漢晚上有點涼,但是我會照顧好自己。你們在家也要保護好自己。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作者:吉林省融媒體武漢報道組記者 李曉靜 陶彬

來源:彩練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