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登珠峯的壯舉,不是爲了情情愛愛

​而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有一支隊伍令人讚歎,他們克服萬難,第一次到達世界之巔。

而這其中,還隱藏着不爲人知的故事。

中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峯,海拔8848.13米(2005年公佈爲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峯。

1960年5月25日凌晨4時20分中國登山隊從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峯的壯舉。

不像如今登珠峯已經商業化,有錢人將其當成一種可以炫耀的閱歷,用來顯示自己的地位。

通過專業化的公司運作,有先進的裝備和後勤保障,有成熟的路線和營地,嚮導甚至可以安排好一切,使得登珠峯的難度最小化,變成一場做秀。

半個多世紀前,中國登山隊第一次攀登珠峯卻是要克服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挑戰人類生存極限。

同時還是關係到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大事,有着深遠的政治意義。

當時,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的珠峯的歸屬問題,中尼雙方是存在分歧的。

在劃分變界的談判中,中方提出將邊境線劃在珠峯的頂端,還建議將其命名爲“友誼峯”。

可是尼方卻認爲珠峯全部處於尼泊爾境內,竟然認爲“你們中國人都沒有上去過,怎麼能說是你們的?”

尼泊爾人的底氣來源於1953年,這年5月29日,一個尼泊爾夏爾巴人嚮導丹增.諾蓋與新西蘭登山家愛德蒙.希拉里從尼泊爾一側的南坡登頂珠峯,成爲歷史上首次成功登上世界屋脊的人。

這也就成了尼方認爲珠峯與中國無關的依據。

在這種“逼上梁山”的情勢之下,攀登珠峯就成了中國人必須完成的任務。

起初,攀登珠峯的活動是和蘇聯合作的,蘇方提議由兩國共同組隊。

兩國約定1958年開始選拔登山隊員,開展訓練工作。

中國首登珠峯的壯舉,不是爲了情情愛愛

​中國登山隊員選自全國各行各業,其中,後來成爲登頂主力的有以下幾位:

隊長 史佔春,1957年任中國登山隊隊長,登上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頂峯;

副隊長 許競,1956年中蘇混合登山隊中方副隊長,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山頂峯。

王富洲,北京地質學院1958年畢業生;

貢布,西藏軍區班禪警衛營戰士;

屈銀華,四川西部森林伐木工人;

劉連滿,原哈爾濱電機廠消防員,教練兼隊員,參加過登頂慕士塔格山和貢嘎山。

此後,隊員們在北京香山集訓,再往蘇聯進行高山訓練,一切準備工作都在按計劃開展。

可是1960年7月,蘇聯政府撤走所有援華專家。

這也給攀登珠峯的計劃帶來很大的困難,按照原先的約定,蘇方負責提供登山所需所有高山物資裝備和食品。

蘇方撤出後,只能先從香港換回外匯再去西歐國家購買。

當時中國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可是國家還是儘可能創造條件,爲此還特地修建了從日喀則到珠峯大本營380公里長的公路。

中國首登珠峯的壯舉,不是爲了情情愛愛

​1960年3月,大隊人馬進駐珠峯大本營,其中有90多名登山隊員,按照計劃分四次逐步升高適應,最後完成登頂。

第一次行軍,登山隊帶着物資和裝備前進到6400米高度建立了營地,並派出一個小組偵察北坳路線,然後撤回大本營修整。

第二次行軍,登山隊打通了從縱貫北坳的“登山公路”,在7007米高度建立營地。

中國首登珠峯的壯舉,不是爲了情情愛愛

​這次行動中一位來自蘭州大學的青年教師因爲高原反應犧牲。

第三次行軍,按計劃是偵察突擊頂峯的路線並且建立突擊營地,相機直接登頂。

行動中由於天氣突變,登山隊損失慘重,一名北京大學教師高原反應犧牲,50多人凍傷,導致隊長史佔春等多名主力隊員退出,好在三名隊員在8500米建立了突擊營地。

第四次行軍突擊組由副隊長許競任組長,隊員有劉連滿和貢布,原來一直擔任運輸任務的王富洲也進入突擊組。

5月17日,開始第四次行軍。

6天后,4名突擊隊員到達8500米突擊營地,運輸隊員隨後趕到,其中包括後來登頂的屈銀華,他的任務是隨突擊組從突擊營地到達“第二臺階”底部,拍攝這一段行軍的紀錄片。

他們在突擊營地遇到了大麻煩,原來建立的營地兩頂帳篷只剩下一頂,很多生活設備不見了,他們無法燒水做飯。

更加要命的是,氧氣不夠了。

按原計劃在從8500米突擊營地出發時應該有10筒容積爲4升,壓力爲170-180的氧氣筒。

或許因爲運輸過程中出了問題,幾筒氧氣不滿,其中兩筒乾脆就是空的。

在這種情況下,登山隊只好改變計劃,屈銀華留守突擊營地,拍攝工作由王富洲兼任。

5月24日上午9點,4名突擊隊員鑽出帳篷向頂峯出發。

可是剛剛走出幾十米,許競突然兩次倒下,作爲登山隊副隊長,他每次行軍都是擔任爲全隊開闢道路的偵察工作,使得自己體力早已嚴重透支。

時間緊迫,突擊組迅速做出調整,王富洲擔任組長,屈銀華頂替許競加入衝頂。

中午12點多,突擊組來到登頂最艱險的“第二臺階”,一個高約30米,平均坡度80度左右的岩石,它的下部有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裂縫,爬上去最後一段是3米多高,幾乎垂直的陡壁,光滑得無處下腳。

中國首登珠峯的壯舉,不是爲了情情愛愛

​攀爬能力最好的劉連滿試了幾次都摔了下來,體力消耗極大。

這時劉連滿想起消防隊搭人梯的辦法,他蹲到巖壁前,讓屈銀華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後慢慢地站起來,屈銀華雙手抓住巖壁頂端的支撐點攀登上去。

然後又如法將貢布托了上去。

屈銀華在岩石上砸進冰錐,穿上保險繩,王富洲和劉連滿藉着上邊放下來的保險繩幫助,也爬了上去。

爲了攀登“第二臺階”他們花掉5個多小時,最後這巖壁就花費了3個小時。

隊員身體也付出巨大代價,劉連滿耗盡了體力已經非常衰弱,接連摔倒,無法繼續往前攀登。屈銀華爲了防止踩傷劉連滿,同時攀爬方便脫掉登山靴,導致全部腳趾和腳後跟肌肉凍掉。

在8700米高度,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將劉連滿安置在一塊避風的岩石旁邊,繼續向頂峯進發。

劉連滿在這“死亡地帶”等待時,冒着生命危險停掉自己的氧氣,把僅有的氧氣瓶留給突擊頂峯的隊員回撤時用,他顧全大局,捨己爲人,此後一直爲人稱頌。

天氣預報表明,第二天天氣將開始變壞,爲了輕裝前進突擊組沒有攜帶紮營裝備,所以必須在風雪到來之前完成衝頂並下撤。

突擊組決定連夜衝頂,他們藉助微弱的星光和雪光,用手摸索着一點點前進。

長時間沒有進食的他們體力下降很快,到達8830米左右的地方,三人的氧氣已經全部用完。

中國首登珠峯的壯舉,不是爲了情情愛愛

​他們拋掉背上的空氧氣筒,大膽而果斷地開始了從未有過的艱難而危險的攀登。從8700米高度到8848米的頂峯,100多米的高度花費了10個多小時之久。

5月25日凌晨4點20分,夜色中三人發現眼前只剩下星空,羣峯到了腳下,已經無路可走。

他們這才確信自己站在了世界之巔,中國人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坡登頂珠峯的壯舉!

中國首登珠峯的壯舉,不是爲了情情愛愛

​於是:中尼雙方於1961年10月5日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王國邊界條約》,條約明確規定:邊界線經過珠穆朗瑪峯(薩迦瑪塔)峯頂,邊界線把峯頂南部劃入尼泊爾王國境內,同一條線把峯頂北部劃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