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Eurominitor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現在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在21.2千克,相比與我們消費習慣相同的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地區,這三個地區的數據長時間穩定在34千克左右,近些年還有所下降。第二種觀點是,隨着城鎮化程度提高,中國的人均乳製品消費量會慢慢接近歐美國家。

作爲我國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之一,乳製品行業在過去數十年間歷經跌宕起伏。隨着工業化生產技術的進步和居民消費的持續升級,在國家政策清晰的扶植導向下,我國乳製品消費市場逐漸呈現多樣化態勢。

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對標美日國家,仍有增長空間

從整體來看,我國乳製品行業基本處於成熟階段,2012-2018年,我國乳製品銷量變化趨勢大體同產量變化趨勢一致,均呈波動態勢。2018年,我國乳製品銷量爲2681.47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7.7%。2019年上半年,我國乳製品銷量爲1295.04萬噸。

從人居消費量的角度來看,現在市場上對於中國乳製品人均消費量是否見頂有兩種看法。第一種觀點是,中國乳製品消費量已經見頂。由於中國人的飲食差異以及乳糖不耐受體質,中國的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不會達到歐美或者世界平均水平。第二種觀點是,隨着城鎮化程度提高,中國的人均乳製品消費量會慢慢接近歐美國家。

根據Eurominitor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現在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在21.2千克,相比與我們消費習慣相同的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地區,這三個地區的數據長時間穩定在34千克左右,近些年還有所下降。

而根據《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7》中數據顯示:2011-2016年,全國乳製品消費量從2480.5萬噸增至3204.7萬噸,年平均增長87.1萬噸。2016年,全國人均乳製品摺合生鮮乳消費量36.1公斤,約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3。據行業統計,液態奶消費結構中,巴氏殺菌乳佔10%,超高溫滅菌乳(又稱常溫奶、UHT奶)佔40.6%,發酵乳佔21.3%,調製乳佔28.1%。

其實,考慮到我國的城鄉差異,按照中國的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進行拆分,國內一二線城市的乳製品消費水平已經接近上述三個地區了。因此,未來人均乳製品消費量提升將主要由農村地區貢獻,而一線城市乳製品更多的是產品升級。

中國乳製品消費結構主要以液態奶爲主

從上圖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的乳製品消費結構與美國、亞洲&中東地區的結構有很大差別。中國的乳製品消費主要以液態奶和奶粉爲主,乾酪消費量非常少,這主要是因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飲食習慣差別不同。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白奶和酸奶方面,中國的人均液態奶、酸奶產品的消費量已經快要接近日本和中國香港。但是在其他乳製品品類中,中國的乳製品消費量相對不足。結合中國上市乳製品年報數據,白奶目前的增速非常慢。因此,我國未來的乳製品的主要增長點在乾酪和其他乳製品品類。

青年人羣乳製品消費量最高

根據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政策研究室對2018年6個典型城市(呼和浩特、南京、哈爾濱、成都、武漢、西安)的調研數據可知,不同年齡段的奶類消費呈現較大的差異。將不同的奶製品折算成原奶計算,26歲到35歲這個年齡組奶類消費水平最高,人均年消費量達到近52.92kg,比更低年齡段和更高年齡段分別高出18.5和8.8%。

來源:前瞻網

圖文編輯:魏 舒

責任編輯:王 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