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 in Crypto」系列文正式第2篇,繼續關於區塊鏈/加密貨幣的幾個迷思。

技術原理科普不會在這個系列中深入,第一我不是技術出身,第二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只會拋出一些最基本的思考底層邏輯。或許每一個點都可以縱深擴展出N多內容。

本篇內容

比特幣是否龐氏?是否泡沫?

爲什麼說區塊鏈是不可逆轉的未來趨勢?

Some more things

1

比特幣是否龐氏?是否泡沫?

記得在今年年初,在比特幣和整個市場最高點的時候,就有人跟我討論過這個問題。

他認爲比特幣和數字貨幣就是龐氏,毫無卵用,就是騙韭菜接盤的,因此郭嘉禁止1CO和關閉交易所做得好。

當時自己對比特幣和加密數字貨幣沒有太深的理解,沒有辦法從很深的層面去解釋這個問題。

經歷了大牛和漫長的熊,漸漸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領悟。

比特幣是否龐氏騙局?不是。

比特幣價格是否存在泡沫?之前有,現在可能已經沒有了。

一個一個問題來。首先拋出龐氏騙局的定義。

根據百度百科,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回到比特幣來,比特幣明顯不是龐氏騙局。

如果將比特幣視爲電子現金、數字黃金等具有價值轉移和存儲的媒介,它是有真真實實的生產成本的,並不是一堆憑空的代碼。

即使回到早期生產比特幣(即挖礦)的年代,也是要損耗計算機CPU和電費的。尤其經過挖礦行業十年發展和算力飆升後,堆積在比特幣挖礦上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第一課就是: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根據這個定義,比特幣最基本的生產成本就是它的價值

備註:什麼是比特幣挖礦?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運算哈希函數,從而維護記錄交易的比特幣賬本,這個過程主要耗費電費和計算機硬件成本。

我知道肯定有人會有疑問,就算比特幣有大量電力和礦機成本作爲價值基礎,它還是沒有實際卵用啊?

這是一個邏輯偏差,你不用不代表它沒有用。

實際上使用比特幣轉賬交易的場景還是很多的,雖然有些被用於黑市地下經濟或者洗錢等,但比特幣最初也並不是爲這些不正當行爲而設計的。

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存在很多暴力色情犯罪的網站,你就能說互聯網的發明就是無用或者有害的嗎?

往深一步討論,有人使用,就是我們所說的共識。

從某個程序員用10000個比特幣換兩個披薩,到現在全世界超過3000個比特幣ATM,共識範圍和深度都在不斷擴大。

根據coinatmradar,截至18年10月11日,已有79個國家擁有比特幣ATM,共3864臺;有141797項服務接受比特幣支付。

可能有人又要問了,共識是個什麼東西?就是大家都信任和認可的。

類比我們熟悉的概念,就是國家和法律是共識。而在加密世界裏,代碼即法律、即共識。

有人會糾結,憑什麼相信代碼?

因爲這個代碼是不可篡改的,同時需要大多數參與者的同意。

其實可以反問:憑什麼相信國家和法律?可能這個就需要上升到了玄學。

扯遠了,我們可以將真實投入在比特幣挖礦的電力和礦機成本作爲生產成本,也就是它的價值,不管你是否認可或者質疑它的合理性,投入的真金白銀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點,就是反駁比特幣是龐氏的最好證明。

接下來,我們來說比特幣價格是否存在泡沫。

比特幣誕生的這10年裏,價格在17年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市值也呈現一樣的走勢。

常常有人將區塊鏈比喻成web 3.0,拿加密貨幣行業跟互聯網行業作爲對比,技術都是計算機範疇。因此加密貨幣市場走勢也會跟2000年互聯網泡沫作對比。

是不是有點相似?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often rhyme.

再對比Gartner技術發展度曲線,是不是更有rhyme的感覺。

得到的結論是,比特幣和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在17年後期最瘋狂的時候,的確是有泡沫的,而目前的熊市就是泡沫散去的時候。

再來百度百科,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爲泡沫破裂。

泡沫的原因有很多:市場投資者狂熱的投機羊羣效應、1CO的爆發融資方式的改變、區塊鏈技術隨着比特幣價格推高帶進公衆視野後被吹捧、其他資產端投資收益率不高、外界宏觀經濟環境等原因。

有句話說,永遠不要用金錢去考驗人性。

行業發展初期,由於監管缺失導致作惡成本低,伴隨着泡沫的自然就是大量的投機和詐騙,因此也是區塊鏈/加密貨幣行業飽受詬病的原因。

但技術和行業的發展是擋不住的。

雖然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市值只有五分之一個蘋果市值,但是有很多暗湧般的利好卻被整體慘淡的市場遮蓋住了,包括像EOS等公鏈生態逐漸繁榮、監管逐漸明朗、花街大量機構入場、STO等等,這些都是真正做事的人在推動行業發展的表現。

另外,雖然加密貨幣跟傳統金融資產一樣有交易流通的屬性,但是目前仍然沒有一個非常適用的估值模型

因爲是新事物,傳統的金融估值模型不work。

傳統估值模型是基於未來現金流折現、未來收入折現等估值。但區塊鏈項目,跟傳統互聯網企業不一樣,沒有很明確的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因此未來現金流、未來收入折現都是不確定。

這也是難以判斷加密貨幣是否泡沫、或者高估/低估的原因之一。

也許有人關心,現在是不是抄底的好時機。曾經有作爲股票交易員的小夥伴跟我說,只要SEC通過比特幣ETF,他就開始配置比特幣。

SEC通過比特幣ETF並不是一個終極信號,SEC是需要站在保護散戶投資者的角度,因此SEC的動作肯定是要比市場發展慢許多。自然也有可能錯過很多的機會。

市場底部的信號可以歸集成幾個現象:大規模的礦難、大量山寨幣空氣幣歸零、行業從業者減少、市場毫無熱度。

所以個人感覺目前市場已經到了相對底部。

觀察市場是個很有趣的活動,而投資是人一輩子的修行,同時也是一個很人性的活動。

像VC一樣去尋找機會、像歷史學家一樣去開啓上帝視角、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搭建模型、像交易員一樣制定投資策略、像機器人一樣執行指令。

2

爲什麼說區塊鏈是不可逆轉的未來趨勢?

上一篇文章提到:區塊鏈具有3大特徵:分佈式賬本、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

能夠讓點對點之間的交換和合作成本大幅下降,即降低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以及極大地推動分工的進一步細化,這就是創造價值

因此區塊鏈技術被稱爲是生產關係的技術革命。

上一篇文章還提到,以下4個原因,區塊鏈成爲人們追逐的熱點:

一、很簡單,有利潤,有錢賺,有共識。

二、比特幣價格上漲帶動整個區塊鏈/加密貨幣行業;

三、生產力暫時無法提高的時候,只能追逐改變生產關係;

四、token經濟學 + 1CO帶來的強改變

今天在這兩個基礎上說一下爲什麼區塊鏈/加密貨幣行業是不可逆轉的未來趨勢。

前丹華董事總經理Dovey的一篇文章,說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週期和趨勢有3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1、貧富差距日益增長的趨勢

資本驅動的社會需要強大的社會流動性 (social dynamism) 來維繫整個社會的魯棒性,可是隨着資本主義的深入,社會流動性日漸下行,階級日益板結。

2、全球化趨勢與國粹主義的衝突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各個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最佳配置,但現實卻是各國都在“復興自我”、世界範圍的貿易戰、匯率戰升級,以及美國各種反移民草案。政客在當今政治環境下的大旋律就是 “不達成共識”,全球化在民粹主義的強勢下舉步維艱。

3、持續個人主義化的大浪潮

隨着消費主義的發展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選擇空間,人們對”表達自我“的需求也成爲在溫飽後的第一消費要素。個人需要直面作爲生存主體的孤獨,要求真正意義上的財產所有權,以及數據擁有權,這纔是“人生而平等”的基本條件。

Dovey文章說的3個發展趨勢,加上上篇文章所述的區塊鏈技術革命和人們追逐區塊鏈熱點的原因,組成了區塊鏈/加密貨幣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3

Some more things

本篇的some more things想分享一個行業大事件,以及用一句行業女神的話作爲熊市的,以及人生的雞湯。

1、BCH分叉算力戰,還有2天就要見分曉了,這個算是行業內非常重大的事情,幾乎可以稱之爲“加密世界版的權力的遊戲”,喫瓜羣衆表示看得非常津津有味。

BCH算力戰,技術理念的分歧是最表面的。

背後的利益博弈,包括對中本聰礦工和社區去中心化願景的實現、商業應用/世界貨幣的選擇、比特大陸25億美元9萬機位的沉沒成本、吳忌寒個人的加密世界理想/公司上市的影響等等。

這個纔是最有趣的。當然BCH是漲是跌也是我關心的。

2、幣安創始人何一女神發的雞湯,我幹了。

參考資料:

Dovey&Eric:你好,Primitive Ventures,https://mp.weixin.qq.com/s/zbWtekEL6ILAa-oe8xh6Tg

區塊鏈/加密貨幣的幾個迷思,寫完了。下一篇不出意料應該是寫對金融本質的看法。

大家如果對這幾個問題、或者其他問題有興趣的,歡迎私信/留言,來交流~

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可能都能縱深擴展成一篇大文章,或許等我不斷深入思考和補充後再完善吧。不急。

「Invest in Crypto」系列文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分享

更歡迎跟我討論交流任何有關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內容

雜食

short the worl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