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洋洋的小妓在一旁说:“姐,你不能这么说孩子。孩子也是如此。

下个星期三,幼儿园要举办文艺汇演。

妈妈跟洋洋说:“你学很久电子琴了,报名表演一个节目吧。”

洋洋摇头说:“不。我怕弹不好。”

妈妈不高兴地说:“这孩子真没出息,还没弹就说弹不好。”

妈妈想了想又说:“我看这次娜娜一定会表演小提琴独奏,肯定会得奖!你什么时候能赶上娜娜呀!”

妈妈本意是激起洋洋的斗志,谁知洋洋什么都没说,只是闷闷不乐地走开了。

洋洋的小妓在一旁说:“姐,你不能这么说孩子。激将法用在这根本就不合适。孩子还小,应该多鼓励、多支持、多表扬她。你平时总也不表扬、不肯定她,还时常批评她,她哪还有自信?现在她心里根本没有底,当然不会主动参加表演了!人家说‘优秀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洋洋妈觉得妹妹说的很对。然后就叫洋洋过来,说:“洋洋,你不喜欢参加比赛也没关系,弹个曲子给小姨听听,小姨好久没来,都不知道你会弹好多新曲子了呢!”

“是呀,是呀!”小姨也在一边热情逛请。

洋洋于是给小姨弹了两首她新学的曲子。

小姨听了之后马上说:“不错不错,很有进步,比上次我听你弹的又好了很多呀!”

听了小姨的夸奖,洋洋的眼睛亮了起来。

妈妈趁机说:“你小姨说的准没错,她当年可是钢琴过了十级的行家呢!”

小姨说:“洋洋这两首曲子再多练习两天,别说表演节目,就是参加比赛也没问题呢!”

洋洋很兴奋地点了点头,重重地答应了一声:“嗯!”

后来,妈妈经常从各方面表扬和夸奖洋洋。三天后,洋洋跑过来小声地跟妈妈说:“妈妈,我想在幼儿园汇演中表演电子琴独奏!”

专家解析: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表现得信心不足?研究发现,在普通的家庭里,一个孩子平均受10次批评才会得到1次夸奖。这就是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只有经常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孩子才敢于相信自己,敢于信心十足地面对一切。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孩子也是如此。所以,父母应该用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发掘他身上的优点,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

有位老师,每天在身上放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孩子的优点。他按照座位排序记下孩子的名字,每个孩子都留了几页,记录他们的优秀表现,比如助人为乐、口才一流、有美术天赋、热爱劳动…他的本子里充满了赞美的词汇。在他的眼里总能看到孩子优秀的一面。一个学期后,他买了三十多个本子——让每个孩子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优点簿。两年之后,他把这些送给他们作为礼物。孩子从老师这里得到的不只是一个本子,更是可以支持一生的满满的自信。

中国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在一次讲座上当场提问:“请说出你孩子的10个缺点。”有20多名家长举手发言,有的还不假思索举出十几条。孙云晓专家又问:“请说出你孩子的10个优点。”这个问题几乎难倒了全场家长。有三四名家长勉强答出几条,其余的则苦思冥想,一条都答不出。最后,孙云晓专家给在场的父母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你今天回家去发现一个孩子的优点,能够发现十个的,是优秀的父母;能够发现五个的,是合格的父母;不能发现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作为父母,你能找到孩子的几个优点?为什么家长总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缺点,却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

心理学家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基于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期望过高。过高的期望,会让家长觉得孩子所取得的好成绩稀松平常,不值得表扬。而不好的成绩则因与期望产生巨大的反差,让家长一限就能发现。

专家指出,父母对孩子不满意,可能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少孩子用逆反来“抗压”,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压力过大又找不到释放渠道,就容易出问题。因此,父母要学会经常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告诉孩子“你真棒”!

应对策略:

1.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标准,或是把这种标准分为几个层次,分阶段让孩子去达到。这个标准一定要合理,让孩子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2. 留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碰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及时地提出表扬。如果不方便当场表扬的,也要记录下来,找时间表扬,让孩子知道他的每个进步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

3.定期举行一个家庭会议,总结孩子在—段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成绩表扬为主。让孩子也能对自己的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