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1.我和我的祖国:从预告到正片一直热

9月25日全网发布王菲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推广MV,引发网络热议。从音乐内容上,不同于此前的其它版本歌曲,王菲以一种更温暖、亲切的声音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在预告中,7个历史瞬间的电影画面与真实历史画面交相辉映,开国大典、香港回归、北京奥运等国人刻骨铭心的全民记忆席卷而来,也让未曾亲历过这些大事的年轻一代能够借电影见证祖国重大历史瞬间。除了历史真实画面的融入,也选用了每件大事发生时的声音采样作为画外音,为观众带来更强烈的临场感。

“李谷一唱出的时那个年代人们对国家的热爱,王菲唱出的对新时代生活的满足和欢乐”某知名音乐APP下,一位网友这样评论着王菲版《我和我的祖国》。

影片由陈凯歌任总导演,黄建新任总制片人,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导演联袂打造 。并由50余名著名演员参与演出,这些导演和演员大多是近年参与口碑电影拍摄的导演。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将七个不同时代的故事结合起来,将镜头聚焦在共和国发展的不同时代的“普通人”身上,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挖掘他们身上与祖国的故事。

30日,国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国上映。影视自上映后就一路高歌,不论是拍片还是票房都披荆斩棘位列国庆档影片前列。上映3天,电影票房过11亿,电影的豆瓣评分达到8.1分,社交网络也大面积出现打卡安利文案...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此外,电影已在德国上映,影片还将登陆荷兰、英国、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等欧洲20多个国家上百座城市的上映。

2.碎片叙事:七个故事的碎与不碎

电影由七位导演联合打造,每位导演负责负责一个故事的讲述。电影一共158分钟,平均每个故事片段20余分钟。

《前夜》单元由管虎执导,黄渤、王千源、欧豪、梁静、佟大为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相遇》单元由张一白执导,张译、任素汐、张嘉译、周冬雨、彭昱畅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夺冠》单元由徐峥执导,吴京、马伊琍、徐峥、刘涛、张建亚、韩昊霖、樊雨洁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回归》单元由薛晓路执导,杜江、朱一龙、惠英红、高亚麟、王洛勇、任达华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你好》单元由宁浩执导,葛优、龚蓓苾、王东等人主演,主要讲述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故事。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白昼流星》单元由陈凯歌执导,刘昊然、陈飞宇、江珊、田壮壮等人主演,主要讲述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护航》单元由文牧野执导,宋佳、佟丽娅、张子枫、雷佳音、韩东君等人主演,主要讲述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电影中,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里消化这7个故事,158分钟里讲述七个故事,这看似仓促碎碎,但却联系着一条主线:人物与这个时代,时代与这个国家。以不同时代的奋斗者的事迹讲述着不同时代的中国故事。

这些中国故事里,传递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也传递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比如《前夜》中为了升国旗仓促准备的林治远;《相遇》中隐姓埋名深受辐射的高远;《回归》中争分夺秒的文彬....这些短的故事,从形式上来看,碎的是结构,但不同时代的劳动者对祖国的奉献、对时代的奉献是全篇故事的主线。

3.被媒介迷惑的我们:快餐与碎片

作为当代人们文化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艺术作品,传统的电影往往以一个故事或一条线索进行叙事。

近年来,以碎片化叙事为表现形式的电影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角中。从早期的《命运呼叫转移》,到《小时代》、《后会无期》,再到《无问西东》、《摆渡人》等等,这些影片都以3个或3个以上的故事组合,这些故事或在明线或在暗线上有着一定联系,从而完成整个电影主题的建构。

谈及碎片叙事风格,在《小时代》中穿插着各种俊男靓女卖弄的MV,《分手大师》把一部电影变成了一场主角的个人时装秀。总之,在这些影片的叙事方式下,带给观众的是“碎”的不知所措。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是观众厌倦了长片,还是创作者的惰性心理?

反观我们这个时代,享受“电影”从最初只能在荧幕上实现,到现在的电脑、电视乃至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都能实现观影,人们在继续追捧着电影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进入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当人们的阅读,通讯乃至记忆都出现了碎片化,那么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开始了碎片化的创作。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好故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按照传统冗长的叙事方式,以分人物、分层次的叙事,将电影拆分为几个故事,通过不同的故事讲述一个道理。相比讲述精彩的长片,分列的短故事成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但对于观众来讲,连续不喘气地看好几个“微电影”是会消化不良的。

这些短故事,搭载在不同的影片中,迎合着一群人口味,也遭受着一群人的批判。总之,在媒介环境更新,在电影承载方式变化的今天,一切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这些尝试正在更新人们对电影叙事的认知,对作品的欣赏。

那么,那些过于琐碎的片段呢?

好在,这次的电影并没有。

4.这一刻,我们都在唱红歌

回归到电影《我和我祖国》, 借助于国庆以及建国70周年的重大时期上映,它在民众话题引导,乃至话题设置上无疑是成功的。

建国70周年,整个媒介环境策划着国庆时期的激情与浪漫。影片也不例外,上映前好几个月在各大影院投放预告,在上映前五天放出推广曲《我和我的祖国》。借势而上,一路高歌逐渐成为民众日常性话题。

这一刻,我们都在唱红歌。

国庆节前后,不论是社交网络,还是街道上的商铺,老城的巷子里都升起国旗响起不同却悠远的红歌。在这种环境下,以红歌命名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民众的共鸣。

影片最后,也是以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为花絮结尾。笔者在电影结束后,回顾四周,没人离去,甚至听见旁边的小伙子逐渐开始跟着花絮唱起来了...

这一刻,也许是红歌在心中激动澎湃。但实际上,激发的更是民众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的归属感。

也更是,公民意识的觉醒。

5.十年之前和十年之后

十年之前,80后涉世未深,90后或正值少年,2009年看着电视上的大阅兵。十年之前,00后对阅兵了解甚少。十年来,发生了什么?

十年前,“90后”是叛逆的一代,是非主流的一代,是娱乐的一代,是消费的一代,90后被贴上这些标签。

十年后,曾经被教育爱国、奉献的80后、90后已经开始带着下一代看阅兵,看《我和我的祖国》,00后也逐渐建立起自己对于国和家的认识。《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爆款,也昭告着世人: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成功的。

在一个媒介、娱乐产业迸发的时期,如果说小鲜肉、颜值文化这些肤浅符号冲击着新生一代辨别“主流”与“非主流”的能力。那么,新形式的主流的价值片,则成为一股清流,重塑他们的价值观。

6.一路高歌的主旋律商业片

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再到《建军大业》,“建国三部曲”逐渐将商业化运作模式,运用到主旋律电影中,将主旋律电影投入到院线中运营。

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不论是荧幕保有量,还是软硬件创作水平的提高,都极大促进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

近年来,这些主旋律商业大片的表现不俗,《战狼2》票房56亿+,《流浪地球》票房46亿+,以及《红海行动》票房36亿+,都是主旋律商业大片。

如果说,“建国三部曲”是初试,那么此后的《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红海行动》以及《我和我的祖国》则标志着商业主流片在院线中开始一路高歌,逐渐获得人民群众青睐,获得市场认可。

可见,主旋律商业片相比以往主旋律电影,更新的不只是运营模式,也有叙事模式。面对院线市场的成熟,主旋律商业片面对的不仅是如何革新,更面临着如何继承传统,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7.恢弘转型与平民视角的兴起

不同于以往历史正剧的恢弘严肃,这次的《我和我的祖国》在电影内容上,选择以小见大,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的变化,这让整个电影叙事显得更平近,更贴近生活。

通过七个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某个时代的缩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物,描绘的却是不普通的时代印记。

不同于传统正剧极力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平民化的视角更能立体地“凸显”人物,讲述立体的故事,而不是回归样板戏、兴八股。

8.国与家:分离不开的元素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国与家,在影片中已经成为两个不能分割的元素。

也就是因为普通人,我们能看到时代。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相信很多朋友国庆期间,或多或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晒《我和我的祖国》的观影感受,这部主旋律电影正激起市场的水花。

《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葛优、黄渤、任达华、王天辰、佟丽娅、张嘉译、张译、王千源、欧豪、刘涛、刘昊然、陈飞宇、惠英红、杜江、宋佳主演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影片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

主旋律电影用当红娱乐明星来保证票房,《我和我的祖国》也是一部“数星星的大片”。可以说每个角色都“系出名门”,每一个角色都能独当一面。难怪有人调侃:“看《我和我的祖国》不用太在意剧情和故事,光数星星就颇有看点。豪华的明星阵容,很好地抓住了受众注意力。从传播学来分析,受众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影视消费其实也是受众注意力消费。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群像电影,通过呈现生活化的平民英雄群像,从而使观众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好感,建立起亲密认同,电影有很多种,当然允许个体和集体的不同书写。

克里斯蒂安·麦茨说,电影的实质就是满足观众的欲望。

历史的瞬间,是我们曾经经历的时代,是全民的记忆。电影就是让你做一个生活中可能无法实现的梦,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欲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认为,梦是一种内心映射的置换。

英雄梦和正能量,是具有感召力的,特别是影片呈现的场景,也是你经历的,那些熟悉的时代场景会唤起你的记忆,勾起你的共鸣感。

《我和我的祖国》折射时代发展中的荣耀和激荡时刻、世风民俗、集体记忆乃至国民共性问题,即便导演把影片弄得非常碎片化,非连续非线性叙事,也足以使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观众自然产生共鸣,达到观影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外在美学的统一。

我们知道,电影一直都被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文化的重要载体。主旋律电影的主调是激发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英雄主义、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自信。

电影,作为承载意识形态传播的软性艺术形式存在,能够生动且形象地发挥其政治教育的功能,从而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这几年来 ,中国电影市场连续三部现象级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几乎占据了同一时段电影口碑、票房与社会关注度的巅峰,这一现象值得深思。这些电影之所以获得票房,前期是宣传推广做得好,后期等你真的进了影院,你会发现这些主旋律电影正在主动向大众心理靠拢,获取心理和解、心理认同,将艺术性、商业性和主流意识形态等命题糅合在一起,通过新颖的故事、动人的细节,震撼人心的影视特效,呈现出共鸣场域,打动人心。

这个共鸣场域的激发点,就是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存在着“集体记忆”或者说“记忆的社会框架”。

从主旋律电影的参照性互文与民族心理契合来分析,国家民族意识的强力询唤,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商业电影主旋律化,这是一个双向演变业态,这可能是新时代电影工业美学的一个特点。《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几天就取得了10亿票房收入,背后是中国主旋律电影正探索市场化转型,将主旋律与新时代的观影要求密切结合,呈现个性化、平民化叙事。

这说明目前的主旋律电影要想有好的票房收入,就要跟随观众时代审美趋向,依据大众心理定式做涵化培养。《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宏大奇观、悬念释解、碎片化闪回,数个个体故事背后表达群像,采用泛情化共鸣,拉近自我与集体的心理距离。新主旋律大片中,英雄人物是平凡的、扁平化的,高大全刻意神话的一面被摈弃,人性的一面跃然银幕。

主旋律电影本质上是政治传播,推动政治社会化。但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的叙事,刻意淡化意识形态的生硬渗透,将国家使命、人民期望等上层建筑的问题,淡化明确的政治符码,潜移默化的传导,发挥主旋律影片应有的爱国教化功能,在不显山露水的影像时空里,完成了对民族自强、家国自信的涵化培养。

影像主题表达上抛弃空洞的政治说教外衣,不那么用力过猛,而是更注重宣教技巧,寻求平民化大众化心理认同,寻求贴近性,赋予互动意义,弥合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缝隙,大众文化的超越性追求,指向多元分化社会现实中,普遍的审美认同和精神价值认同。

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可以从受众对主旋律电影消费心理为入口,来分析《我和我的祖国》走红的原因,也可以从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功能来分析《我和我的祖国》,实际上是一个传播致效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观影者,是受到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在媒介报道以及在网络传播的多重渲染之下,成为《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的潜在受众。

国庆七天长假,身边周围的朋友都去观影和赶时髦铺天盖地的自媒体和朋友圈展示,新媒体社交网络上传播,激发了大众的观影欲望。同时因为国庆阅兵后,激发的爱国情怀,意犹未尽,于是要继续到电影院再次过一把瘾。

自己看完了不说,微信朋友圈写简短的观影感受,一定程度上又刺激了朋友圈其他朋友的观影欲。于是你不看《我和我的祖国》等于说就OUT了!必须的,铁肩担道义,妙手买影票。去捧个场,看看到底这片子咋样,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为假期找个和家人一起欢愉的理由,看场电影,吃顿饭,逛逛街,这可能是绝大多数百姓的国庆生活场景。

当然了,你也可以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分析《我和我的祖国》,“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分别对应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讯息、媒介渠道、接收者和效果等5个基本要素分析。

《我和我的祖国》虽然是主旋律献礼大片,但是采用却是商业互联网玩法,现在的市场化手段就是——要想火,就要利用互联网,加大网络传播引导力,挖掘共鸣点,形成自发的口碑参与。《我和我的祖国》 宣传片预热,微博微信强势营销,借助群星明星助阵,影片没播之前王菲的电影同名歌曲,已经成为话题,在网络热烈讨论,引起关注

在点映初期通过官微发布影片信息,以微博为重要平台进行信息扩散,意见领袖关键性节点的参与推动口碑传播。针对一些业内人士,邀请意见领袖和资深影评人点评,通过话题营销,引导舆论。

在电影的口碑信息传播中,影片的衍生品海报,文案、短视频等二次创作二次传播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扩散传播,这些衍生品风靡网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影片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对影片口碑传播和票房收益起推动作用。

以上传播方式和路径,做对了,自然会火爆,当然还有一个时、势、效的问题。国庆节点,这个时间段也是如虎添翼、天公作美的好契机。

碎片化叙事:我和我的祖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