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自称是有“十全武功”的皇帝,但是在晚年曾经感叹:“打了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缅甸在人们印象中是一个小国,为何令豪气冲天的乾隆会发出如此感叹。

这场战争一共打了七年,虽然缅甸重新纳入了清朝朝贡体系,中国得了面子,缅甸却得到了实惠。

在元明之际,缅甸尚属中国领土,后来由于朝廷腐败,无力暇顾。明末,缅甸东吁王朝统一了诸多土司,称为缅甸王。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冬,缅甸木邦土司率领2000多人侵入孟定和耿马,当时云南地方官府偏向于绥靖政策,不愿意多事,采取忍让的态度。

不料想缅甸方面变本加厉,在多处勒索钱粮和掠虐民众,骚扰规模越来越大。

乾隆得悉云南边境的形势后,准备展开自卫反击。

新任云贵总督刘藻开始了第一次征缅之旅,缅甸军队面对追剿的清军,采取游动作战,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运动战,而且清军不擅长丛林作战,很快就大败而归。

乾隆盛怒,将刘藻革职,第一次出击无功而返。

第二次出击,乾隆派出了他器重的边疆大吏杨应琚,杨应琚由陕甘总督移任云贵总督。

缅甸军队作战是灵活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大部队,采取了坚壁清野,虽然杨应琚一路凯歌,但是并无多大战果,最后,只得留下800人驻防后退回。

缅甸军队得知清军撤退后,开始了疯狂反击,杨应琚调集主力,双方爆发大战。

杨应琚本是文官,且好大喜功,向乾隆一味奏捷,其实,所有大战都爆发在中国内地,清军损失惨重,交战区老百姓更是民不聊生。

乾隆派往督战的侍卫福灵安将真实情况报告乾隆后,乾隆震怒:

将杨应琚逮捕回京赐死。

第三次出击,具体战事不再赘述,清军大败后,云南总督明瑞战死,乾隆震怒后将云南提督谭三格处死。

最终在第四次出击后,中缅都打得精疲力竭,厌战情绪严重,缅甸国王孟云主动改善对华关系,派出使节觐见乾隆,表示臣服和朝贡,最终,双方7年的战事宣告结束。

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缅军所持火力威力之大,上书乾隆,提议购置西方先进的枪支。

但是乾隆此时没有顺应时势,认为“骑射为本”祖训不能丢,一次改变武器装备的机会就此错过。

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