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你內心中間充滿慾望,往往要佛系的話是很難的,只是你壓抑了自己的慾望,或者說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受挫了,比如說我們找工作的時候經常會碰壁,我們再努力也很難去掙到一些錢,或者說在一段關係中不斷受挫,然後慢慢的也對一些東西不抱有期待了,就好像變得都無所謂了,變得佛繫了。因爲你都無所謂了,自己需要承擔的東西也不承擔了,把這些責任推給對方,但對方很難根據你4分48讀錯的佛系去定奪一件事情。

第25課:自我成長篇 場景6 爲什麼我越來越”佛系“,對什麼都無所謂?

第3秒開始你好!我是胡慎之,歡迎來到我的關係課。

今天是我們實戰-自我成長篇的第6節課,我們要講的是,爲什麼我越來越”佛系“,對什麼都無所謂?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說,這三個階段分別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個階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似乎很類似,但是這裏面每一個人的體驗完全不一樣,因爲每一個人的48s讀錯人生態度完全不同,對事物的認知和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我們是一個58s讀錯凡夫俗子的時候,笑說自己是佛系,往往是給自己貼上一個美好的標籤而已。對什麼都無所謂,看起來是很佛系,實際上是一件讓人很無奈的事情。

我今天先說說,我們佛系背後的幾種心理學動力:

第一種,佛系是覺得自己不重要。

不管怎麼樣來說,佛系這個標籤可以給我們一些保護,但更多是一種迴避。從精神分析上來說,有一種防禦機制叫合理化,其中有一種解釋就是當我們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張情境時,會把自己和所有身邊的東西都美化,讓自己免受焦慮的痛苦和維護自尊免受傷害。

那麼,當我們說自己佛系,什麼東西都無所謂了,往往是因爲我們覺得有些東西不重要了,甚至連自己都不重要了。所謂不重要的概念是什麼?就是如果有一個會議,在這個會議上你必須發言,而且你的發言很重要,那麼在這個時候,也許你不會對這個會議無所謂。但如果你在這個會議上不需要發言,或者說你的發言沒那麼重要,那麼在這個時候,也許你就會2分32讀錯對這個會議感到無所謂了, 因此我們所說的無所謂,恰恰是我們自己不重要。

所以,當我們笑說自己是佛系的時候,我們往往正在迴避一個不是那麼好的自己,或者是一個不是那麼如意的生活體驗。其實還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出了問題。

第二種佛系,是找不到自己。

佛系,很多時候也許是因爲我們沒辦法去很投入在一些事情上,以致於找不到自己。

佛系,是找不到我是誰。那麼找不到我是誰的時候,我們會有兩種不同的體驗,這是一種分裂的狀態。這種分裂的狀態就是3分22讀錯在一會兒覺得我很重要,一會兒我覺得我一點都不重要之間搖擺,它沒有一箇中間地帶,是兩種極端的狀態。就是因爲這種3分38讀錯搖擺的狀態,讓我們找不到自己,才覺得自己很佛系,於是乾脆放棄了所有的關係。

第三種,關係中的佛系,是被動攻擊

有一類人在關係中間,是不合作,不拒絕和不負責,就是”三不“。三不看上去是蠻佛系的,好像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在關係中的佛系,就是對彼此之間的貢獻,不合作,也不拒絕。這好像是一種很佛系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在關係中,往往會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壓力。

因爲對方也希望在你和他的關係中間,他能夠對你有一些貢獻。但是因爲你覺得無所謂,很佛系,他原本可以得到的一些付出和價值感似乎也被這種佛系的態度剝奪了。因爲你都無所謂了,自己需要承擔的東西也不承擔了,把這些責任推給對方,但對方很難根據你4分48讀錯的佛系去定奪一件事情。所以4分55重讀,我經常說,“無所謂”,也是一種被動攻擊。

因此,在這三種情形下,我們所說的佛系,它並不是一種特別積極的生命態度,當然,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觀有很多不同,所以你可以追求你自己。儘管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不過在這個過程,我們也需要去看一下我們自我的防禦機制。

{!-- PGC_COLUMN --}

學習了“佛系”背後的心理學動力,接下來,我跟你分析一下,4種動物類型的人,他們爲什麼會佛系?

蝸牛型的人,他跟別人建立的更多是依賴關係。 就像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一樣,跟別人建立關係的過程中,當蝸牛人感覺到自己似乎沒有被很好的對待的時候,他就會縮起來了。當他覺得客體不夠好,5分55間隔過久不值得他去依賴,或者客體讓他無法依賴的那一刻,他就會迴避關係。假如他處在佛系的狀態中,那一定會把自己跟別人隔離開來,或者說迴避所有的人際關係。我們常說“哀默大於心死“,就可以形容蝸牛的佛系狀態了。比如說一對親密的伴侶,一方對待她的態度不是那麼好,她就會感覺索然無味,好像心死了,什麼都不想管了。蝸牛人的佛系,一定是已經放棄所有的關係了。

再來看鴕鳥型的人,相對來說,鴕鳥一般不會佛系。 因爲他要追求優越的心理資本,所以他沒有佛系的狀態,更多的是被打擊後,一種萬念俱灰的狀態,這就不是佛繫了,更多的還是放棄自己,自尊6分56讀錯完全缺失的狀態。所以說,鴕鳥型的人,他一般是不會佛系的。

袋鼠型的人平時一直在拯救別人或照顧別人,所以他很容易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沒有需要7分13讀錯的人去看待,就有點”佛“了。大家都知道嘛,佛是普渡衆生的。所以其實袋鼠型的人平時就很”佛系“了,他會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別人的需要之後。假如他不想給他人提供價值,或者說他不願意做出利他行爲的時候,也許他真的就不是佛繫了,而是全部都放棄了,包括自己,他也放棄了。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袋鼠型的人平時就很佛系。

斑鳩型的人,他跟鴕鳥型的人一樣7分56~7分58讀錯未重讀,直接刪除,很少會有佛系的時候。因爲他是對利益是有追求的,這是斑鳩型的人與生俱來的渴望,而且斑鳩型的人不容易在一個關係中間受傷,所以很難有什麼事情會讓他們對什麼都無所謂了。

瞭解了不同類型的人佛系的表現之後,接下來,我要教你4個方法,脫離這種佛系,對什麼都無所謂的狀態:

第一,審視生活,找到癥結

當你內心中間充滿慾望,往往要佛系的話是很難的,只是你壓抑了自己的慾望,或者說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受挫了,比如說我們找工作的時候經常會碰壁,我們再努力也很難去掙到一些錢,或者說在一段關係中不斷受挫,然後慢慢的也對一些東西不抱有期待了,就好像變得都無所謂了,變得佛繫了。

所以說我們要去看一下,在一段時間是否遇到了什麼事情,才讓自己變得如此佛。找到癥結,再去跟信任的人9分12讀錯聊聊,聽聽對事情的不同看法,也許這樣就可以很快調整過來。

第二,建立自我照顧的自主能力

其實佛是需9分30讀錯要供的,我們平時燒香禮佛,就是在供佛。但如果人真的變得佛系的時候,他是忽略了所有人的,包括自己。因爲你是佛了,別人是人,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很難跟別人建立鏈接的。那麼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越來越佛系的時候,我們要承認9分54讀錯重讀在很多的時候,也許我們在否認自己的需要,否認自己的情緒,否認他人價值。在這個時候我們有可能已經在否認你身邊的所有人。

如果我們把自己看成佛系的話,在無意識中也許是需要他人來提供一些東西給你的。也許在關係裏,我們想得到一種被照顧的感覺,而忽略了我們自己自主的能力,同時也會丟掉很多的自我成就過程。

在我們核心衝突裏邊,其中有一點照顧與自給自足的衝突,如果說一旦沒有解決的話,內心會產生很大的衝突,也就是說當我們沒有被別人很好地照顧的時候,甚至於我們要去自力更生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憐,所以我們會放棄掉關係。

所以我們更多的是要看10分57讀錯見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自主的能力,給自己一個目標,讓自己有自我成就的過程,而不是去依附別人。

第三,認識到真正健康的佛系。

有時候,佛系可以作爲我們自我安慰的手段,它沒有任何問題。一個人,如果特別累,特別辛苦的時候是要去放鬆自己的。 那這個時候放鬆一下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們可以給自己一段佛系的時間,但人是很難成爲佛的。人生就是一個經歷的過程。不管怎麼樣,你沒有經歷過,就有點像是沒有去過一個地方,沒有聞到那個氣味,沒有感受過當地的風土人情,光從電視上或圖片上看到的風景,那種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真正健康的佛系,不是長時間對任何事情都覺得無所謂,而是在一段有限的時間裏放空自己。如果你真的累了,給自己一段放空的時間,但不要太久。

第四,找專業人士

自我功能上有一個概念叫社會化。所謂的社會化,就是我們要自我負責,遵循規則,以及自我照顧,並且能夠在關係中很好的去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的關係,並且能夠去建立比較良好的社會關係。

在關係中我們會感覺到是有一些被支持的資源,遵循和敬畏社會的規則,這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但在這個社會化過程中,當我們並沒有完成,而且覺得自己跟社會格格不入,或者跟世界經常會有衝突的時候,我們也就會用佛系來表達這樣的一種狀態。

在一段13分00讀錯關係中,我們不斷的在關係中受挫,我們也會抱希望,這些13分08讀錯東西恰恰是我們所說的社會功能不良,這是我們自己人格上的東西,他並不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但不管是社會功能還是自我功能不良,都是不健康的狀態,如果再給自己貼上一個佛系的標籤,就有可能是迴避了自己。 這個時候需要找專業人士來處理了。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裏,我們最後簡單總結一下:

我們從關係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佛系”背後的心理學動力;2、我們瞭解了4種動物類型的人佛系的原因;3、我給了你4條建議,可以調整自己“佛系”的這種對什麼事情都無所謂感覺。希望你學完今天的課,能夠理解自己“佛系”背後的動力。

這節課就上到這裏,我是胡慎之。感謝你的收聽,我們下節課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