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儀仗方隊女兵正在訓練(攝影:王政淇)。這次閱兵,是儀仗方隊參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儀仗方隊方隊長張洪傑頂着烈日,一手拿着喊話器,正在認真地組織受閱隊員進行排面訓練。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儀仗方隊正在訓練。(攝影:王政淇)

排面整齊、鐵流滾滾、利劍藏鞘……金秋九月,閱兵訓練場,英雄的血脈與年輕的身姿融合,光榮的傳統與時代的風采交織,全軍和武警部隊的威武雄姿在此凝聚成一幅幅壯美的強軍畫卷。

如果說,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是戰鬥力的生成源,那麼,此次匯聚三軍的閱兵訓練,同樣是鑄軍魂、勵鬥志、強本領、育人才的綜合練兵場。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踢舉高度整齊劃一。(攝影:王政淇)

用血性鬥志砥礪出“米秒不差”

“刷、刷、刷……”正步鏗鏘有力,每步75釐米,每分鐘112步。在閱兵訓練的一次單兵考覈中,當空軍方隊隊員前腳踏在正步停止線上時,計時結果顯示:96米,67秒,米秒不差!

徒步方隊,行走是身體、受閱是靈魂、展示是形象、支撐是意志。“米秒不差”背後的付出不言而喻。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儀仗隊方隊正在訓練。(攝影:王政淇)

這次閱兵,是儀仗方隊參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儀仗方隊方隊長張洪傑頂着烈日,一手拿着喊話器,正在認真地組織受閱隊員進行排面訓練。

“我們是掛槍方隊,排面間隔在65釐米左右,踢舉的高度是30釐米。爲保證步幅準確、距離準確,排面整齊,訓練時得拉線子、量尺子,除了排面的三大線——帽線、槍線、腿線,還有六小線——下顎線、槍口線、上手線、下手線、腳尖線以及女兵的裙下襬線等精準訓練。” 張洪傑介紹,此外,在基礎的身體力量訓練上,爲了鍛鍊腿部力量,隊員會綁上沙袋,進行踢沙袋訓練。在訓練舉旗力量上,在訓練杆上負重上比旗幟重五倍,甚至是十倍的物體,增加臂力訓練。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儀仗方隊訓練。(攝影:黃子娟)

“一天不練手生腳慢,兩天不練功夫減半,三天不練成了門外漢……”張洪傑說,閱兵是中國軍人形象、軍隊形象乃至大國形象的重要展示,良好的形象從哪來?就得瞄準使命任務,用血性鬥志去砥礪。

每天2萬餘次踢腿、3萬多步行進……面對高強度的訓練,如何持續調動官兵的訓練熱情?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儀仗方隊女兵正在訓練(攝影:王政淇)

各方隊按照循序漸進、適度超前、質量調控的原則,制定訓練周表,使人人明白訓什麼、怎麼訓、訓到什麼程度;量身研製訓練輔助器材,綜合運用標卡尺量、拉線標齊、對鏡自訓、器械矯正等方法,狠抓軍姿定型、踢腿定高、操槍定位、步幅定距、步速定準、轉頭定度等規格訓練。

“閱兵訓練不是實戰,卻時刻折射着實戰化訓練的標準。”軍人的樣子在傳承積澱、濃縮綻放,化入那一雙雙堅毅的眸子,融入一個個鏗鏘的步子,凝結成一滴滴晶瑩的汗珠子。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儀仗方隊女兵正在訓練。(攝影:王政淇)

不愛紅妝愛武裝只爲無上榮光

“中國女兵,鏗鏘豪邁,獻身使命,無上榮光。”女兵方隊的口號巾幗不讓鬚眉。

“連貫正步,一令七動,正步走!”“連貫正步,向前九步,正步走!”30分鐘的訓練,早已讓這羣平均年齡20歲左右的女兵汗流浹背、兩腮泛紅。之間,教練員下達“補水”命令後,她們“一窩蜂”地衝向休息區,端起一升的大水瓶,仰頭就喝下去一大半,早已忘記了自己的“淑女”形象。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領隊正在糾正隊員姿勢。(攝影:黃子娟)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除了女兵方隊,此次參加受閱的民兵方隊由北京市朝陽區在編女民兵遴選抽組,是所有方隊中,唯一一個由社會女性抽組而成的女子方隊。方隊隊員年齡跨度大,從18歲到35歲,跨度相差近17歲。其中不乏媽媽隊員,如果說零起點的訓練女民兵註定要付出最多的汗水,那麼身爲女兒、妻子、母親的她們,在面臨家庭重擔時更要克服諸多的困難。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民兵方隊正在訓練。(攝影:王政淇)

作爲民兵方隊的領隊,趙冰清出身於軍人家庭,姥爺是一名老紅軍,曾參加過“三大戰役”,父親也是一名退伍老兵。身高1米81,容貌清麗的她,現在是北京服裝學院的一名老師。在和記者的攀談中,趙冰清回憶自己在訓練中,唯一的一次落淚經歷。“我沒有爲自己掉過眼淚。但有一次,和隊員們一起站軍姿,看到大家都在這麼頑強的在堅持,爲了同一件事情努力,相互一視的那個瞬間,我掉下眼淚,那是一種很莫名的感動,代表的是一種成長。”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民兵方隊領隊趙冰清。(攝影:王政淇)

閱兵訓練場也是“比武場”

“14-21,步幅穩固、動作到位,榮獲本期訓練標兵!”

主教練餘國防宣佈完單兵動作考覈成績,空軍方隊隊員、空降兵某旅“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程強高興得像個孩子。他個頭不高,精瘦,臉頰曬得黝黑,笑起來露出一口白牙。

如今,程強已是一名優秀的空降兵戰士。但在11年前,他只是汶川地震中一個因受驚嚇而手足無措的小男孩。當他和家人陷入恐慌和無助的時候,是空降兵官兵打着“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紅旗,進入什邡救災。在最後送別救援部隊的人羣中,12歲的程強舉起了“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橫幅。這一幕,成爲汶川災區羣衆爲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經典畫面。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空軍方隊訓練。(攝影:黃子娟)

“空降兵救了我,給我埋下了一顆想當空降兵的種子。”至今回想起來,程強才意識到,地震後那段懵懂的記憶,給他帶來了多麼深遠的影響。機緣巧合之下,程強如願來到了空降兵部隊,並經過重重考覈把關,如願以償一名空軍方隊受閱隊員。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空軍方隊正在訓練。(攝影:黃子娟)

千琢璞爲玉,百鍊鐵成鋼。在近期的一次考覈中,程強通過過硬的動作脫穎而出,被表彰爲“訓練標兵”。從方隊長趙鄖手中接過獎章的那一刻,程強滿臉興奮,望着餘國防讚許的目光,他彷彿讀出:“這纔是黃繼光班的兵!”

一次對後勤保障力量的集中檢驗

閱兵,不僅是閱人閱裝,也是對後勤保障力量的集中檢驗。

揮師京畿,淬火加鋼。記者在閱兵集訓點看到,新建的營房、嶄新的營具、透明的晾衣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參閱官兵每天都能洗上熱水澡。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維和部隊方隊訓練,本次閱兵是維護部隊首次參閱。(攝影:黃子娟)

“飯堂連着閱兵場,舌尖連着戰鬥力。”參閱官兵訓練時間長、體力消耗大、水分流失多,只有科學調劑伙食,才能確保隊員營養達標。

爲調劑好官兵伙食,某方隊嚴格推行飲食保障模式,積極開展“崗位定期互換、人人推薦招牌菜、新菜品嚐開放日”等比學趕幫活動。每天供應各類主副食、飲品、水果,並圍繞祛火、消暑、潤喉等功能研製調配訓練飲品,提升官兵伙食滿意率。

熱火朝天的訓練場上,幾名身戴紅袖標的醫護人員始終堅守在訓練一線:有的閱兵隊員中暑了,他們第一時間鍼灸救治;有的隊員身體不適暈倒了,他們及時衝上去按摩放鬆;有的隊員不小心碰傷了,他們立即趕到消炎止痛……被官兵親切地成爲“訓練場上的白衣天使”。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閱兵集訓點的心理治療室。(攝影:黃子娟)

“相信自己,給自己有效的正面心理暗示……”這是某方隊開展心理疏導時的一個場景。記者瞭解到,針對閱兵訓練時間緊、任務重等實際,該方隊開設了“心靈驛站”,堅持把心理工作做到一線、解決在一線,及時對個別心理壓力大的隊員進行放鬆減壓練習。積極邀請心理專家來隊輔導授課、問卷調查,定期分析隊員心理動態,針對性開展心理疏導。

砥礪當在訓練場。記者採訪結束時,閱兵集訓點的訓練依舊在進行:一遍一遍重複練習動作的行列裏,從將軍到列兵,個個汗流浹背,卻個個精神抖擻,目光堅毅。記者突然感悟到:“國是最大家”,這句話對於軍人來說,從來都當真。在他們剛毅銳利的眼神中,看到的一定不只是自己接受檢閱時的光彩,還有一支大國軍隊昂首闊步的身影。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踢舉高度整齊劃一。(攝影:王政淇)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官兵頭頂烈日訓練(攝影:黃子娟)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維和部隊方隊正在訓練,本次閱兵是維和部隊首次參閱。(攝影:黃子娟)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空軍方隊正在訓練。(攝影:黃子娟)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民兵方隊整齊劃一。(攝影:王政淇)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修補官兵戰靴(攝影:黃子娟)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正在製作官兵受閱禮服。(攝影:黃子娟)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閱兵集訓點設有醫療服務點。(攝影:黃子娟)

震撼!閱兵訓練細節曝光(多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