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個故事《前夜》,講的是開國大典前一天,新中國第一面紅旗如何“萬無一失”地升起的事兒。張譯飾演的“高遠”是千千萬萬爲了祖國犧牲小我的人之一,正是因爲他們的默默付出,纔有了新中國的一步步強大。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今年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票房與口碑齊飛,超過8分的評價,票房已經攀上11億。

作爲一部主旋律題材的商業片,不得不說,7位導演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有觀衆笑稱“一張票,感受七部大片,真值”。

在筆者看來,《我和我的祖國》的成功,不僅是因爲七位導演準確抓住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的七大高光時刻,更是因爲刻畫出了高光時刻下7組“小人物”的歷史瞬間。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一個國家的偉大,離不開她的人民。

1《前夜》——新中國成立了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第一個故事《前夜》,講的是開國大典前一天,新中國第一面紅旗如何“萬無一失”地升起的事兒。黃渤飾演的林治遠,接到了爲天安門廣場設計國旗旗杆的任務。

電動升旗,無法保證萬無一失?

林治遠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做到萬無一失。因爲,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全世界都在看着!

在模擬測試時,固定國旗用的一個金屬零件突然脫落,需要用鉻、鎳等稀有元素,來重新鍛造。

上哪兒去找稀有元素?幾乎全北京的羣衆都來支援了!

有大爺舉着自己的旱菸管;

有廚子拿着喫飯家伙“勺子”;

有抱着孩子的母親說“這是娃的長命鎖”……

“我是清華大學的教授,這是我們實驗室僅剩的一點原石。”

長衫、眼鏡、用手絹仔細包着的原石還有知識分子篤定的眼神,和羣衆的一腔熱情不同,他知道,這纔是真正有用的東西,可這也是實驗室僅剩的了。

看到這裏,我不禁淚崩,新中國從一窮二白,到如今盛世華誕,70年,經歷了多少磨難、變遷,導演管虎,用這些細節,用力地傳達着……

開國大典時,林治遠站在毛主席身側輔助升旗,“主席,按住按鈕旋轉一下”,這是歷史上真實的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許,第一面五星紅旗準時升起,毛主席興奮地大喊了一聲“升得好”。

話音剛落,禮炮齊響,全場沸騰。中華民族開啓了新紀元。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2《相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事實上,我哭得最慘的故事,是張一白導演的《相遇》。

張譯飾演製造原子彈的科研人員高遠,任素汐飾演他的前女友。

“人間蒸發”三年後,兩人在公交車上“偶遇”。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由於身份要保密,張譯全程戴着口罩,但僅憑一雙眼睛,任素汐就認出了他。

“我認錯了人?那我跟你講個故事吧。”

“我倆是經人介紹,第一次見面就講了7句話,看了一下午的書,但我覺得這人挺有意思。”

“第二次見面,就約在了北海公園,當時他看到有個少年跳湖,直接就跳進去救人,衣服都沒來得及脫……我覺得這人真有意思。”

“有一次我發燒,心裏怨他,他咋還不來看我一眼。後來他抱着三個大西瓜來了,喘着粗氣,把腰都壓彎了……當時我心裏想,就是他了!”

“三年了,哪怕你給我門縫裏遞個紙條啊……”

平平無奇的臺詞,甚至都沒有煽情的句子,可爲什麼影院裏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啜泣聲?

平凡的,才最有力量。

張譯只用一個眼神,就看得觀衆心碎!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多年後,任素汐在電視裏看到張譯的身份時,放聲痛哭。

喜歡才張揚,而愛,是剋制。

張譯飾演的“高遠”是千千萬萬爲了祖國犧牲小我的人之一,正是因爲他們的默默付出,纔有了新中國的一步步強大。

3《奪冠》——中國女排三連冠

第三個故事由徐崢導演,完全是徐崢式的喜劇風格,有人說可以改名爲《囧孩》。剛開始筆者還有點擔心,喜劇如何展現主旋律?徐崢做到了!

背景是1984年,中國女排征戰洛杉磯奧運會。主角是上海小弄堂土生土長的男孩鼕鼕,女排決賽這一天,街坊鄰居們聚在弄堂裏,守着鼕鼕家的電視機看女排決賽。

無奈電視信號太不給力了,鼕鼕一邊要替鄰居們調整天線,一邊心裏想着去和心愛的女同學道別,他該如何選擇?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這時,一面巨大的五星紅旗籠罩在鼕鼕“頭頂”(心頭),中國女排能贏嗎?

故事的高光時刻,是鼕鼕在天台一躍而起,鐵絲不小心勾住了牀單,變身成他的披風,這大概是他這一生最像“英雄”的時刻。

當鐵榔頭一記扣球,中國贏了!整條弄堂,整個中國都爲之沸騰。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說:“當時,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了。”

4《迴歸》——東方之珠團圓了

薛曉璐導演的第四個《迴歸》,是講1997年香港迴歸,在7月1日0分0秒升起中國國旗。

和前面三個故事相比,《迴歸》顯得中規中矩,選取的代表是香港的一對夫妻,任達華扮演從廣東到香港的鐘表師傅,惠英紅扮演他的妻子,身份是香港警察。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兩位老戲骨的表演可圈可點,尤其是0分0秒,惠英紅喊到“換警帽警徽”,隨之《東方之珠》的歌聲響起,不禁使人淚流滿面,香港和祖國,血濃於水。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5《北京你好》——中國申奧成功

葛優+甯浩,中國兩位頂級“幽默大師”強強聯手,製造出不一樣的“笑果”:是笑中帶淚,哭笑不得。

葛優飾演的張北京,是個出租車司機,滿嘴跑火車的那種,開心了就“牛B格拉斯”、“歪瑞嗨皮”!這倆詞必須要火起來了吧?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戲眼是一張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

張北京運氣爆棚抽籤抽到了開幕式門票,他拉了一個客人——來自汶川的少年,少年的父親曾參與修建鳥巢,還獲得了優秀農民工的表彰。兩人碰撞出一番激烈的火花,原來在張北京玩世不恭背後,藏着溫柔與深情。

電影裏有一個細節,一開始的張北京,走路有點貓着腰,到最後走上街頭,爲奧運倒數,他挺直了背!

北京,加油!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最後,畫面定格在葛優標誌性的光頭後腦勺——上面貼着一面小國旗。

悶騷又催淚!

6《白晝流星》——點燃心的希望

在七個故事裏,筆者最喜歡的篇章是總導演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

很多觀衆在給七個篇章排序時,會把這個故事排在最後。也有人在朋友圈說,只有這一個故事沒有看懂。但筆者認爲,這“看不懂”,正是《白晝流星》珍貴的地方。

故事的主題是“扶貧”,按照以往普通主旋律片的思路,扶貧嘛,只要鞠躬盡瘁便足以感動人心了。可是這樣,還是停留在喊口號的層面。

《白晝流星》拍出了新時代扶貧精神的精髓:扶貧,扶的不是物質,不是給錢給喫的,而是給希望,給信心。

兩個由於父母早逝缺少教化的孩子,被叔叔塞給退休的扶貧幹部老李來管教。叔叔向老李交代:“不用管錢,不用管喫喝。只要教他們做人。”兄弟倆缺的不是溫飽,而是精神的歸宿。

老李是怎麼對他們的?不動聲色的觀察,以心換心的感化。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老李帶兄弟倆去迎接“尊貴的客人”,三人策馬狂奔的全景鏡頭,全片最佳,詩意和豪情並存,主旋律也有浪漫!

白晝裏看到的流星就是成功回鄉的飛船,這個結合的確有些生硬,這個隱喻由弟弟的旁白直接揭祕,顯得“太滿了”,留一點白,或許會更好。

主演劉昊然和陳飛宇兩位少年郎的表現,筆者認爲可以打85分,甚至陳飛宇分數更高些。陳飛宇那雙含着淚、透着善良的眼睛,戳到很多觀衆的心窩子。

最後,兩兄弟終於不再逃離家鄉,老李給了他們“興旺的日子”的希望,扶貧,把對未來的希望“扶起來”,少年的眼裏有了光,就有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7《護航》——起飛吧中國

最後一個故事是《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執導的《護航》。

情節簡單,最優秀的女飛行員宋佳,卻被要求當“備胎”。

“憑什麼不讓我飛?”

“因爲你最優秀。”

影評丨《我和我的祖國》致敬“小人物”的七個歷史時刻

8架飛機萬一有一架出了問題,誰能迅速頂上?當然是最優秀的那個。One for all,這是《護航》的英文版片名,看得令人動容,英雄不一定就是在臺前閃閃發光的那個人。

女主角宋佳一出場,完美詮釋了女飛行員的颯爽英姿。訓練時那句“給我整個8”更是霸氣十足,什麼是巾幗不讓鬚眉?她就是。

憑實力說話!我行!我上!

這讓不少觀衆想起了把青春獻給藍天的女飛行員們,她們用自己的努力和實力,翱翔在祖國的天空,成了天空中最靚麗的風景線!

和六位前輩同題作文的文牧野,沒有膽怯,更沒有畏手畏腳,年輕的他,交出一份不一樣的主旋律答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