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探索海洋到逐夢空天,從跟跑到並跑領跑,從落後捱打到全球領先,70年來,中國科技創新領域的大國重器相繼問世,“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不再是夢。從航空領域的C919大飛機,到航天領域的“天宮”號載人空間站、北斗導航衛星、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彩車上的這些元素集中展現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碩果累累。

(原標題:國慶羣衆遊行觀科技:鑄大國重器 圓強國夢想)

中新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國慶羣衆遊行觀科技:鑄大國重器 圓強國夢想

作者 郭超凱

復興號高鐵、蛟龍號載人潛水器、C919大飛機……在10月1日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羣衆遊行中,一批大國重器的模型和元素集中亮相。代表科技創新領域的“創新驅動”方陣,以彩車、模型的形式展現當下中國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飛馳高鐵

復興號高鐵是“創新驅動”方陣中的一大亮點,三輛彩車在行進中首尾相連,組成“復興號”高鐵模型。從昔日擁擠簡陋的“綠皮車”到如今全球領先的“綠巨人”,儘管車身還是同樣的國槐綠,但70年來中國的鐵路裝備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2007年4月18日,時速200公里的國產高速動車組“和諧號”面世,此舉標誌着中國鐵路正式進入高速時代。2017年6月26日,兩列“子彈頭”列車分別從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駛出,時速400公里的“復興號”順利首發,開啓中國高鐵又一頁新篇章。

與“和諧號”相比,“復興號”不僅速度更快、使用壽命更長,車內配置設施更加完善、座位空間更加寬敞。如今中國高鐵已經走出國門,雅萬高鐵、中泰鐵路、中老鐵路、匈塞鐵路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據介紹,“復興號”高鐵採用了行業標準、中國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共254項重要標準,其中中國標準佔84%。隨着“復興號”高鐵走出國門,中國標準也隨之走向世界。從“綠皮車”到“和諧號”、再到“復興號”,中國的大國重器吹響創新的號角。

探索海洋

方陣隊伍中,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元素的亮相引發民衆廣泛關注,紅白相間的造型格外醒目。作爲中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2012年6月,蛟龍號在馬裏亞納海溝成功下潛7062米,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標誌着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7年5月,海上鑽井平臺“藍鯨1號”在南海海域成功完成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創造了可燃冰開採時間和產量兩項世界紀錄。同年8月,“藍鯨1號”的姊妹船“藍鯨2號”完成試航。這座“巨無霸”最大鑽井深度15250米,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該平臺是目前全球作業水深、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鑽井平臺,可在全球95%的深海中暢通無阻,代表了世界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中國深度。

世界最先進控制系統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投入深海科學考察;世界最大的起重船“振華30號”單臂吊裝能力達1.2萬噸;亞洲最大、最先進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投產首航,最大輸送距離達15000米……一批批中國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大國重器,助推中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

逐夢空天

航空航天是“創新驅動”方陣中出現最爲頻繁的元素。從航空領域的C919大飛機,到航天領域的“天宮”號載人空間站、北斗導航衛星、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彩車上的這些元素集中展現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碩果累累。

自2016年6月實現商業首航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國產支線客機ARJ21在成都航空累計運送旅客超47萬人次,通航城市20餘座,初步形成了ARJ21飛機的規模化商業運營。2017年5月,一架藍綠塗裝、尾翼上標有“C919”字樣的飛機從上海浦東機場衝向藍天,讓無數國人期待已久的“大飛機夢”成爲現實。截至目前,共有4架C919大飛機投入試飛工作,預計從今年下半年開始,C919大飛機的研製將進入密集試飛階段。

在航天領域,“天宮”覽勝、“墨子”傳信、“嫦娥”問月……近年來中國航天的成就同樣讓人振奮。9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第47、48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舉標誌着北斗三號組網開始從基本系統向完整系統過渡和升級,同時也標誌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啓全球組網的全面衝刺。

鑄大國重器,圓強國夢想。從探索海洋到逐夢空天,從跟跑到並跑領跑,從落後捱打到全球領先,70年來,中國科技創新領域的大國重器相繼問世,“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不再是夢。(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