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始終想不明白,我一心爲了孩子好,什麼都爲他想到了,替他着急上火,孩子爲什麼不領情?

那家長們就要警惕了,以下四種溝通模式很有可能使你跟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第一種:橫加指責不停埋怨型

“你作業寫完了沒呀,就想出去玩!”

“天天捧着手機看,也不怕看瞎了眼!”

“你看看從回家以後光知道躺着玩手機,我養你有什麼用!”

“你看看你這個屋子亂的,天天能不能收拾收拾啊,總是躺着”……

上面這些話大概都體現出了一個特徵——指責和抱怨。

這種類型的溝通往往會使你們的家庭關係形成惡性循環的“相互指責黑三角”。

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每個家庭成員都會找到一個自己固定的指責對象,每次有問題,大家都只是一味地互相指責,往往問題和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最後越積越多,這種硝煙瀰漫的攻擊型成長環境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極爲不利。

第二種:一味順從百般討好型

“哎呀,忘了你不愛喫這個了,寶貝你想喫點什麼,媽媽再給你做”

“好好好,小祖宗,都聽你的,明天就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對孩子好不等於溺愛,而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有責任的成人來平等交往,不是一味的遷就。

這種類型的家庭,表面上看起來氛圍和諧,但是缺乏最基本的相互理解與尊重,會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使孩子性格變得過於嬌縱任性。

第三種:聽不進別人想法只顧自說自話型

經常會聽到這種對話

“媽媽,我們今天上體育課老師表揚我啦”

“今晚想喫什麼呀,哎呀看你身上髒的呀,快脫下來我給你洗洗,這個月水費呀,又貴啦,錢真是不好掙啊……”

孩子跟家長明顯不在一個頻道上,而且孩子的一句話,能引出家長一大堆無關的話和事。這種溝而不通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逆反,覺得家長囉嗦,不斷陷入焦慮,煩躁,恨不得談話趕緊結束。

第四種:凡事都講邏輯遵守規則型

“媽媽,我想買那個玩具”

“爲什麼想買”

“因爲我喜歡這個,班裏小朋友好多都有”

“其他小朋友有不代表你也得有,而且家裏玩具好好的,爲什麼要買新的”

“家裏那個上次被我摔壞了”

“那個也纔剛買沒多久,怎麼就這麼不小心呢”

……

“好了,給你,下次要記住愛惜,不準摔壞了”

這種貌似理智的溝通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問題,實際上,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嚴重缺乏感情的溝通方式,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孩子很容易產生親子關係障礙,將來在社會上可能會出現刻板,固執,社交能力差等各種問題。

溝通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保障,希望家長們都能在生活中學會溝通,樂在其中,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愛和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