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美、俄、英、法五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罕见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明确反对《禁止核武器条约》,五国不会签署该条约。

《禁止核武器条约》最早是由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于200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提案,随后得到了众多非拥核国家的支持。并于2016年10月27日,在联合国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上,以126票赞成,38票反对,16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于2017年启动《禁止核武器条约》谈判的决议案。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126票赞成中的主要是巴西、南非等地区大国。38票反对票中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这样的拥核国。北约28个成员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除了荷兰投弃权票以外,均投了反对票。我国与巴基斯坦、印度投了弃权票,而日本作为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也投了反对票。

并且在2017年7月7日展开的第二阶段谈判中,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及其他拥核国家均缺席。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1.5万枚核弹头(含现役和封存)。其中俄罗斯拥有7000枚,美国拥有6800枚。

对于该条约美国方面的回应是:该条约生效前便会对美国的核威慑力造成直接影响,并且条约的非缔约国也会受到影响,条约将“妨碍实际的核裁军”。并且美国警告了签署该条约的瑞典,一旦签署该条约,无论在和平或危机时期,均可能无法获得美国足够的军事支持。

俄罗斯则认为实现无核世界,采取的应该是分阶段分批次的进行核武器的削减,目前俄美相关的核裁军的协议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相比冷战高峰时期的68000枚到现在的15000枚)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此前的发布会上也表示:中国一贯主张并积极倡导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这与“禁止核武器条约”谈判宗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同时,中方也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循序渐进加以推进;相关进程必须在现有国际裁军和防扩散机制下处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