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留着絡腮鬍子、頭戴貝雷帽的帥小夥,他的形象出現在無數的T恤衫、筆記本、徽章、旗幟上,以及遊行的隊伍中。他成爲一種象徵,全世界各個國家,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喜歡他、崇拜他。

切·格瓦拉於1928年出生在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羅薩里奧,但沒在那裏呆很久。不到一年,他的家人就搬走了。他出生的家庭並不是太左傾,卻也算相當進步,是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他爸爸是個建築師,他媽媽喜歡法國文學,他從小文學、文藝底子就很好。

後來,他長大就去唸醫科。然後,他有一段很有名的經歷,就是他在23歲那年跟他的好朋友騎着一個摩托車,立志要用這個摩托車去遊遍整個南美洲,用了幾個月時間。後來他把這段經歷寫成《摩托車日記》,非常轟動。

他的出生地並沒有忘記這位左派勇士:一面紅旗幟標記着他所出生的豪華公寓樓,切·格瓦拉廣場上業立着一座四米高的銅像。

得到市議會資助的”CELChe”是一家切·格瓦拉研究中心,會在每年六月的生日時舉行“切·格瓦拉紀念週”紀念活動。“CELChe”會在10月9日舉辦一場音樂會,紀念切·格瓦拉逝世50週年。

在羅薩里奧,並不是每個人都切·格瓦拉值得人們尊重。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被俘,該國的親美獨裁者下令槍決。該市的自由派智庫Fundación Bases發起了一項請願,要求市議會拆除這些紀念建築。這家智庫的所長佛朗哥·馬丁·洛佩斯(Franco Martín López)稱,這位烈士本身就是一名劊子手。格瓦拉是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的副手,後者領導的古巴革命造成1萬多人死亡。洛佩茲悲嘆道:“這裏沒有人知道革命期間發生的屠殺事件。”

以“謀殺犯不配國家的讚譽”的口號下,洛佩茲領導的智庫製作了一些視頻用以教育阿根廷人,尤其是羅薩里奧人。其中一個視頻是在1964年聯合國大會的一個演講上,格瓦拉發誓“在必要的時候繼續開火”。在另一個視頻裏,有一個人宣讀了同性戀小說家雷納爾多·阿雷納斯(Reinaldo Arenas)在自殺遺言中的控訴。阿雷納斯在遭受古巴政府幾十年的迫害,於1990年去世。洛佩茲正在尋找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議員,在格瓦拉逝世50週年之際呈獻請願書。自5月2日請願活動發起後,有超過3000人簽署了這份請願書。

這似乎不太可能能說服市議會,因爲自1989年以來,它一直由社會黨控制。羅薩里奧的共產黨書記,叼着雪茄的諾貝爾·加利奧蒂(Norberto Galiotti)認爲,這家智庫的活動是要將切·格瓦拉從歷史上抹去,這是阿根廷中右翼總統毛裏西奧·馬克裏(Mauricio Macri)想要做的一件事。在2015年上臺後,他移走了前總統,持有民粹主義思想的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Cristina Fernándezde Kirchner)在總統府掛起一幅切·格瓦拉的肖像。加利奧蒂懷疑自由黨人士是嫉妒格瓦拉身後的個人魅力。他說:“你不會看到很多孩子穿着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的T恤走來走去。”

洛佩斯並不指望去除所有的紀念建築。“真正的目標是提高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展開辯論,”他說。可是,一些切·格瓦拉的追隨者沒興趣進行對話。洛佩斯表示,Fundacion Bases放棄了在羅薩里奧放映視頻的計劃,因爲運營這些視頻的廣告公司"擔心人們會讓他們粉身碎骨”。切·格瓦拉肯定會很高興。

編譯:李文卓

審校:雷月營

來源:經濟學人

往期回顧:

古巴街頭的芭蕾舞者

嘻哈風格如何批判社會?

自由與反叛:永存的波西米亞文化

那些歷史遺忘的偉大作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