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的確良的衣服,物資緊缺時的糧票,二八槓自行車,超有派頭的大哥大,老式算盤,紅遍大江南北的磁帶。作爲曾經的自行車大國,中國人對自行車有着獨特的記憶。

原標題:70年:消費升級,這些物件都留在了記憶中

來源:國是直通車

坐在時代的列車上,每個人都隨之高速飛馳。

過去70年,對普通人而言,許多事物在車窗前掠過,一度新鮮,又轉瞬即逝。的確良的衣服,物資緊缺時的糧票,二八槓自行車,超有派頭的大哥大,老式算盤,紅遍大江南北的磁帶……

很多老物件已經退出舞臺成爲記憶。不斷湧現的新物件滿足着人們更新的需求。

的確良,曾經引領時尚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說到時髦,絕對繞不過一個詞“的確良”。這種現在看來頗爲土氣,也不舒適的化纖面料,在當時引領了鮮亮、挺括的服裝風潮。

新中國成立之初,工農業基礎薄弱,喫穿用度各方面都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家庭添置布料、成衣或牀上用品都需要憑票購買。在普通家庭,衣服經常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怎麼解決老百姓的穿衣難題?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確良在國外已經流行,六十年代中國進口了一些,在社會引起巨大轟動。據當時媒體報道,上海一家售賣的確良衣服的商店,因爲前來購買的人太多,櫥窗玻璃都被擠碎。

相比傳統棉布,的確良耐磨、不容易起皺,穿起來挺括,在當時引領了風潮。

到了七十年代,國家提出加快國產化纖的生產步伐,一批化纖企業在中國誕生。自此,國家大量生產化纖供老百姓穿衣使用。

70年間,老百姓的服飾從單調的黑、灰變得色彩豐富多樣,從單純的實用演變爲時尚與實用並存。

糧票,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糧票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有糧票、食用油票和布票等。

在物資匱乏的時代,人們如果要買米麪油,必須出示糧票纔行。單就糧票而言,種類也很多,有肉票、蛋票、蔬菜票等,買糖也有專門的糖票。

糧票不是可以隨意換的,每個人都有額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限量版”。後來,有人把糧票形容爲“喫飯的護照”。

小品《糧票的故事》正反映了一輩人對糧票的深刻記憶。

隨着改革開放,中國的糧食和其他日用品漸漸多了起來,只要手裏有錢,每個人都可以買到自己所需的物品。到現在,網購的出現讓消費變得更加便捷。刷臉支付、電子支付等支付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

糧票作爲一種實際應用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長達40年時間。今天,它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成爲一種收藏品。

二八自行車,流動的中國

二八自行車中的二八指的是輪子的直徑是28英寸。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成爲最重要、最受青睞的代步工具。作爲曾經的自行車大國,中國人對自行車有着獨特的記憶。

那時,每天上下班通勤時的自行車洪流異常壯觀。有數據顯示,八十年代末,千萬人口的北京,已擁有800萬輛自行車。除去老人孩子,幾乎已是“一人一車”的飽和狀態。

攝影家王文瀾曾出版《自行車的日子》一書,收錄了幾百幅關於自行車的老照片。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普通人擁有私家車的夢想照進現實,與此同時,公共交通發展起來,自行車出行比例開始下降。

到了今天,自行車已不再是單純的實用型代步工具,而漸漸有了時尚、運動、休閒等新定位。

共享單車滿足了人們短距離綠色出行的需求,高鐵滿足了人們長距離快速出行的需求,山地自行車、賽車等各式各樣自行車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娛樂競技的需求。

大哥大,當時看起來超有派頭

1987年,廣東省開通了全國第一個移動通信網,首批700個用戶,他們的移動電話跟半塊窄長磚頭一樣,又稱大哥大。

說到大哥大,往往跟貴連在一起。在家用固定電話尚未普及時,一款大哥大公開售價高達2萬元一部,黑市上的價格更是高達3萬多。當時城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過千元。

擁有一部大哥大是財富的象徵,更是身份的象徵。拿着大哥大在人羣裏喊上一句“喂!喂!聽不清,你再說一遍”,就會引來無數羨慕的目光。

大哥大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久,隨着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越來越輕巧,價格也越來越便宜的手機出現了。

隨着3G的到來,手機可以上網了,看圖片也沒問題,到了4G時代,看圖片已經不過癮,手機可以直接看視頻了。如今,全國各大手機運營商和手機廠商正在5G市場角逐。

手機不斷演變,更加適應人們的需要,也成爲生活的必需。

算盤,彷彿一眼就能望到過去

算盤,形長方,以木爲框,中橫以梁,上樑兩珠,每珠作數五,下樑五珠,每珠作數一。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九九歸一,這些俗語正與算盤有關。

曾經,算盤幾乎是每家必備的計算“神器”。能打一手好算盤,是當時每個人羨慕的事情。

2013年中國珠算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標誌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的計算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如今,這一“時尚”的物件已漸漸“隱退”,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先進的電子計算設備。

在全球超算500強榜單中,中國境內有219臺超算上榜,在上榜數量上位列第一。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的計算能力已經位居世界前列。

磁帶,單調生活裏的彩色時光

今天大多數家庭已經沒有了播放磁帶的載體,但磁帶承載的回憶卻依然存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網絡並不發達,磁帶是音樂傳播的重要載體。手裏拿着一盒磁帶,將其插進錄音機裏,那時候的錄音機比普通的磚塊還要高要寬一點,然後歌聲就從錄音機裏傳出來了。

鄧麗君、劉德華、張學友等一衆人的歌聲,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紅遍大江南北的。當時,無論是家庭娛樂還是商業活動,中國的大街小巷裏都能聽到從磁帶中傳出的聲音。

後來,隨着MP3、MP4等各種影音存儲和播放設備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磁帶慢慢被束之高閣。

今天,各種播放軟件下載到手機中,來自全世界的歌聲都可以被聽到。人們的娛樂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看一場電影,聽一場音樂會,參加一次選秀,工作之餘生活有了更多娛樂選擇。

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老物件正逐漸淡去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更先進、更適應人們需求的新產品。

70年時間,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實際增長59.2倍,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1956年實際增長28.5倍。中國形成的消費力量不僅拉動本國經濟的增長還成爲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