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徽上的圖案各自代表什麼。最終的國徽圖案定稿,是將清華大學方案的外圈與天安門圖案合併。

文/刀賤笑

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在即。早在上月,國務院新聞辦就公佈了今年慶祝活動的指定標識。很多人一眼就看出來:這個標識包含了國徽中的五星和天安門等核心元素。

你知道嗎?國徽是這麼來的

對於偉大祖國的國徽,我們都太熟悉了。但國徽的設計者是誰?國徽上的圖案各自代表什麼?不是每個人都能一下答上來。今天,刀哥就和大家一起,再來深入認識一下我們的國徽。

爲什麼選擇在今天?

因爲69年前的今天,1950年9月20日,是毛澤東主席簽署命令,正式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的日子。

當時的國徽圖案說明,明確闡明瞭它的深刻意義,即“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表現在內容上,就是“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

具體來說,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民族精神;齒輪和穀穗象徵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站起來了!另外,國徽主體顏色爲金、紅,都是中國代表吉祥喜慶的傳統色彩。

這枚國徽的設計,可算是頗費了一番周折。

早在1949年7月,爲迎接新中國成立,全國政協籌備會就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和國歌。其中,對國徽的設計提出3點要求:一是要有中國特徵,二是要有政權特徵,三是形式莊嚴富麗。

短短一個多月,就收到國徽設計投稿112件,圖案900幅。但這些設計都有不足之處,沒被採納。因此,當年9月的政協全體會議只通過了國旗方案和國歌詞譜,沒能公佈國徽方案。

爲此,大會主席團決定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

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都收到了政協邀請。其中,清華大學營建系組成了由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領導的設計組,中央美院則組成了以美術家張仃爲首的設計組,雙方展開設計競賽。

兩組專家行動迅速,提出了三種圖案樣式的7種設計方案。

政協全會後不到一個月,林徽因和助手莫宗江就提出他們的國徽方案。這個圖案以玉璧爲主體,總體呈漢鏡模樣,象徵光明,輔以紅色綬帶等元素,象徵革命。經清華團隊集體研討和完善後,清華設計方案於10月23日提交全國政協。

你知道嗎?國徽是這麼來的

差不多同時,中央美院的張仃和鍾靈也提出他們的首個方案。這個國徽圖案以標有紅色中國版圖的地球、五角星爲主體,並有5種變體。

你知道嗎?國徽是這麼來的

提出首個國徽方案7個月後,隨着國慶一週年臨近,國徽審議工作開始緊張進行。這時,張仃又受開國大典盛況啓發,設計了第二版國徽圖案。這次是以天安門作爲主體,替代第一版中標有紅色中國版圖的地球圖案。

1950年6月,全國政協常委會就7個方案進行討論。雖然梁思成反對,但大會還是採納多數意見,決定採用天安門城樓圖案。因爲天安門代表五四運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最終的國徽圖案定稿,是將清華大學方案的外圈與天安門圖案合併。

當年6月17日,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小組提交了據此修訂的第二稿設計方案,後來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改進了穀穗細節部分的形象。我們國徽的圖案,基本就是現在的模樣了。

你知道嗎?國徽是這麼來的

國徽圖案通過後,梁思成又推薦清華大學建築系的高莊,規範並簡化國徽的幾何設計圖稿,國徽最終定型。之後就是開頭說的,1950年9月20日,毛澤東主席下令,正式公佈國徽圖案。

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今天,重溫國徽誕生的過程,讓我們更能瞭解它所代表的含義。國徽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在這裏,刀哥想引用《國徽法》第三條中的一句話:“一切組織和公民,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徽。”因爲,它代表着我們偉大祖國的尊嚴。

文中內容和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