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2月15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达68500例,同时仍现有疑似病例8228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2941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58764。在这其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数据,即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约15.9万。

根据《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需要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这些密切接触者可以说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那么对于这一人群应如何进行管理,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一线临床专家,请他们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超15万医学观察期人群值得重视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上海浦东新区设置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属于这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战“疫”中的第一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组成员张炜教授介绍:

“对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较早设置了发热隔离筛查门诊。因为,医院地处上海张江,外来人口较多,同时又靠近上海浦东机场,医院发热门诊的工作量较大,目前在医院确诊的病例数在上海排第2位。除确诊患者外,对于其密切接触者还需要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根据上海市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对于医学观察期人群,在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还需要继续观察3-4天才能解除医学观察,而这意味着进入前期医学观察期的患者会越来越来多,我们从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布的数据中也可观察到这一点。”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超15万医学观察期人群值得重视

那在如此多的医学观察期人群中,如何有效地筛查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呢?陕西省新冠肺炎中医救治专家组组长、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战平教授发表了他的看法。陕西省中医医院同样也是一家设置有发热门诊的医院。

“首先,有发热及其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疫区暴露史或者来自聚集性传染源所在区域,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据当前临床观察到的,低热和咳嗽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临床医生应抓住这两个最主要表现,对于相关的患者提高警惕。

目前在临床上,仍然以核酸检测阳性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的确诊依据,但对于结果阴性者,如果具有典型症状及CT影像学表现,又有流行病学史,应将此类患者视为高度可疑,有时可能需要多进行几次核酸检测才能确诊。”

3

医学观察期患者是否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强调了应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的工作原则。那对于医学观察期患者,是否可以进行预防性用药?陕西省新型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组长的马战平教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首先,我们针对正常的成人和儿童分别配置了预防的中药方剂,主要以健脾、益肺、生津、养阴为主。在此方剂基础上,对于隔离医学观察人群,则重点加用金银花、连翘和白茅根,清热解毒、清泄肺热,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可以说,在此次疫情的防控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中医的优势和特长。”

4

对于医学观察期具有症状的患者,中医药的早期干预有何意义?

对于医学观察期具有症状的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根据患者症状推荐了不同的中成药。那对这一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的意义,张炜教授介绍,“最近,上海市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出了‘关口前移,治疗前伸’,倡导在隔离医学观察期,即患者在发热门诊就诊后即可开始治疗。对于具有症状的患者,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时,即可进行早期干预。即使患者最后确诊,早期的治疗也可使患者最终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的风险降低。”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长曹洪欣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时则表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整体调治,及时诊治,通过调节人体平衡,提升自身免疫力,把病情控制在感染前,将已经感染病毒的病例控制在发病前,将发病的病例控制住,不让其向重症、危重病发展,以更好地控制疫情的扩散。对疑似病例、留观病例等在早期给予适当的中医药干预,以避免患者感染以及感染后发病,更有利于控制疫情的扩散。”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超15万医学观察期人群值得重视

对于医学观察期具有症状的患者,诊疗方案中并没有明确推荐西医的相关的治疗方案,而在中医部分则给予了明确的推荐。那中药在干预医学观察期患者中有何优势呢?对于这一问题,张炜教授指出,“在未查明病毒类型之前,选择抗病毒药物治疗受到掣肘,但此时则恰恰突显了中医药的优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长曹洪欣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剖析:“在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其中第一时间介入是关键。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整体调治,及时诊治,更有利于控制疫情的扩散。”

河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专家组副组长、河北中医院主任耿立梅教授在谈及此问题时,还与2003年SARS的治疗进行对比,“相较于SARS防治,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入场’要早很多。新冠肺炎治疗的全程均有中医参与,这其中也包括了医学观察期人群。对于此期患者,临床一般根据症状给予治疗。而从临床疗效来看,不管后期患者是否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早期使用中药对于症状改善都有显著效果。”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超15万医学观察期人群值得重视

事实上,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开始,在中医治疗部分即加入了对医学观察期具有乏力伴胃肠不适或乏力伴发热患者的中成药推荐(图),如对于乏力伴发热的患者,推荐应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药物治疗。对此,张炜教授表示:“如患者具有发热或其他呼吸道症状,即可应用连花清瘟进行治疗。从早期应用连花清瘟,待患者确诊后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这对于患者整体的炎症控制,可发挥延续作用。”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超15万医学观察期人群值得重视

图 第五版方案中医治疗部分对医学观察期的用药推荐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施仁潮教授则表示:“在国家的诊疗方案中,对观察期患者用药进行了推荐,临床需要根据推荐中药的适应证,对证选用。方案中明确指出,医学观察期具有乏力伴发热的患者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治疗。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组成,可以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表现为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在诊疗方案中推荐的连花清瘟是在我国2003年SARS疫情期间研发的中药新药,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权威科研院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表明,连花清瘟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多种普通感冒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2009年和2019年分别开展的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和连花清瘟颗粒治疗非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循证研究,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连花清瘟被国家方案推荐用于医学观察期乏力伴发热的治疗,也正是基于这一药物前期较为充足的临床循证依据。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超15万医学观察期人群值得重视

小结

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已进入“非常关键”阶段,全国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除湖北以外地区新确诊病例连续12日下降,即便包括湖北武汉的总体疫情形势也是下降的。但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已逐步开始有序复工,也面临着安全科学地实施联防联控,进行严格管理等问题。因此,对于如何更好地遏制疫情发展,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对于当下人群数量更为庞大的“医学观察期”人群,专家们认为应积极干预,而中药治疗在其中具有优势。根据患者的症状,在医学观察期给予积极的治疗,对于疫情的整体控制有益。

编辑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 寒林

相关文章